國土局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報告
時間:2022-04-26 10:34:00
導語:國土局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工作回顧;主要工作措施;工作展望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農村土地調查,摸清了家底,“一張圖”工程初具雛形、城鎮地籍調查,獨立坐標系的建立構筑了全市測量工作的新框架、基本農田調查上圖,保護資源和經濟發展更趨平衡、廣泛宣傳動員,為調查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先行試點,以點帶面,確保調查工作全面推進、落實工作經費,強化資金管理,為調查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嚴格項目招投標管理,為調查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嚴格三級檢查制度,強化項目質量管理,為調查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質量保障、實行部門聯動機制,為調查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倒排時間,爭分奪秒,為調查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時間保障、繼續推動城鎮地籍建庫,做好成果審核、進一步深化二調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進一步加強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對接、不斷加強地籍管理隊伍建設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歷時兩年多的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即將落下幃幕,在省調查辦的精心指導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二調辦的精心組織下,在各縣(市)區的大力實施下,在技術協作單位的緊密配合下,我市二次土地調查工作按部、省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項調查任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土地調查及建庫、基本農田調查上圖、城鎮地籍調查外業測量和權屬調查全部完成,城鎮數據庫正在建設之中。現將二次土地調查開展以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回顧
(一)農村土地調查,摸清了家底,“一張圖”工程初具雛形。
經歷了兩年多的艱辛努力,無數外業調查工作者風餐露宿,跋山涉水,走遍了全市13個縣區,完成外業調查總面積10196平方公里。以arcgis為作業平臺,將外業采集數據分類、篩查、整合入庫,形成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13套。外業和數據庫成果先后經過市級復查、省級預檢和國家抽檢,成果質量符合國家和《第二次土地調查規程》的要求,現全部成果已上交全國調查辦進行審核。
1、通過農村土地調查摸清了家底,掌握了我市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為今后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第二次土地調查為我們描繪出了近二十年我市土地利用變化的軌跡和全貌,根據調查結果來看,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土地總面積為15287138.1畝,2008年變更調查面積為15294526.8畝,相差7388.65畝,近二十年的土地利用變化,近二十年測繪水平的提高,近二十年測量手段的更新,兩次調查面積相差無幾,從而相互印證了兩次調查成果的真實、可靠,第一次詳查為我市經濟發展服務了近二十年,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將為我市今后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2、通過標準時點統一更新,土地管理數據逐步完成部門間接軌和共享。歷年的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時點均在10月31日,這與林業、農業等其他行業、部門之間的數據缺乏統一性,難以實現調查數據的橫向對比和分析,通過第二次土地調查標準時點更新,將國土資源管理數據統一到12月31日標準時點,這將使我們的調查數據更有利于體現完整年度的土地利用變化,更有利于進行年度土地管理各項考核,更有利于推進土地管理數據成果的應用,更有利于與其他行業、部門之間數據的對接和共享。
3、通過第二次土地調查,新土地分類體系得到全面應用。長期以來,土地分類體系經過時代變遷和土地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先后出臺了《全國土地分類》(試行)、《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一直沒有出臺一套適合長期應用、符合土地利用客觀現狀的分類體系,在此之前,年度土地利用現狀變更一直沿用過渡期間適用的土地分類體系,造成行業內各類數據口徑不統一,通過第二次土地調查,新土地分類體系得到了全面應用,統一了口徑,我市的地籍管理將在這一國家統一標準下健康運行。
4、通過農村土地調查進一步推進了成果轉化應用和共享。本次調查形成的數據庫是本底數據庫,是土地管理要素最基礎的平臺,具有很好的開放性,今后要將礦產資源管理、土地執法監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后備資源開發等土地行政管理信息疊加其上,實現“一張圖”管理。目前,基本農田調查成果已與數據庫整合,“一張圖”工程已初具雛形。
(二)城鎮地籍調查,獨立坐標系的建立構筑了全市測量工作的新框架。
全市控制測量、細部測量和權屬調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城鎮地籍調查控制測量共埋設控制點672個,其中b級點15個,c級點20個,d級點513個,e級點124個。細部測量共完成約275平方公里的調查任務,其中市區完成調查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市區權屬調查共調查完成宗地約7.8萬宗。市二調辦組織了國家測繪局第一大地測量隊和西安中勘公司對各縣(市)、區城鎮控制測量、細部測量和權屬調查進行了監理,通過監理核查,確保了初始調查成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為城鎮數據庫建設提供了真實、可靠的建庫資料,全市城鎮數據庫正在建設之中。
1、通過城鎮地籍調查摸清了城鎮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清了專項用地和房地產用地,為推進我市城市和城鎮化建設發展提供了依據。我們以尊重歷史、立足現狀為調查原則,在調查現狀的同時,積極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確保了權屬調查工作的順利完成。權屬調查進一步明確了土地權屬性質和歸屬,從根源上緩解了土地權屬糾紛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維護了群眾全法權益,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物權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通過城鎮地籍調查更新了測量手段和工具。控制網的建立為今后全市的測量工作構筑了統一平臺,市區及各縣(市)的細部測量正是在此平臺上順利完成。建立了1980坐標系、wgs坐標系和咸陽獨立坐標系,新坐標系統的建立大幅提高了我市今后城鎮調查和測量的質量和精度。cors基站的建立,擴大了作業范圍,提高了生產效率,數據傳輸控制半徑達50公里,顯著降低了測量的系統誤差,大幅提高了市區地籍測量的精度。
3、通過城鎮土地調查更新了地籍管理手段,逐步實現地籍數字化管理。長久以來,限于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制約,我市地籍管理以傳統的紙質為載體,信息量大、不易保存、不便查詢,使地籍管理水平長期停滯不前,無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時難以做到便民服務。第二次土地調查是我市地籍管理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將先進的衛星遙感、計算機應用等高科技手段引入土地調查和管理中,大幅提高了全市的地籍管理科技含量。今后,我市的地籍管理將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載體,以蒼穹軟件為管理平臺,逐步實現數字化、科學化,進一點突出便民服務這一主旋律,努力打造服務型政府形象。
(三)基本農田調查上圖,保護資源和經濟發展更趨平衡。
基本農田調查上圖是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關系到糧食安全,關系到民生問題,關系到全市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向。基本農田保護涉及地區經濟發展和資源保護的矛盾,基本農田管的好不好是衡量一個地區土地管理綜合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全市以長遠發展為著眼點,以保護糧食安全為出發點,充分平衡基本農田保護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關系。本次基本農田調查上圖,全市共下達基本農田保護指標522萬畝,通過與上一輪基本農田保護情況對比,實地踏勘,掌握發生的變化,分析變化的原因,充分論證,將新下達的基本農田保護指標落實到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中,各縣(市)區均按下達的指標完成了外業調查和上圖入庫,共完成上圖面積523萬畝,形成縣區級基本農田保護圖13幅、基本農田調查成果數據庫13套。為確保本次基本農田調查上圖成果的質量,綜合考慮與其他相關行業之間的聯系和矛盾,市二調辦組織了市國土資源局、市發改委、市林業局、市農業局、市水利局等相關部門召開了基本農田調查上圖評審會,根據全市經濟發展規劃、水利設施保護、農業結構發展、糧食安全以及林業保護等方面,對基本農田調查成果逐縣進行了綜合論證,經過論證一致認為我市基本農田調查上圖成果真實、客觀,確保了基本農田保護指標不減少,質量有提高。
二、主要工作措施
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自2007年正式啟動以來,市二調辦精心組織,認真安排部署,廣泛宣傳,充分營造二次調查良好氛圍,大力落實工作經費,不等不靠,積極克服經費不足、氣候惡劣、影像延遲等各種客觀因素,主動性地開展工作,按照省調查辦的要求,先后開展外業調查“百日會戰”、決戰年攻堅戰,在調查過程中,將農村土地調查和城鎮地籍調查相結合,將省級預檢和國家抽查相結合,將農村土地調查與基本農田調查上圖相結合,將二次土地調查與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相結合,統籌兼顧,穩步推進,主要通過以下措施確保了成果質量真實、可靠,確保了各項工作順利完成。
(一)廣泛宣傳動員,為調查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二次調查開展以來,全市大力宣傳第二次土地調查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以多種形式和渠道使二次調查深入人心,通過報刊、網絡、電視、宣傳車等多種形式共宣傳400余次,舉辦各類涉及二調的培訓班200余次,參加培訓人數近4000人次。通過“土地日”、“地球日”等大型廣場式宣傳5次,發放宣傳資料近萬余份。同時每一個外業調查人員都是二次調查宣傳的播種機,他們調查到哪,二次調查就宣傳到哪,所到之處,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二)先行試點,以點帶面,確保調查工作全面推進。
調查工作啟動以后,面對近二十年土地利用變化的復雜情況,面對調查規程的新要求,我們并沒有貿然全面推開工作,而是經過先行試點,摸清情況,樹立樣板,繼而全面推開。城鎮地籍調查工作以市區為樣板,組織全市各縣(市)在秦都區和渭城區召開了城鎮地籍調查現場會,進行相互交流和推廣。農村土地調查率先在三原縣西陽鎮開展試點工作,旨在摸清情況、吃透政策、理解規程、統一口徑,在試點結束后,組織了各縣市區調查辦和技術單位在三原縣召開現場會,邀請省調查辦領導和專家親臨調查一線指導工作,通過實地的檢查和討論,面對面的對全市農村土地調查工作進行了培訓和學習。現場會后全市調查工作全面推開,進展順利。
(三)落實工作經費,強化資金管理,為調查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強有力的資金保證是確保調查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自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啟動以來,全市為確保調查工作順利進行,大力保障資金落實,先后落實調查資金1850多萬元,實際使用1600多萬元,部分縣區在經費不能保障的情況下,不等不靠,自行墊資,主動性地開展工作,在全部的調查資金中,部分縣區墊資近50多萬元。在資金管理上,嚴格按照專項資金專項管理的要求,開立第二次土地調查專戶,凡涉及第二次土地調查的資金,均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避免了截留、擠占、挪用資金現象的發生,確保了二調資金全部用于調查工作中。在日常管理中,每個月對下一個月的資金支付作出計劃,由專管人員負責按計劃安排各月資金使用。對于工程資金,嚴格按照合同規定,按工程進度支付項目款,凡項目質量存在問題或未按工程進度完工的我們按合同規定不予支付進度款,確保了項目資金的安全使用和工程質量。
(四)嚴格項目招投標管理,為調查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按國家要求,農村土地調查工作由省國土資源廳統一組織招投標確定技術協作單位,城鎮地籍調查由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確定技術協作單位。在全市城鎮地籍調查中,我們嚴格按照項目招投標管理的有關規定對市區城鎮地籍調查控制測量、細部測量的技術單位進行了招投標。在《咸陽日報》上刊登招標公告,明確項目任務、資質標準,通過召開招投標會確定具備相應資質的技術單位,邀請了市監察局有關人員參加招標會,同時市局紀檢室全程進行監督。每一個項目我們都通過簽訂合同對工程進行管理,在合同中對于項目資金管理和工程質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對于各縣(市)區的二次調查工作,要求嚴格按照規定開展招投標工作,確保項目管理公開、公正、公平。通過項目招投標共確定了21支作業單位,其中具有乙級以上資質的16家。正是這些作業單位憑借多年的經驗和過硬的技術實力配合完成了全市的城鎮地籍調查和農村土地調查。
(五)嚴格三級檢查制度,強化項目質量管理,為調查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質量保障
第二次土地調查是一項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程,為確保二次調查工作質量,我們嚴把質量關口,在工作中建立并實行了三級成果質量檢查制度。為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各項工作成果質量有保障,嚴格按照土地調查有關技術要求,建立健全技術單位自查、縣級全面自查、市級檢查的三級成果質量檢查制度,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成果真實準確。同時,在訂立合同時也對項目質量進行了規定,將工程質量與項目款掛鉤,按工程進度支付項目款,從而在確保項目資金管理安全的同時加強了工程質量的管理。對于部分縣技術力量薄弱的情況,將市級復查與縣級檢查相結合,在節省時間的同時,加強了質量控制。在市級復查過程中,市二調辦組織相關專家、技術人員對全市外業工作進行了全面復查,其中外業復查涉及鄉鎮152個,占全市總鄉鎮的84%,抽查圖幅202幅,圖斑2923個,線狀地物942條。同時加強對農村土地調查的監理,每個縣抽取疑問圖斑不低于30%。對于省級預檢和國家抽查,高度重視,將省級預檢和國家抽查相結合,檢查組每到一個縣,市二調辦全程配合,及時記錄并分析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改,對于國家和省上提出的疑問圖斑,認真到實地進行復核,并拍照取證。為確保城鎮調查的成果質量,市二調辦根據規程要求,對全市各縣市、區城鎮地籍調查內外業工作進行了同步監理核查。正是層層的質量控制,確保了最終成果的真實、可靠。
(六)實行部門聯動機制,為調查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為完成好各項工作,我們著力解決上下聯動不夠、各部門協作不夠的問題。相關工作不銜接,各自為政,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是很難確保質量和進度的。因此我們加強與部門間協作配合,在全系統形成上下聯動的運行機制,規劃、耕保、地籍密切協作配合,任務共擔、實行分工不分家的責任體系。對于基本農田調查成果在系統內先由規劃、耕保、地籍進行內部評審,后組織發改委、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進行綜合評審,不斷加強協調與組織實施,認真負責,統籌安排各項工作。同時,不斷加強相關工作的銜接,將二次調查工作與基本農田調查上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年度變更調查相結合,全面推進各項工作齊頭并進。
(七)倒排時間,爭分奪秒,為調查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時間保障。
在兩年的時間內要完成全市的農村土地調查、城鎮地籍調查、基本農田調查上圖、標準時點更新、專項用地調查、房地產用地調查等項工作任務,可以說難度大,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我市及時安排部署,倒排時間,集中力量,明確責任,堅持月季報匯總上報制度。針對關中地區衛星影像下達時間較晚的現狀,不等不靠,合理安排,率先啟動城鎮地籍調查,從而使我市城鎮地籍調查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順利完成了與農村土地調查的銜接。嚴格按照省二調辦“決戰年”要求完成各項調查任務,積極開展農村外業“百日會戰”,數據建庫“百日決戰”,加壓緊逼。在調查過程中,不斷加強與技術單位的協作配合,要求各縣(市)、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倒排時間表,同時要求技術單位也要倒排工期,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工作。
三、工作展望
當前我市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已基本結束,相關成果已上交,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二次調查工作尚未完全結束。城鎮地籍建庫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已經啟動,二調成果的轉化應用剛剛起步。這一系列的工作仍需要我們在明年的工作中不斷加以推動和完善。
(一)繼續推動城鎮地籍建庫,做好成果審核。
城鎮地籍調查外業調查和權屬調查均已按期完成,但建庫工作仍顯滯后,數據庫拿不出來,調查成果就無法應用。因此明年要大力推動城鎮地籍建庫工作,花大力氣做好數據庫成果的監督和審核,本著“完成一個,審核一個”的原則,穩步推進建庫工作,確保數據庫成果真實、可靠,盡快應用于工作之中,服務于群眾之中。
(二)進一步深化二調成果的轉化和應用。
調查的最終目的是應用,目前,二調成果的轉化應用剛剛起步,數據庫成果尚未經國家驗收,明年要進一步加強數據庫成果的完善,進一步深化成果的轉化應用,按照部省要求,著力開展“一張圖”工程建設,將二調數據庫建設成為一個包含礦產資源管理、土地執法監察、土地開發復墾、地質災害防治等內容的綜合監管平臺,真正做到“天上照、網上管、地上查”。
(三)進一步加強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對接。
今年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已經正式啟動,但尚未全面推開,主要是因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是以二次土地調查成果為藍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加載到二調數據庫中,二調數據出不來,規劃修編就落不到實處。因此明年要做好與規劃修編工作的對接,繼續實行部門聯動機制,耕保、規劃、地籍分工不分家,共同做好規劃修編工作。
(四)不斷加強地籍管理隊伍建設。
二調的成功離不開一支技術過硬、敢打硬仗的調查隊伍,正是我們這支不畏艱辛,攻堅克難的地籍隊伍協同作戰完成了二調這一重大歷史戰役,二調成果的應用管理需要一支業務精、素質高的管理隊伍,因此我們要花大力氣開展地籍管理業務培訓,用高科技的知識來武裝隊伍,全面提高地籍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技術能力,通過人才的加強不斷推動二調成果應用和服務的深化。
- 上一篇:保險行業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討論文
- 下一篇:資產管理企業不良資產管理研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