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鬧訪纏訪問題情況工作匯報
時間:2022-05-13 10:57:00
導語:法院鬧訪纏訪問題情況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鬧訪、纏訪表現形式;鬧訪、纏訪成因淺析;控制鬧訪、纏訪的對策與建議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信訪當事人大多認為自己有道理,而得不到滿足,感到非常委屈,稍有不慎,就會把接訪人員當成其“出氣筒”、信訪當事人都把其事情處理結果的希望寄托于領導身上,認為只要領導一開口事情就好辦了、有的信訪當事人知道自己的要求按照現有的法律不會得到滿足,但其仍然要通過鬧訪、纏訪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的當事人對法院答復不滿意,又到縣信訪局,或者找縣領導、市領導,通過控告書信、12345市民熱線等途徑反映其同一個問題、國老百姓歷來就有“信訪不信法”的傳統,那是人治社會的結果、“叫的娃娃多奶吃”,個別當事人以鬧訪、纏訪施壓,以便在鬧訪、纏訪得到經濟好處、信訪越來越成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上級部門面對的信訪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種嚴峻的形式下,上級部門要求下級部門矛盾不上交、信訪風險評估制、規范信訪接待制、實行信訪終結制、非法鬧訪懲戒制、信訪責任追究制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法院始終堅持“有訴必理、有訪必接”原則,扎實做好涉訴信訪工作,特別是開展“三大主題”教育和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以來,積極探索涉訴信訪處理工作機制,全力化解涉訴信訪難題,今年,我院試行涉訴信訪風險評估制度,以預防信訪,實現了涉訴信訪案件無新增的目標,取得明顯效果。
我院涉訴信訪案件不多,200*年全年不超過10件,形勢總體較好。但是應當看到,極個別信訪當事人到法院來鬧訪、纏訪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嚴重地影響著機關工作秩序,損害了法律的尊嚴、司法權威受到猥褻。如何避免和應對鬧訪、纏訪事件的發生,維護司法權威,避免造成負面社會效果,是我們必須面臨的一個沉重話題。筆者略分析我院鬧訪、纏訪當事人的表現、成因、并以個人拙見供參考。
一、鬧訪、纏訪表現形式
1.出氣尋樂
信訪當事人大多認為自己有道理,而得不到滿足,感到非常委屈,稍有不慎,就會把接訪人員當成其“出氣筒”。只要對其要求答復得不如意,就與接訪工作人員“樹敵”,或大聲叫嚷、或言語傷人,或四處散布流言,詆毀司法機關形象。如,歷史老案的信訪當事人黎某、牟某以種種理由經常到法院,很小的事情糾纏不清,完全是一種信訪尋樂的心態。
2.糾纏領導
信訪當事人都把其事情處理結果的希望寄托于領導身上,認為只要領導一開口事情就好辦了。因而表現為對一般干警不屑一顧,有事情直接去找領導。若對領導接待答復也不滿意,就賴在領導辦公室不走,甚至領導走到哪兒就跟到哪兒,下班了也要糾纏。典型的就是我院的三個歷史老案的當事人,一到法院都是要求見“一把手”,或者就是糾纏其他分管領導。牟某表現更為突出,經常糾纏領導,無論到那個、那級機關都是如此,并且惡語傷人,臟話連篇。
3.威脅要挾
有的信訪當事人知道自己的要求按照現有的法律不會得到滿足,但其仍然要通過鬧訪、纏訪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黎某要求國家賠償案,他沒有找到法律依據,就在把報紙上或者網絡里國家賠償方面的理論探討文章作為其“法律”,要求法院賠償。當告知其要求不合理時,便威脅信訪工作人員或者領導,牟某經常揚言拼命;有的要把家人帶到法院來,讓法院解決一家人生活等等。
4.多路施壓
有的當事人對法院答復不滿意,又到縣信訪局,或者找縣領導、市領導,通過控告書信、12345市民熱線等途徑反映其同一個問題,認為驚動的部門和領導越多,就越好對法院施壓,其事情就能更快的覺解決。結果不管通過多個部門,其解決方案還是只有一個,增加了不必要的重復答復,浪費司法資源。
二、鬧訪、纏訪成因淺析
1.認識根源
中國老百姓歷來就有“信訪不信法”的傳統,那是人治社會的結果。在法制還不健全的今天,不少當事人認為,鬧訪、纏訪更容易引起領導重視,只要領導重視了,問題就好辦。“信訪不信法”是鬧訪、纏訪的產生的思想認識根源。因而信訪當事人不論大事小事都找領導,達不到目的就鬧訪、纏訪,給領導施壓。如,蔣某在其丈夫與其丈夫離婚后,男方足額已經給付了撫養費。把個人婚姻的失敗歸結為法院不該判決離婚,找種種理由向法院申訴。市中院駁回其申訴后,仍然經常找法院,不滿足其要求就要把一家幾個子女帶到法院,要法院解決其生活問題,一個理由就是法院不該判他丈夫與其離婚。
2.經濟根源
“叫的娃娃多奶吃”,個別當事人以鬧訪、纏訪施壓,以便在鬧訪、纏訪得到經濟好處。如,牟某反革命案,該信訪當事人長期要求國家賠償,到縣各個政法部門、縣委、市委、市法院等部門經常鬧訪、纏訪,其要求也經過各部門答復不屬于賠償范圍,但是出于息訴維穩考慮,通過協調鎮政府破格為其解決了低保問題。在其低保問題解決后,其還不滿足,又提出要解決其兒子、妻子的問題。當法院買彩電到其家慰問,還辱罵法院“賠我這么點東西就了事了嗎?來不倒”。其目的就是以鬧訪、纏訪索取經濟利益。
3.社會根源
信訪越來越成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上級部門面對的信訪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種嚴峻的形式下,上級部門要求下級部門矛盾不上交,當事人不能越級訪,把有無上訪作為考核下級信訪工作成效的標準。雖然可以減緩上級部門的壓力,但也可能使下級部門為了片面追求減少上訪率,對當事人鬧訪、纏訪行為一味遷就,甚至無原則滿足其要求,為其鬧訪、纏訪了創造寬松環境,甚至愈演愈烈。如牟某經常到政法機關、縣委等部門,鬧訪、纏訪,辱罵干警、工作人員甚至領導,就是到大會會場也入無人之境,當執法人員帶離現場時便高喊“執法人員打人”之類的話語,非常囂張。
三、控制鬧訪、纏訪的對策與建議
1、信訪風險評估制
建立信訪風險評估制,就是從審查立案階段起到審判執行全過程,對案件處理是否會引起當事人上訪進行風險評估,在案件各個階段盡可能采取措施預防當事人信訪,從而在源頭上預防鬧訪、纏訪事件的發生。2008年,*法院開始試行信訪風險評估,使該年度未出現新的上訪事件發生,效果明顯。實踐證明,建立健全信訪風險評估制度,對預防鬧訪、纏訪事件的發生非
常必要,值得強化和推廣。
2、規范信訪接待制
信訪接待不規范也會引發當事人對立情緒,引起不必要的上訪。有的鬧訪、纏訪行為當事人不是針對事件本身,而是針對個別接訪人員的態度、語氣等不滿,而到處散發怨氣。特別是那些無理以信訪取樂的當事人,更會以接訪人的不規范行為借題發揮。接訪人員不管他來訪有無道理也要耐心聽訪,不得有激怒來訪人的行為。在制度上規范接訪,嚴格紀律,不給那些鬧訪人以口舌。對于因為態度言語不當引發當事人上訪的案件嚴格追究相關責任的責任。
3、實行信訪終結制
對那些經過法定程序處理完畢的信訪案件,信訪事項經過辦理、復查、復核三級信訪程序的處理,由復核機關依法作出的信訪復核意見為信訪終結意見。若當事人再以同樣的理由來訪,將不再予以答復。如果凡是有來訪和來信不管原來是否經過多次處理,一味要求予以回復,必將浪費有限司法資源。如莫某反革命案,長期來找法院都是重復一個問題,多年來,僅僅是各種回復都形成厚厚的幾本卷宗,最終都是重復那些問題,消耗了司法機關不少的精力和時間,其無理要求事實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滿足他,對此類案件非常有必要不再予以答復。為此,不要片面的強調有訪必復。
4、非法鬧訪懲戒制
對終結的信訪案件,接訪人員可以不再予以答復。如來訪人員堅持要鬧訪、纏訪,影響機關工作秩序,可以以擾亂社會治安、擾亂法庭秩序的予以拘留、罰款,如《浙江省信訪條例》規定了“信訪秩序”一章,其中列舉了信訪活動中的禁止性行為:“占據接待場所,妨礙、阻止其他信訪人信訪;經受理完畢,在公布接待時間之外仍滯留于接待場所”,“捏造或者歪曲事實,煽動信訪人鬧事”,“向境外媒體或者各類組織有關信訪事項的虛假信息”等等。要加強機關安全保衛工作,預防鬧訪人員的過激行為,對于無理取鬧堅持鬧訪嚴重影響機關秩序的人員一律予以帶離現場。如屢教不改的,要落實取證人員、安全保衛人員,在做好其違法行為取證工作的基礎上,對鬧訪人予以處罰。加大對非法訪人員的查處力度,告誡那些企圖通過信訪途徑解決問題的人有理有節的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規范信訪行為。
5、信訪責任追究制
對信訪問題不能實行層層“堵訪”,一味地強調矛盾不上交,當事人要上訪應該是其權利,如果片面追求減少上訪率,不惜犧牲公平正義甚至法律尊嚴更是糟糕了。就當事人而言,下級勸說其不要上訪,其可能認為有“軟勒”之處,增加了下級處理的難度。讓當事人上訪,如果他無理,就會寸步難行。上級部門認為有疑問的,可以調查下級部門,必要時建立信訪問題調查組,對信訪反映的問題屬實,確屬于下級責任的,嚴格追究責任,使相關責任部門不敢怠于履職。
目前,*已經進入移民遷建的關鍵時期,各部門的工作任務都非常繁重,在移民遷建中也會出現諸多不穩定因素,需要政法機關與相關部門及時化解矛盾。我們在堅持“以人為本”處理信訪問題的同時,對那些尤其是那些歷史老案鬧訪、纏訪的當事人,我們在講究文明接訪同時,也不能對其一味遷就和軟弱,在必要情況下也該對那些無理鬧訪的人采取強硬措施,制裁違法行為,以維護機關正常的工作秩序,保證移民遷建的順利進行。
- 上一篇:良好的人際溝通有效管理醫院論文
- 下一篇:關于信訪情況分析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