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鐵路工作匯報

時間:2022-05-20 04:08:00

導語:集團公司鐵路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集團公司鐵路工作匯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以改革促發展,經濟效益穩步增長;創新體制機制,增強企業內生動力;抓住“四個重點”,全力推進我省鐵路建設進程;做大做強產業板塊,為鐵路主業提供有力支撐;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打造發展新動力;以創新為主線,推進產業結構升級;人才隊伍實力增強,“兩創”事業后勁充足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在兩級班子的舉力推進下,通過兩年時間的努力,確立了集團公司“四個中心”地位(戰略決策中心、資本經營中心、財務管理中心、人力資源管理中心)、實現“四個統一、四個到位”目標(財務管理統一、對外投資統一、人事管理統一、對外形象統一;角色到位、功能到位、權利到位、管理服務到位)、以增強企業競爭力與系統協同為目標,堅持管理機制創新,不斷提高企業軟實力、集團緊緊圍繞“爭取在**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的總目標,以“三個體現”為工作指導,抓住“在建鐵路形象進度、擬建鐵路前期推進、鐵路建設資本金籌措、合資鐵路安全運營”這四大重點,各有側重地發揮技術、管理、協調三方面作用,有力地推進了我省鐵路現代化建設進程、統一部署,加強領導、明確創新的方向與目標、建立科學的工作機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集團在強化鐵路主業發展的同時,積極謀劃經營性產業發展的新路子,提出了推進“兩大轉變”,實現“三大目標”,建設“四型企業”的總體思路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國資委的正確領導下,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帶領全體員工,緊緊圍繞“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的戰略思想,抓住改革、創新、管理等關鍵環節,加快推進我省鐵路現代化建設,大力推進經營性產業資源的整合和增量開發,努力打造主營突出、管理先進、運作高效、效益良好的多元化經營的鐵路產業集團。尤其面對此輪金融危機,集團公司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圍繞“搶抓機遇履職責,轉型升級上水平,著力推進鐵路建設與產業經營兩跨越”的實踐活動載體,以“保增長、調結構、促創新、克困難”為工作主線,進一步夯實鐵路建設主業與經營性產業“雙輪驅動”的產業格局,努力推進集團公司新一輪的又好又快發展。

一、以改革促發展,經濟效益穩步增長

集團的改革經歷了兩次開先河的歷史挑戰。一次是**年集團班子調整以后啟動實施的“兩大調整、五項改革”。這次改革與調整的涉及面之廣、難度之大、任務之重開了發展集團組建以來的先河,特別是所屬公司產業結構調整、出資人財務體系建立、投資管理體制理順等改革舉措的實施,在集團上下引發了理論與實踐的深層裂變。在兩級班子的舉力推進下,通過兩年時間的努力,確立了集團公司“四個中心”地位(戰略決策中心、資本經營中心、財務管理中心、人力資源管理中心)、實現“四個統一、四個到位”目標(財務管理統一、對外投資統一、人事管理統一、對外形象統一;角色到位、功能到位、權利到位、管理服務到位),凸顯了集團的整體效能與效率,并在系統內有效樹立了“改革觀念、整體觀念、企業觀念、績效觀念”。另一次是06年從發展集團到鐵路集團的歷史性飛躍。在新一輪省屬國有企業改革的浪潮中,集團班子堅定做強做好國有企業的信念和決心,主動請纓,勇挑重擔,創造性地提出了“雙輪驅動”的產業運作模式,開全國省鐵集團之先河,得到了省領導的認可和支持。在整合金溫公司及其他省內鐵路資源,組建省鐵路投資集團公司的過程中,做到了工作平穩、思想平穩和隊伍平穩。

經過近三年的運營,集團在加快推進我省鐵路建設方面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有關各界的充分肯定;產業板塊穩步發展,實力增強,為集團鐵路建設運營提供重要支撐。**年末,集團公司總資產144億元,比04年的58.6億元增長1.45倍。前三年,集團實現利潤總額分別為2.35億元、5.69億元、7.83億元,盈利能力高速增長。

二、創新體制機制,增強企業內生動力

以增強企業競爭力與系統協同為目標,堅持管理機制創新,不斷提高企業軟實力。財務管理上,集團公司從出資人委托的角度出發,建立了出資人財務管理體系,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成立內部財務結算中心、委派所屬公司財務負責人、建立銀企合作機制等舉措,統一資金“進口”。繼在07年在全國地方性鐵路集團中首開先河發行12億元短期融資券后,二期總額14億元的短期融資券已于09年6月獲準發行,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狀況得到極大改善。目前,集團公司在我省主要金融機構的授信額度已經達到240億元。投資管理上,根據國有投資控股公司的特點,嚴格按照三個層次的關系來界定母子公司的職能定位,即:集團公司是投資中心,子公司是利潤中心,孫公司是成本中心,實行投資一體化管理體制,統一資金“出口”,并通過出資人產權代表報告制度、項目投資指導準則、項目后評價管理等制度的實施,強化投資監管力度。績效管理上,建立與完善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突出“以生產經營為中心、以經濟效益為目的”的理念,改革集團系統的薪酬分配和考核機制,通過“所屬公司經濟責任制、安全責任制、黨風建設責任制和部門管理目標責任制”這“四大責任制”的實施,建立了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管理制度與流程上,四年來共制定、修訂各類制度80多項,梳理、繪制管理與業務流程圖24張,并匯編成冊,形成體系,有效促進了管理效率的提高。2007年開始,為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規避經營風險,集團從戰略、決策、財務、經營、法律、人力資源等方面出發,著眼于風險識別、監控、分析和應對等視角,著手實施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經過兩年多循序漸進的持續努力,集團公司已建立由組織體系、風險內控體系、風險戰略、預警應急反應機制和信息平臺構成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形成《全面風險管理工作手冊》。產權制度改革上,按照“企業發展、因企制宜、以人為本、國有資產安全”的改制原則,以“推進企業發展”為最終目標,嚴格規范運作,著力推進二、三級企業的改制工作。到目前為止,已完成4家所屬公司的改制,分別實現了國有股全部退出、國有股和經營團隊共同持股等產權多元化的形式,國有全資的僵局得以破解,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得以有效實現,員工對企業的關注度大大提高。

三、抓住“四個重點”,全力推進我省鐵路建設進程

集團緊緊圍繞“爭取在**率先實現鐵路現代化”的總目標,以“三個體現”為工作指導,即“體現我省鐵路現代化的要求、體現融入長三角的要求、體現省委省政府對鐵路集團公司職能的要求”,抓住“在建鐵路形象進度、擬建鐵路前期推進、鐵路建設資本金籌措、合資鐵路安全運營”這四大重點,各有側重地發揮技術、管理、協調三方面作用,有力地推進了我省鐵路現代化建設進程。

目前,集團公司已經代表我省與鐵道部合資建成了金溫鐵路、蕭甬復線、新長鐵路和衢常鐵路等四條鐵路,省內總里程467公里。在建的有溫福鐵路、甬臺溫鐵路、滬杭客運專線、寧杭客運專線、杭甬客運專線、錢江鐵路新橋和杭州東站擴建工程等“五線一橋一樞紐”項目,**境內總建設里程709公里,至7月底開累已完成投資360.6億元,占總投資959.8億元的37.6%。其中,沿海鐵路**段(溫福鐵路**段、甬臺溫鐵路)工程建設正處于最后收官階段,目前正在進行動車聯調,計劃10月1日正式開通客運,將成為我省境內第一條時速達到250公里的高速鐵路。同時,根據省部明確的計劃目標,杭長客專、金溫擴能、九景衢鐵路和寧波鐵路樞紐等新“三線一樞紐”項目將于2009年內開工,杭州至黃山鐵路項目力爭早日開工,各項前期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隨著上述鐵路項目的相繼建成,到2012年,我省鐵路運營里程將接近2800公里,其中時速200公里以上高標準鐵路約1800公里,形成全省鐵路2小時交通圈和長三角1小時城際快速通道。

根據規劃,2020年前我省還將適時建設滬乍嘉湖鐵路、金臺鐵路、湖蘇滬鐵路、蘇嘉城際、寧波至金華、衢州至寧德、衢州至麗水、杭州灣跨海通道等項目,省內建設總里程近900公里,投資估算1000億元。

四、做大做強產業板塊,為鐵路主業提供有力支撐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集團公司圍繞精細化工、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房地產四大產業板塊,致力于打造核心產業,構筑了相互依托、梯度推進的多元化產業發展平臺,資產規模不斷擴大,資產結構不斷優化,盈利能力不斷增強。經過大力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優勢的企業。

江山化工,逐步形成年產28萬噸DMF、年產4萬噸DMAC和年產15萬噸混甲胺等生產能力,主導產品產能位居世界第一,是目前國內主要有機胺生產基地,公司于2006年8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寧波鎮洋化工,具有年產26萬噸離子膜燒堿、6萬噸高濃度離子膜燒堿、4萬噸雙氧水、3.5萬噸氯化石蠟的生產能力,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氯化石蠟擁有兩項專利技術,產能亞洲第一。杭州機床股份公司,**年10月建成投產,總投資8億多元,以發展大型、精密、成型、高效、成套成線等高新技術產品為主導,可年產精密數控機床1200臺,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平面磨床生產基地。房地產板塊已成功開發“今日嘉園”、“盛世豪庭”、“翡翠城”、“留莊”等知名樓盤,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截止08年底,集團科技化工、裝備制造、房地產和現代服務業四大產業板塊已占資產總量的47.6%,整體經濟效益貢獻度達到88%,對主業的支撐作用明顯,“雙輪驅動”的產業布局得到進一步夯實,這一管理模式不僅成為國內省鐵集團成功運作的范本,也為集團謀求科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集團的產業經營帶來了較為明顯的沖擊,產品銷售困難,經濟效益下滑。集團公司及時采取“五大舉措”,確保企業經濟穩步增長。一是強化戰略管理,明晰產業調整方向。通過戰略評估,加大執行力度,提高集團戰略管理的硬約束,實現戰略協同。二是加快產業布局調整,致力打造核心產業。抓住國家實施產業振興規劃的機遇,對接我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導向,結合集團現有產業的實際,制定《集團重點產業項目的振興實施計劃》,明確相關舉措和政策,將要素和資源向優勢企業、優勢板塊傾斜,逐步降低強周期性產業在集團公司產業布局中的比重。三是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產品升級改造。以提高技術實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大力推進產品開發和生產過程中的重大關鍵技術創新,找到一條自主研發、儲備與引進消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努力實現集團產品向現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逐步轉變,以產品升級推動產業轉型。四是審慎把握和控制投資節奏,謀劃低成本擴張。面對宏觀經濟形勢的瞬息萬變,集團連續進行宏觀經濟走向和各產業板塊環境及趨勢調研,進一步強化了風險控制的意識,并確定了穩健的投資基調;抓住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帶來的行業洗牌、資產定價回落等機遇,以集團產業發展為核心,通過有效對接資本市場和產權運作的手段,伺機開展企業的收購與重組,實施低成本擴張。五是加強生產經營管理,拉動經濟平穩增長。針對當前形勢,充分認識到企業可能面對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重點在經營策略調整、內部管理挖潛方面下功夫;加強銷售管理,積極研究市場的替代與拓展;加強成本費用控制,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提出增產增收、節能降耗的具體措施,確保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平穩經營。

五、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打造發展新動力

第一,統一部署,加強領導。**年,集團公司提出了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思路,全面啟動科技創新工作,針對系統內科技創新的六方面重點工作進行了動員部署,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產業發展的第一手段。集團公司成立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創新工作的領導與推進力度。制訂下發《關于加快集團企業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對子公司科技創新工作進行指引并提出具體要求,啟動實施設立“科技創新專項基金”、高技術含量項目投資扶持、鼓勵生產型企業加大研發費用投入、建立科技人員收入與創新成果掛鉤激勵制度等四大激勵政策,大大增強了企業科技創新的活力和動力。集團公司多次組織系統內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經驗的交流學習,召開專題會議,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與水平。

第二,明確創新的方向與目標。集團公司提出了“一個目標、兩個領域、三個重點”的科技創新工作思路,即以把集團建設成為具有強大驅動力的創新型企業為目標;著力在“先進裝備制造、高端精細化工”兩個重點領域盡快實現突破;以產品研發、技術革新、產研合作為重點,打造集團的科技創新優勢。在集團的統一領導下,所屬公司科技創新工作目標明確,工作舉措清晰。金溫公司以在機車和客車行使安全、辦公自動化、線路設備的安全監控、行車調度、設備管理為創新重點,努力打造綠色生態環保節約型鐵路。江山化工確定了2年內解決副反應和腐蝕控制、污水處理等行業共性問題,每年完成難題攻關項目不少于20項,每年產生5~10項專有技術成果,每年有2~3項新產品(技術)儲備,建成國家級技術中心的創新目標。鎮洋化工擬通過科技創新大力發展精細化工、適時進入生物化工,逐步建設成為技術特點鮮明、經濟效益較好的綜合性化工企業;重點通過集成創新與引進消化再創新,將ACS、氯蠟70項目培育成新的產業,對MIBK裝置進行改造提升,大力開發耗氯、耗氫新產品。杭機股份的創新目標為深化產品結構調整,發展自主品牌,以不斷挖掘產品核心技術和研究開發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提高產品競爭力的主攻方向;產品發展方向遵循“精密數控、成形高效、大型專用、成套成線”的方針,加強產品設計的系列化、模塊化、集成化,磨床產品向高速高效、多軸復合、大型精密化發展。

第三,建立科學的工作機制。集團公司出臺《科技創新工作管理辦法》,在上下聯動、分級負責的原則下,對科技創新項目實施統一計劃、動態管理,并進一步落實創新經費保障,明確相關激勵措施,如設科技創新成果獎,表彰創新成果突出的項目完成人,提高技術人員的創新積極性;設科技創新貢獻獎,與年度經營責任制考核相結合,對在研發投入、創新工作推進等方面表現突出的企業經營班子予以表彰獎勵,切實提高企業的重視程度與創新能動性。經過兩年多的深入推進,子公司的科技創新機制不斷完善,業已形成符合企業實際需要、卓有成效的工作機制:金溫鐵路公司成立了科技創新評審委員會,制訂了較為完善的合理化建議、技術改進管理辦法,明確了科技創新的主要內容、評審程序與獎勵措施,營造了良好的創新氛圍;江山化工通過“難題攻關”、“技術革新”、“主任工程師課題”、“工人技師課題”等多種形式的技術攻關機制,解決了大量的生產技術難題,**年公司開展的較大技術課題攻關達到40余項,通過推行干部競聘上崗、主任工程師評聘、技師評聘、星級員工管理“四通道”成才,將個人職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充分激發了技術人員的創新熱情。

第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自實施創新興企戰略以來,集集團系統專項資金投入達到了歷史性的8000多萬元,實施技改項目16項,實際產生經濟效益2300萬元,集團整體朝著創新驅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集團企業依托三家省級技術中心、兩個博士后工作站,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院校廣泛開展合作,科技創新成果突出:集團系統現有兩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27項專利;多次主持制定DMF、平面磨床的行業標準;擁有兩項**省名牌產品。多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國家與省級榮譽——江山化工的“超低水份的N,N-二甲基甲酰胺”別列為國家級“重點火炬計劃”項目,**年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杭機股份的MK-4020數控龍門平磨獲得**省科學技術二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列入國家級新產品,MKL7150×16/2七軸五聯動葉片葉冠圓弧強力成形磨獲得中國機械工業**年度科學技術二等獎、杭州市科學技術二等獎、**省國內首臺套項目;MKLD7140數控強力雙頭成型磨獲得中國機械工業2004年度科學技術二等獎、**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優秀軍工合作項目;HZ-078CNC數控直線導軌磨床列入杭州市重大裝備首臺套項目。

江山化工被評為“**省第二批創新型試點企業”、“**省技術進步優秀企業”、“中國化工500強企業”。鎮洋化工2007年度被寧波市評為“年度區十強企業”、“年度經濟效益先進單位”。加西貝拉公司**年獲得“聯合國示范項目貢獻獎”、“**省優秀創新企業”。金溫鐵路公司作為國內第一條合資鐵路,以“服務航空化、環境賓館化、工作標準化、經營市場化”的經營理念,開拓創新,建立起了一套富有特色的管理體系和經營機制,取得了良好的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目前全國效益最好的合資鐵路公司之一,樹立了行業典范,2006年被評為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200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02年至**年連續7年被評為全國“安康杯”競賽優勝企業。

六、以創新為主線,推進產業結構升級

集團在強化鐵路主業發展的同時,積極謀劃經營性產業發展的新路子,提出了推進“兩大轉變”,實現“三大目標”,建設“四型企業”的總體思路。“兩大轉變”即指鐵路主業由單純的鐵路投資、建設進一步向鐵路運營管理、多種經營,乃至逐步形成鐵路產業鏈方向轉變;非鐵產業由單向放大增量向增量投資與存量挖潛結合,強化深度開發和技術升級,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轉變。“三大目標”即指在鐵路投資建設的帶動下,全面實現集團2007--2010年發展規劃所設定的目標,做大企業;通過集團內資源的整合并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聚集,做強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和科技、管理創新,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做優企業。建設“四型企業”即指把集團公司建設成為管理科學、治理完善、適應市場機制的現代型企業集團;主業突出、結構優良、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團;自主研發、科技領先、競爭優勢明顯的創新型企業集團;環境友好、發展協調、企業文化先進的和諧型企業集團。

在上述思路和原則的指導下,集團采取扎實有效的舉措,以實施技改項目為重點,提高裝置的內生效率;以新產品研發為主體,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大力實施技改項目,實現小投入、大產出。集團公司**年實施技改項目約50多項,技改投入約3000萬元,當年產生經濟效益2300萬元。金溫鐵路公司**年通過計算機系統技術改造方案,整合了貨運計算機管理系統,規范了貨運系統管理,綜合利用到發確報、清單信息、電子貨票,提高了貨調、內勤辦理效率,目前工作效率提高了80%左右;所有運輸生產數據都進入溫州西站貨運數據中心數據庫,對制定公司運輸生產指標、調整貨物經營方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更新改造了公司貨運計算機網絡,完成了公司倉存管理系統,大大減少了對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的《山區合資鐵路安全的強化管理》研究課題在鐵道部和上海市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評比中先后榮獲三等獎。

江山化工多年來堅持技術改造,已給公司帶來豐碩成果,生產裝置在行業中創造多項第一:甲胺老線創造同行業單條生產線最高產能;DMAC產品酸度(雜質)值穩定達到小于20PPM,躋身全球最好質量水平;攻克了CO2煤氣脫除有機硫的行業難題。在裝置創新改造過程中,形成了《通過調節合成進料的N/C比以改變甲胺產品結構,提高二甲胺選擇性》等多項專有技術,獲11項專利。鎮洋化工,氯化石蠟差異化生產技措項目大幅度降低產品成本,膜法除硝項目降低了燒堿成本和“三廢”排放,12噸/小時氫氣鍋爐項目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等等,大幅度提高了裝置經營效率,主要生產指標排行業前列,產品綜合能耗遠低于行業與省內能耗標準。

新產品研發成果突出,產業結構得到優化提升。杭機股份把握全國高速鐵路建設的行業機遇,先后承接了京滬高鐵、石武高鐵、津秦客運專線等12臺軌道板數控磨床訂單,目前有4臺已順利下線,首臺在8月已成功磨出第一塊軌道板,試磨結果得到了使用單位的充分肯定;通過技術引進和合作開發,完成了德國ABA公司SL500、SL800、EL1506產品本土化與二次開發,已投入批量生產;與日本SKTD株式會社合作開發的MGKF600數控高精度立式復合磨獲得國家專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與**工業大學合作開發的MK7132A數控平面磨床,獲得實用專利。杭機股份的產品技術含量得到大幅提升,以滿足國內市場對中高端數控機床的需要為導向進行的產品結構調整,將為公司發展打開全新的空間。江山化工,依靠技術創新,從單純的合成氨廠發展為擁有合成氨、甲醇、甲胺、甲醇鈉、DMF、DMAC等多種產品群,對部分客戶開展了DMF、DMAC、環氧樹脂的一站式供應,并積極謀劃吡咯烷酮系列產品,爭取在甲胺衍生物開發方面取得更大實效。鎮洋化工通過集成創新,積極推進ACS中試與氯蠟-70項目的小試,著力開發連續本體法苯乙烯系樹脂合成、改性與工業化技術,著力培育與發展化工新材料產業。作為苯乙烯系樹脂首選產品ACS樹脂,經過中試,產品檢測結果已達到或超過日本昭和電工標準,被列為寧波市新產品、寧波市產學研平臺項目、**年**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計劃(A類)。連續本體法苯乙烯系樹脂合成、改性技術開發已由寧波市科技局立項列入寧波市工業類重大、重點攻關項目。集團化工板塊向高技術含量的精細化工邁出了一大步。

七、人才隊伍實力增強,“兩創”事業后勁充足

集團公司經過多年的培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素質明顯提升,**年底,集團本級、子公司與控股、參股公司員工總量4950人,其中管理人員822人。管理人員中,高級經營者隊伍52人,占6.3%;中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71人,占33%;本科以上學歷351人,占管理人員的42.7%。集團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建立了系統、有效的管理機制,通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核心人才隊伍的統一管理;建立有效的績效管理與激勵約束機制,提高隊伍的積極性與滿意度;創新人才評價、選拔與流動機制,提升隊伍活力與戰斗力。豐富的企業文化,加強了企業與員工之間交流互動,隊伍關系和諧,奠定了集團發展的基石,突出創業創新主線深化雙輪驅動戰略全力推進**鐵路和產業經營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