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局創建學習型班組匯報

時間:2022-06-15 04:53:00

導語:地稅局創建學習型班組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稅局創建學習型班組匯報

大運河畔,江淮之都,風光秀麗的南水北調源頭,活躍著一支熱愛學習追求卓越的地稅人身影。在全國中華總工會等十部門“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的號召下,××市地稅局一分局以爭創學習型團隊為抓手,以激流勇進的姿態塑造了共和國稅官的新形象,用刻苦鉆研精神譜寫了一曲無私奉獻、開拓進取的敬業者之歌。

一、堅持“人才興稅”戰略,打造一流隊伍

地稅局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省局黨組提出的打造“三個一流”的目標要求,切實提高地稅干部的政治、思想、道德、業務、文化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努力造就一支作風好、業務精、素質高、能力強的地稅干部隊伍。

分局根據《××市地稅系統干部教育培訓三年規劃》的要求,制定了分局《干部教育培訓長期規劃》,提出了“236”工作要求,即立足“兩基”培訓,鼓勵“三師”考試,提升“六員”崗位技能。根據干部職工知識層次和技能水平的現狀,廣泛開展“兩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以抓好基礎知識考試為突破口,充實基礎業務知識,提高崗位基本專業技能;以干部在崗自學為主要形式,充分借助“三師”(注冊稅務師、注冊會計師、司法律師資格考試)等考試平臺,鼓勵職工考取“三師”資格,進一步完善稅務干部的知識結構,提升崗位技能水平,培養復合型、高素質人才;“六員”涵蓋了稅務系統各個崗位,抓好“六員”專業技能的培訓,特別是辦稅服務廳人員、稅收管理人員、稽查人員等“三員”的專業培訓,使干部適應新時期崗位技能的精網細化需求,提高辦稅效率,更好地服務于納稅人。

分局還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帶頭作用,營造“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學習氛圍,帶動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分局長彭瑞陽同志不僅是單位的領頭雁,也是全體職工學習的標兵。他刻苦鉆研業務,深入研究探索稅收工作新問題新思路,撰寫大量高質量有影響的調研文章,他創作的《××市社會保險“成建制、全覆蓋”擴面試點工作取得成功》,得到省長批示,并建議在全省推廣。參與編印《稅制改革理論與實踐》一書,該書是稅務人員較為理想的培訓教材。副分局長張平同志不僅順利通過了注冊稅務師資格考試,還以優異成績通過××市局組織的“師資培訓班”的培訓,作為××市局的第一批“三員培訓”講師,拿起了教鞭。他講授的《房地產企業所得稅政策解析》贏得了××稅務學院專家的肯定和贊許。近幾年來,他在各級業務競賽中名列前茅,代表××市地稅局,在省局組織的“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競賽中獲得團體三等獎。業務主辦李平同志是分局業務骨干,一次他為了弄清一個保險業務問題,在請教他人無果的情況下,扎進網絡查找資料。妻子早晨起床時,看到他還坐在電腦前,很疑惑地問:“怎么這么早起床?”他這才發覺天已大亮。唉,妻子哪里知道,他不是早起而是未眠啊。稅海無涯苦作舟,憑著勤奮刻苦的努力,他對各行業財務稅收政策了如指掌、《征管法》及實施細則如數家珍、引用各業務文件信手拈來。過硬的業務知識,不僅使他能游刃有余地處理各種涉稅問題,也讓他在各種業務競賽中力拔頭籌。去年又代表××市局參加省局組織的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細則的競賽。

在先進典型的帶動下,分局同志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工作間隙,或展開討論、或網上學習,形成了“上班講效率,下班忙學習”,“人人關心學習,人人參與學習”的喜人景象。剛進分局的殷松同志勤學好問,在張平的指導下,撰寫的納稅評估案例---《綜合治稅助推立體評估》獲得省局三等獎、××市局一等獎。

2006年,分局獲得了××市唯一被江蘇省總工會授予的“學習型班組”榮譽稱號,有3位同志先后被××市總工會、市地稅局評為“學習型干部”。目前,我分局大專以上學歷達到16人,占總人數的89%;本科學歷13人,占總人數的73%,另外有5人取得注冊稅務師執業資格。

在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同時,分局還倡導“學習型家庭”、“學習型干部”的創爭,“三創”同時進行,將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引向深入,爭創的效果急劇放大。殷松家庭是個典型的“學習型家庭”,他和妻子都是地稅干部,他們互幫互促,互追互趕,互比互補,努力學習新觀念、新技術、新理論,逐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業務素質,爭做知識型人才。學習讓這個家充滿了情趣、活力和溫馨。

二、完善學習機制,堅持長效管理

(一)完善學習制度,增強工作的執行力。

改進和完善干部職工政治理論、業務學習、黨員學習等制度。建立每月兩次學習交流,每季一次考核總結,專題學習正常化,業務學習經常化,并將制度執行情況列入崗位責任制考核,以確保學習在時間、內容、人員和質量上得到“四落實”,達到了在“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的目的,實現工作學習“兩不誤、兩促進”,不斷提高各項工作的執行力度。

(二)建立激勵機制,激發干部的創造力。

采取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相結合的方式,鼓勵職工終身學習、不斷創新。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擇優選用高素質人才。分局堅持任人唯賢、任人唯才的原則,將素質高、能力強、業務精、學習好的同志充實到重要

崗位,有效地優化了人員配備,增強了干部的壓力感與緊迫感,煥發了工作活力。二是完善獎學激勵機制,激發學習動力。鼓勵干部參加學習培訓,對取得優異成績的給予獎勵。分局規定,對在參加××市局舉辦的競賽中獲獎的,另按所獲獎金金額一倍獎勵,對在參加××市局舉辦的競賽中獲獎的,按所獲獎金金額加倍獎勵,對在參加省級以上單位舉辦的競賽中獲獎的,按所獲獎金金額三倍獎勵。在物質和榮譽的激勵下,分局先后涌現出各類學習之星4名,各類崗位能手5名。

(三)健全保障機制,保證學習的持續力。

分局優先安排學習培訓人員工作,保證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學習和考試;提高干部參加學歷學習、職稱考試的補助標準;優先報支學習考試經費支出;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聘請專家教授講課答疑。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分局共興建文化室、活動室等培訓場所200多平方米,硬件投入達40萬元,累計投入教育培訓經費30萬元,聘請××稅務學院專家、××大學專家18人次授課講經。

三、構筑三大平臺,創新學習載體。

為提高學習效果,分局注重構筑學習平臺,創新學習載體,拓展學習內容,提高干部參加學習的興趣,提高團隊學習效果。一是堅持以考促學,創建賽馬選馬平臺。面對不斷提高的稅收工作要求,不斷涌現的稅收工作新情況,分局明確“以考促學”這個思路,就是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考試,讓大家在考中學、考中磨、考中練、考中訓,激發廣大干部職工的學習潛能和熱情,提高崗位業務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形成一個有利于發掘和發現人才的環境,建立一個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進而通過完善人事機制和獎勵機制等配套措施,使考者有其利、學者得其惠、干者謀其位。近五年來,除了每個月一次政治業務測試外,還舉辦了“十七大知識測試”、“迎奧運知識測試”等政治考試21場,舉辦征管法考試、新企業所得稅法考試、公務員能力測試等業務考試27場。既鍛煉了隊伍,又有利于選拔人才。在××市局近兩屆的正、副分局長競聘上崗活動中,分局先后有6位年輕同志走上領導崗位,成為××市局的頂梁柱。二是開通網上稅校,構建現代信息化平臺。利用××市局網上稅校、市局網站為載體,推進遠程教育培訓。××市局網上稅校網站是分局利用效率最高的網站之一,大家從中可以學習到最新的財務稅收政策,可以與網友或業內專家學者交流探討學習心得,可以參加稅收管理業務測試。每個干部一個賬號,便于統計各人上網學習時間、參加電子考試的次數和成績。據統計,網站自2006年開通以來,分局18名干部共上網學習近20000小時,發表帖子350多份,參加電子考試200多場次。三是創新活動載體,延伸地稅文化平臺。分局還根據自身特點,結合各人興趣愛好,成立各類興趣小組,舉辦各類培訓班,讓每個人掌握更多的攝影、駕駛、文藝、球類等知識,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張少華同志是位年輕的稅干,他非常熱愛文藝創作和攝影藝術,分局特聘請市攝影家協會老師親教其攝影,鼓勵他從事稅收信息的創作。近年來,他的作品多次出現在業內報刊雜志上。去年,在××稅務學會和××國、地稅聯合組織的“和諧稅收”征文活動中,他撰寫的兩篇小說分獲三等獎和優秀獎。分局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三個興趣小組也分別在市乒協、羽協、象棋協會的指導下,技術進步較快,多次代表市局參加各類比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打響了××地稅品牌。今年,分局還在天目湖舉辦了野外拓展訓練,所有的隊員都通過了空中抓杠、穿越電網、七巧板、求生墻等項目的考驗。參訓的每位同志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了團結、信任、合作的可貴,深切體會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達到了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體的培訓目的。

利其器必善其事,分局通過“學習型班組”的創建,帶出了一流的稅收隊伍,一流的隊伍創造出一流的工作業績。分局連年出色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物質文明之花絢麗多彩,精神文明建設也同樣令人矚目。分局先后被國家稅務總局授予“全國稅務系統文明單位”榮譽稱號,被江蘇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文明單位標兵”,被全國婦聯授予“巾幗文明崗”。

近年來,分局通過學習型單位的創建,樹立了終身學習、與時俱進、高效服務的理念,提高了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知識和工作創新能力,在分局上下營造了認真學習、積極探索、民主討論、求真務實的學習風氣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勇于開拓、不斷創新的成才氛圍,促進了地稅事業的全面發展,展示了新一代稅官銳意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