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教育發展情況的自查匯報

時間:2022-06-29 11:04:00

導語:黨委教育發展情況的自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委教育發展情況的自查匯報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回顧過去。但也有一定問題,將通過此次自查自評,總結經驗教訓,積極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努力使我縣的教育事業再上新的臺階。決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樹立信心,頑強拼搏,真抓實干,團結協作,為早日將我縣建設成為教育強縣而奮斗。

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科教興縣戰略,積極落實基礎教育優先發展地位,不時探索教育發展新思路,爭取教育工作新突破,完善“以縣為主”管理體制,保證教育投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根據市政府督導室要求,縣委、縣政府認真開展自查,現將情況匯報如下,請予以督導并提出意見。

一、教育工作概況

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縣是一個山區縣。年又被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轄11個鄉鎮、212個行政村,人口約23萬。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685萬元,財政收入8019萬元。全縣現有教職工2551人,現有小學93所,校小學生18033人;初中14所,校初中生15245人;普通高中3所,校生4647人。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和省、市教育工作部署,近年來。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全縣教育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㈠中小學布局調整效果顯著

小學降為93所,縣共撤并教學點56個。校均規模達250人以上;初中降為14所,校均規模達到900人以上。投資220萬元,建設2所寄宿制學校項目工程也將于今年正式啟動。

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全縣共投入資金4800多萬元,幾年來。消滅了現有全部危漏校舍,建起了希望學校89所,改擴建學校110所,90多座教學樓拔地而起,投入500多萬元添置大批電教、儀器、圖書、課桌等教學設備,促進了學校的規范化、現代化建設。

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效果進一步得到鞏固

入學18033人,學年度全縣小學階段適齡人口總數為18033人。入學率為100%初中階段適齡少年15245人,入學15245人,入學率達100%全縣共有殘疾兒童119人,119人入特教班或隨班就讀,殘童入學率為100%鞏固率均為100%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率一直堅持“零”記錄。

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初見效果

把“五小”道德實踐活動詳細落實到二十個具體行動中。月份,全縣各學校普遍由開展“五個一”活動擴展到開展“二十個一”活動。經宣傳部、團縣委等部門共同評選出50名小標兵并予以隆重懲處。

㈤高中段教育繼續發展。

年,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逐年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分別為39.75%、42%和45%基本達到省市所要求的水平。高考效果逐年攀升,年高考上線率分別為85%、91%和93.7%,中學甚至呈現了四高兩突破”受到人民群眾的一致稱譽。今年,市教育局首次對我縣高中教育給予嘉獎。此外,學科競賽連年豐收,年獲得省級以上獎項的學生數分別為111520人。

㈥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1所民辦公助學校,開辦了10所民辦學校。改變了由政府包攬教育的單一辦學體制。進一步完善了以職教中心為龍頭,鄉鎮成人學校為骨干,村成人學校為基礎的職業教育“三級培訓網”拓寬了科技文化進村入戶的渠道。大力開展“綠色證書”培訓和實用技能培訓,培訓初中畢業人員800人。認真做好定單培養工作,建立多功能教育培訓基地,充分發揮人才培養、科技示范、技術推廣、信息傳送的作用,培養各種技術人員1680人。

㈦兩支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共舉辦中小學校長培訓班50余期,幾年來。進一步增進了校長對教育規律的深入了解。大力推進名師工程,評選出鄉級名師150名,縣級名師和骨干教師40名。首次組織1774名教師參加了業務過關考試,激發了廣大教師加強自身建設的積極性。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累計培訓教師1600余名,使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方法上更加靠近新課改。引導教師走讀書、科研成才之路,開展了工程德育論文評比活動,選評出優秀德育論文185篇。教師評優課活動扎實推進,獲省市級優秀獎一等獎5名,二等獎和三等獎25名。認真抓好師德師風,通過培訓、考評,初中教師達標率為92.2%高中教師達標率為89%目前,通過進修,擁有大專以上合格學歷的達95%以上。崗教師實行全員培訓,繼續教育率達100%職教師中獲得縣級以上教學標兵、優秀教師等榮譽的達300多人次,獲得省級以上教育科學優秀論文獎的達200余人。

㈧中學異地擴建工程進展順利

解決上高中難的重要戰略舉措,中學異地擴建是縣委、縣政府調整我縣教育發展結構性矛盾。被列入石家莊市20件實事之一。工程在建過程中,縣委、縣政府迎難而上,統籌協調,科學決策,創新思路,以冠名合作等多種方式不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目前,工程已發生工作量1100多萬元,一期工程四棟教學樓內外裝修接近尾聲。學生宿舍樓已經完成樓層基礎工程,餐廳與投資商達成建設協議,學校圍墻基本完工。

二、縣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措施

經歷了一個不時統一思想、統一步伐,回顧近幾年的實踐。不時完善思路、調整安排,不時改革創新、開拓前進的過程。探索和實踐中,進一步加深了對縣情的認識,加深了對教育發展規律的認識,既經受了時代的考驗和磨煉,也積累了進一步前進的經驗。

目標明確,㈠領導重視。措施得力,為教育育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站在講政治的高度,縣委、縣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教興縣戰略,以為小康社會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高度責任感,始終將教育工作作為貫穿全縣一切工作的主線,進一步營造尊重知識、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全面堅持教育工作優先發展。

⑴統一認識

外表上缺的項目、資金和技術,透過現象看本質,實質上缺的高素質的人才。為此,縣委、縣政府進一步統一思想,強化人才意識,積極用好現有人才,引進外地人才的同時,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到重中之重”位置,做到堅持“四個優先”即在研究制定發展和年度計劃時,把教育擺在優先地位;制定年度經費預算時,從我縣的發展來看。優先保證教育事業的需要;具體開展工作時,優先安排布置教育工作;落實干部職工工資時,優先保證教師工資。

⑵順應形勢

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縣委、縣政府堅持從實際出發。順應教育發展形勢,先后出臺了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中小學閑置校產管理的通知》縣人民政府2000-2005年教育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決定》關于對全縣學校、幼兒園及周邊治安秩序進行專項整治的方案》等文件、決定,有力地推動了全縣教育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⑶明確責任

縣、鄉、村責任明確。縣四大班子領導定點到鄉,縣委、縣政府對教育工作實行定點包干責任制。包鄉負責;各部門包校、包項目,鄉(鎮)干部定點到校;把教育工作納入對各部門、各鄉(鎮)年度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增強了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實施教育的責任意識。建立健全了黨政一把手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主要責任人,教育部門是直接責任人,各部門是協同責任人的責任機制。縣政府還設立了教育督導室,由教育局局長兼任主任,全面開展督政督學工作。

努力鑄造教育發展的堅強后盾

經濟基礎單薄。費改稅后,縣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教育附加費被取消。為了不影響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縣委、縣政府積極謀劃,以政策扶持為基礎,對內深挖潛力整合資源,對外廣籌資金改善辦學,保證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投入。

⑴恪盡職守。

全面落實政府對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責任和經費保證責任。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縣委、縣政府切實履行職責。縣堅持再緊不能緊教育的原則,每年年初財政支出預算優先考慮教育經費的支出,基本達到三個增長”要求。年縣本級安排教育經費2742萬元,2003年安排3184萬元,年安排3269萬元。生均預算內事業費和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增長比例逐年上升,年與年相比,增幅分別為11.2%和30.3%教師工資于年月統一收回縣財政,真正實現了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縣級財政統一籌集,縣域內統一工資項目、統一工資規范、統一發放時間,確保了教師工資按時、按各項增資政策足額發放。

⑵強化內功。

嚴重浪費了有限的教育資源。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縣農村中小學辦學規模小、效益低、配置不合理。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此,縣委、縣政府適應山區人口居住分散、小學生源減少的特點,制定目標,廣泛宣傳,積極進行布局調整,大膽走出了一條興辦鄉鎮中學、中心小學、寄宿制學校的集中辦學路子。

⑶借助外力。

現有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縣委、縣政府把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列為全縣工作的重點。積級爭取省市教育專項資金,加大社會各界募捐力度,利用“貧三”項目、希望工程項目、教育扶貧工程等項目,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使大部分農村中小學的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幾年來,僅引進港澳辦資金就達人民幣292萬元、港幣185萬元,建設學校17所,涉及建筑面積19337平方米。

㈢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

縣教育改革和發展有了新的突破。但是教育事業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縣委、縣政府進一步統一認識,近年來。加快教育改革和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⑴加大“普九”鞏固力度。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松。縣“普九”工作在年通過省政府復查驗收合格,九年義務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進一步按規劃完善學校配套建設的同時,縣委、縣政府把“普九”鞏固提高工作列入縣、鄉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縣、鄉政府、教育局加大普及水平、教育經費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和力度,完善制約機制,堅持了中小學生停學情況演講制度,保證了普及水平各項指標的鞏固、提高。

⑵突出德育重點。

學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強,近年來。特別是加強維護國家利益主義教育和實施行為規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任務的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不少新情況、新問題。為此,縣委、縣政府著眼于未來,堅持以德興教,以人為本,把學校德育工作做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加強學校慣例管理,抓住教師素質這一關鍵,重視學生日常行為,由淺入深,科學規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準備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啟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

⑶深化辦學體制改革。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縣情的教育發展新路子。縣委、縣政府不時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將社會力量辦學納入教育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努力發明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一視同仁的政策環境,及時解決社會力量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逐步建立了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辦學的新體制,探索出了一條與區域經濟、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辦學之路。目前,全縣呈現出了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教育體系日臻完善的好局面。

㈣加強校長、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是建立一支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和實施素質教育能力的高水平的校長和教師隊伍。縣委縣政府歷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每年教師節,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縣委縣政府發出關于做好尊師重教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黨政部門和社會各界大力開展尊師重教活動,并懲辦一批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和個人,懲辦一批先進學校和優秀教師。每年春節期間,縣委縣政府的領導組織開展慰問教師活動,熱情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

縣廣大校長和教師為培養青少年學生,基本素質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臨時以來。默默耕耘,嘔心瀝血,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一局部校長和教師自身素質不高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實施崗位培訓、職務培訓、學歷進修、基本功大賽、名師工程、學科帶頭人等一系列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縣教師的業務水平。此外,縣委、縣政府在全縣教師中開展師德教育和師風檢查,增強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

㈤依法治教、推動教育工作規范化發展

增強全社會的教育法律意識,縣委、縣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深入學習和廣泛宣傳《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加大教育執法力度,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維護師生合法權益,依法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⑴規范辦學行為.

加大管理力度,一是規范收費行為。按有關的規定和規范收取各種費用,堅決制止亂收費行為。縣是全省全面施行“一費制”之前的試點縣,縣委、縣政府把推行教育收費“一費制”政策看做是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一項“陽光工程”規定全縣所有中小學把物價部門審核同意的收費項目和收費規范予以公開。根據冀教財40號文件,從年秋季新學年開學起,縣就在全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行“一費制”下發了縣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做好義務教育階段‘一費制’試行工作的通知》堅決執行上級精神,嚴格按文件規定辦事。農村初中階段每生每學年收費312元,農村小學階段每生每學年收費184元。今年月下旬,縣委、縣政府組織縣紀委、縣物價局、縣收費局對年“一費制”落實情況進行了檢查和群眾走訪,人民群眾反映良好。

狠抓質量,突出特色。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縣教育局內抓管理,外塑形象,學校工作有章可循,效率提高。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學校的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吸引和穩定了高質量教師隊伍,實現了學校的穩步發展。目前為止,二是加強科學管理。縣共創建省級規范化學校1所,市級規范化學校19所。

⑵大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嚴打整治百日會戰”第一戰役的基礎上,縣委、縣政府落實了主要領導負第一責任的平安工作責任機制。組織公安、城管、工商、衛生、教育、文體等部門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了專項整治行動,取締學校周邊200米以內非法經營網吧25個,清除違規攤點52個,遷移學校周邊農貿市場1個,各學校均設置了明顯的交通標志和標線,凈化了校園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