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創新規劃匯報

時間:2022-06-30 05:27:00

導語:科技局創新規劃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局創新規劃匯報

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理論和“個代表”重要思想,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發揮省城優勢、發展省會經濟”總體要求,認真貫徹全國全省全市科技大會精神,加快實施《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銳意創新,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大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

(一)自主創新意識不時增強。分別作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省份的重大戰略安排。為貫徹全國全省科學技術大會精神,市委、市政府于5月25日隆重召開了全市科學技術大會,制定了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了市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決定》對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作了全面規劃和部署。歷下、歷城、長清、高新區等絕大部分縣(市)區也先后召開了科學技術大會,對推進科技自主創新作了再動員和再部署,各級黨委政府的科技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社會各界議創新、謀創新、促創新的氛圍空前濃厚。為突出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加大政策的導向推動作用,市政府還出臺了以企業為主要指向的市建設創新型鄉村若干政策》其中明確規定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的資金支持;對新認定的中國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分別給予每個100萬元獎勵;對主要承擔制定國際、國家規范的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科技園區,給予5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給予200萬元獎勵等。年共落實獎勵經費5600萬元。這些政策的出臺,全市特別是企業引起了轟動性反響,極大地激發了自主創新,加快發展的熱潮。為確保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整體深入推進,成立了由鮑志強市長任主任、14個市直部門和高新區為成員單位的創新型鄉村建設推進委員會。定編制、定人員、定職能,發明性地構建了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組織體系、評價體系、規劃體系、責任體系、政策體系、創新體系六大體系,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落實到位。這些開創性的重大舉措,使我市創新型鄉村建設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

(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市累計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866.82億元,同比增長27.78%。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2.28%比年初增長2.16個百分點,連續五年實現每年增長2個百分點的目標。全市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18家,總數達843家(其中省級439家,市級404家)新認定高新技術產品252個,總數達954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規模以上企業的46%;產值過億元的達到136家(其中過10億元9家)市被國家商務部新認定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試點鄉村和國家軟件入口創新基地。高新區二次守業效果明顯。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年在高新區設立了國家信息通訊國際創新園(CIIIC這是科技部目前在全國重點建設的兩大創新園區之一。按規劃將重點建設以齊魯軟件園為依托占地7.4平方公里的總部研發區和以東部產業新區為主占地52平方公里的產業發展區,重點打造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信息通信產業集群、裝備制造信息化產業集群和以信息技術引信的自主創新產業集群,預計2010年創收500億元,利稅60億元。這對于提升信息通訊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引領和帶動全省乃至全國信息通訊產業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為形成創新整體合力,高新區大力推進產業聯盟和高端合作,相繼建立了交通軟件產業聯盟、電力軟件產業聯盟、軟件入口外包產業聯盟等專業化的產業聯盟,大大提升了市場競爭力。依照科技部口徑,高新區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750億元,同比增長16.1%工業增加值完成176億元,同比增長15.1%利稅完成74億元,同比增長14.6%入口創匯完成4.6億美元,同比增長16%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升改造激進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CAD普及率達到90%ERPMRP達到65%新產品開發周期平均縮短45%,新產品貢獻率平均達到35%。7家企業入選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企業,31家企業被認定為省制造業信息化示范企業。聯等一批企業成為帶動全市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三)全市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一是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著力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年,市屬大中型企業90%以上建立了技術中心或研發機構,骨干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平均達到3%以上。重汽集團、浪潮集團、二機床集團、齊魯制藥先后被國家科技部、發改委認定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市各級企業技術中心總數達到119家;力諾、桑樂等15家企業被新認定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各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34家。浪潮集團被國家科技部、國資委確定為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企業;數控等8家企業入圍國家統計局評選的首屆全國大中型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十強”二是大力實施專利、名牌、規范大戰略,依自主創新推動企業提升發展。年,全市專利申請量完成8223件(增長26.4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678件(增長41.72%)全市專利授權量完成3104件(增長45.7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275件(增長32.21%)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授權量項指標居全省首位,專利申請量居全國副省級鄉村第6位。新認定中國名牌4個,名牌35個,中國著名商標2個,省著名商標33個,組織申報國家規范22個。目前,市擁有中國名牌11個,重點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名牌114個,中國著名商標9個,省著名商標96個。積極發揮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對自主創新的組織引領作用。年共安排市本級計劃278項,市本級科技經費6565萬元。積極與國家、省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相銜接,大力實施重大自主創新項目,年共爭取省級以上各類計劃217項(省計劃194項、國家計劃23項)爭取到位資金8295萬元。立項實施的重大自主創新項目中,獲國家、省單項支持資金過百萬的項目35個,過500萬的重大項目7個,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CIIIC基礎環境平臺建設、濟鋼生態工業園區循環經濟模式構建與示范項目分別獲得科技部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創下歷年新高。通過計劃項目的實施,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效果200項,其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5項,國際先進水平的43項。王克明等完成的粒子與光電資料相互作用的應用基礎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鋼鐵集團總公司完成的濟鋼熱能資源高效梯級綜合利用技術開發”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四)加大對節約型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科技支撐。年共安排農業社會領域市級科技攻關計劃70項,圍繞農業和社會科技發展。經費1267萬元。爭取省級以上項目41項,資金1630萬元。主要工作一是實施十、百、千”科技示范工程,積極探索科技興農的新模式。全市共確定了10個科技興農示范園、130個示范村、1087個示范戶,實施科技興園、興村、興戶,推動新農村建設。10個示范園科技投入5000余萬元,組織各類培訓15萬人次,輻射帶動種植面積20余萬畝,呈現了鎮有主業、村有亮點,戶戶增產”喜人局面。二是實施星火計劃、良種產業化等重點專項,促進農業豐產豐收。全年新上省農業良種工程和效果轉化項目7項,獲經費支持100萬元,帶動各級投入科研經費7000余萬元,培養人才3萬余人,選育審定新品種40余個,其中國家審定品種7個,累計實現經濟效益20多億元,形成了一批區域特色產業和商品基地。佳寶乳業在全市及周邊建立起260余處一體化奶牛飼養小區,使農民每年增加收入約4.5億元。章丘市實施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小麥、玉米平均畝產分別達到465.5和606公斤,直接增加經濟效益5000余萬元。實施社會發展科技支撐工程取得顯著效果。圍繞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爭取并實施了一大批國家專項和重點計劃,推動社會事業健康發展。深入實施國家清潔能源、清潔汽車示范鄉村重大專項,積極申報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點項目,獲科技部與全國清潔汽車行動領導小組重點支持。全面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國際合作,長清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被省科技廳列為首批候選項目。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宏濟堂、福膠集團、潤華藥業等入選省自主創新重大科技專項計劃。年7月我市還順利入選全國科技強警示范城市。

(五)整合省會科技資源。完善守業服務平臺。鼓勵發展具有地區特色、專業化、規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歷下區軟件園被科技部新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守業服務中心,至此,市已經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4家,各類科技孵化器孵化面積達72萬平方米,孵企業近700家,孵化面積與孵化功能在15個副省級鄉村中名列前茅。新建生產力促進中心7家,生產力促進中心總數達到14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3家。科技評估中心、專利事務所、技術產權交易機構等各類科技中介機構300余家。二是整合基礎資源,完善公共資源共享平臺。年重點加強科技效果轉化、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知識產權信息服務、軟件研發與綜合測試、新藥臨床前評價(含GLP動物實驗室)等五大平臺建設。市科技效果轉化交易服務平臺以生產力促進中心為依托,建成展示面積1000余平方米、展示實物1000余件的科技效果與專利技術展示交易大廳以及相配套的計算機檢索查詢網絡系統,收錄和信息1.6萬條,可供查詢專利信息41萬條。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共錄入地區2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近800臺(套)其中50萬元以上的230余臺(套)儀器設備總價值4億多元,涵蓋了地區85%左右的科技領域,已接轉各種服務信息9000余條,實現平臺儀器共享1200余次。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配備了全套中國專利數據和“七國兩組織”近2000萬條專利信息資源。依托平臺,成立了全省首家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國家級利技術展示交易中心。軟件開發測試平臺、新藥臨床前評價平臺不時加強軟硬件建設,服務功能更加完善,為企業產品研發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勝利舉辦了第屆中?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效果和專利技術展示交易會。國內外23個城市、72家高校院所、285家單位、1.2萬項效果專利參會參展,市企業與大學、科研院所簽約項目315項,技術轉讓交易額達10.2億元。為推動科技效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新增科技效果轉化資金2000萬元,年累計達到5000萬元。依照項目、人才、基地一體化原則,深入實施青年科技明星和留學人員守業計劃,新入青年科技明星計劃34人,留學人員守業計劃10人。

(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作風,與時俱進,積極建設創新型、學習型、服務型和廉潔型高效團隊,不時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一是不時更新知識,領導和駕馭科技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采取入校深造、職培訓、個人自學等多種形式,市科技局系統深入開展了黨的六中全會精神、全國全省全市科技大會精神等一系列上級指示精神學習研討活動,開展了八榮八恥”教育及大討論,政治思想覺悟不時增強,政策理論水平不時提高,干事守業的勁頭不時加大,去年先后獲得《市先進機關黨組織》全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市五普法先進單位》市級文明機關》等榮譽稱號。二是不時強化意識,黨風廉政建設得到明顯好轉。依照市委市政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指示要求,堅持抓教育,持制度、抓管理,抓防范,認真筑牢遵紀守法、拒腐防變的基礎;年初簽訂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的基礎上,先后開展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教育、勤政廉政、科學發展”等系列教育,以及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收到明顯效果。堅持將廉政建設貫穿到科技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深入實施了陽光科技行動,對科技計劃項目實行海量申報,網上評審。對重點難點項目面向全國公開招投標,確保科技計劃項目的公開公正公平。全年調配任免干部21人,受理項目743項,沒有發生違規違紀現象。不時改進作風,努力為科技發展和社會大眾服務。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為主題,勝利舉辦了年市科技活動周、科技活動下鄉,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協助大眾普及科技文化知識。10月31日,舉辦了市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地震應急救援演練。加強防震時實監測,對7月4日河北省文安縣發生5.1級地震波及的情況,第一時間作出準確判斷,并及時告知大眾,受到社會廣泛好評。加強知識產權維護,全年共出動500人次,檢查商場270余次,檢查商品3萬余件,查處冒充專利82起。

市的科技工作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當前。主要表示為:一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還不適應。二是科技支撐能力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需求不相適應。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與實施大企業帶動戰略的要求不相適應。科技投入水平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地位不相適應。對于這些問題,將認真研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