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諧示范區工作小結提綱
時間:2022-07-10 05:27:00
導語:建設和諧示范區工作小結提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轄鎮1鄉,人口30.6萬,其中,縣城區常住人口2.95萬人,縣城區設有和2個社區居委會。近年來,我們按照“突出重點、示范帶動、積極推進”的工作思路,不斷加大社區投入,改善社區基礎設施,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升社區管理水平,為廣大社區群眾提供了優質的服務,社區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鎮和兩個社區,先后12次被省、市政府或部門授予“青年文明社區”、“安全社區”、“示范社區”、“促進就業先進社區”、“全省社區建設示范社區”、“全市先進示范社區”等榮譽稱號。
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發展,搶抓機遇,把和諧示范社區建設作為一件大事來抓
社區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縣城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近年來,隨著縣城建設的加速,城鎮規模不斷擴大,人口流量日趨增多,作為最直接為廣大居民服務的社區居委會,承擔的工作任務日益繁重,經濟社會發展對社區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立足全縣社區發展需要,積極搶抓全市和諧社區示范點建設的機遇,把社區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作為一項服務群眾、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來抓。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為了切實加強社區工作,和諧社區示范點創建工作剛一啟動,縣委、縣政府就對全縣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作了重新調整,在保持縣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的基礎上,又專門成立了以常務副縣長為組長,縣政府辦、民政、國土、建設、鎮等部門和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和諧社區示范點建設領導小組,全力抓好我縣和諧社區示范點建設工作。二是形成共建合力。在加快和諧社區示范點建設工作中,我們堅持“政府主導、鎮主抓、民政局指導、相關部門配合”的原則,多方聯動,齊抓共管,動員城區單位和群眾廣泛參與,積極推進社區建設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共建氛圍。三是強力推動建設。縣委、縣政府先后召開縣委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解決社區建設問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堅持經常親自深入社區一線,檢查指導工作,督促相關部門落實責任,嚴格按照示范社區的標準,加快建設工作進度,促進了社區示范點建設工作。
二、突出重點,示范帶動,高標準地抓好社區基礎設施建設
社區基礎設施是社區的形象,也是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有形載體。我縣社區建設工作起步較晚,原有的基礎設施配備水平不高,已成為制約社區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社區位于縣城的老城區,常住非農戶5180戶,17460人。社區辦公用房由于是過去居委會的老樓房,設計落后,院落狹窄擁擠,周邊環境差,不利于群眾辦事和各項服務活動的開展,為此,經認真調研后,我們決定另選新址重新建設社區。社區地處縣城東部,常住非農戶2458戶,6586人。現辦公用房只有近200平方米,其設施和辦公條件與全市其他示范社區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今年以來我們把社區和社區作為重點,加大資金投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以帶動全縣其它社區發展。為了能盡快籌集資金,我們采取了縣財政解決一點、鄉鎮和部門籌一點和向上級爭取一點的辦法,共籌措資金80多萬元,用于和諧社區示范點建設。社區占用土地2畝,建設社區辦公用房5間3層,建筑面積達到400平方米以上,目前規劃設計已完成,舊房拆遷已結束,即將動工建設。社區投資30多萬元,為社區購置了辦公室用房、辦公設施等,使社區從鄉鎮政府機關搬遷“新居”辦公。同時,投資20萬元,購置了大型體育健身器材,建成了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在抓好社區大的硬件建設的同時,我們對社區的內部室站建設實行對口援助。公安部門負責社區警務室建設,社區警務室建設按標準一次配備到位。人勞部門負責公共服務廳的勞動保障工作站建設,提供必要的辦公設施。民政部門負責城市低保站建設,計生部門負責計劃生育服務站建設,文化部門負責圖書室娛樂室建設,體育部門負責健身室建設,組織部門負責黨員的活動室建設等,充分發揮部門的優勢和力量,使社區“六室三站一場”配備齊全,達到了市上和諧社區示范點建設的標準和要求,為全縣社區建設提供了示范樣板。
三、強化管理,規范運行,不斷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加強社區管理是社區服務群眾的重要保證。我們立足規范社區運行,從抓機構、抓制度、抓隊伍入手,努力提高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的能力。一是通過競聘選舉,選拔高素質社區干部。依據《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央、省、市有關精神,通過依法選舉等程序,召開了社區代表大會,成立了社區協調議事會、社區居委會,建立了一支優秀的社區工作干部隊伍。選舉產生的社區干部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8名,大專以下21名;35歲以下4名,35歲以上25名;中共黨員16名。同時,制定出臺了社區居委會干部管理制度,加強社區干部學習培訓,落實社區工作人員各項待遇,增強了社區干部做好社區工作的信心和決心。二是建章立制,規范社區運行機制。圍繞居民自治的原則,在推進社區建設中,始終把制度建設作為重要方面,先后制定了《社區居民會議制度》、《社區居務公開制度》、《社區居委會工作制度》、《社區居委會干部守則》和《社區共建會議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注意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核心作用,依法支持居委會和其他組織履行職責。通過建章立制,劃分了職能,明確了權利和義務,從而加強了社區建設,保證了社區各項工作有效運轉。三是開展聯系共建活動,提高社區服務水平。建立了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聯系社區工作制度,先后由組織部門指導社區開展了“五個好”社區黨組織創建活動,使社區黨員活動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提高了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體育部門幫助社區開展了全民健身活動,形成了社區居民健身鍛煉的熱潮,營造了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民政部門指導社區建立了便民服務站,健全了社區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約;環衛部門協調社區搞好衛生治理,優化美化了社區環境。
四、拓展服務,打造平臺,努力構建文明和諧新社區
社區服務是社區建設的永恒主題。我們圍繞建設文明和諧社區的目標,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理念,不斷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努力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為社區居民提供了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一是打造社區便民服務平臺。結合我縣社區實際,大力發展各類方便居民生活、工作、學習的服務網點。共設立社區居民送奶點、信函投送點、報紙發放點、圖書閱覽室等社區服務網點138個。二是打造社區救助服務平臺。積極落實社區困難群眾低保和社會救助政策,依法保障城鎮居民生活權益,及時為社區1276名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為58戶特困群眾提供生活救濟,實現應保盡保。三是打造社區就業服務平臺。認真開展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活動,把“零就業家庭”和“4050”人員作為重點,采取“一幫一”結對子的援助措施,通過技能培訓、介紹就業崗位、提供就業信息等途徑,共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373人,為530名社區待業青年提供勞務信息,幫助其實現了就業。四是打造社區志愿者服務平臺。大力培育和發展社區志愿者服務組織和隊伍,積極倡導自助、互助和志愿服務等公益性服務,共發展社區志愿者組織7個,志愿者人數170人,每年為群眾義務服務近1萬人次。五是打造社區老年人服務平臺。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需求和愛好,大力發展各類社區為老服務組織,成立了“中青戲曲演唱社”、“老年人晨練隊”、“夕陽紅藝術團”等服務組織,開展有聲有色的文體活動,極大地豐富了社區居民文化生活。六是積極構建社區衛生、文化、治安、環境服務平臺,建設平安祥和的人居環境。由社區居委會積極聯系,在人口較為集中的小區創辦了“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室”。依托社區警務室,開展治安模范小區創建活動,建立了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制度,及時化解鄰里之間、社區居民之間小矛盾、小糾紛。發動駐區單位和群眾,對縣城集中清掃,聯片保潔,使社區人居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凝聚了社區民心,增強了大家對社區的信任感和認同感,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贊譽。
- 上一篇: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透析
- 下一篇:迎創衛復查工作情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