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職研修班的培訓學習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28 08:56:00

導語:掛職研修班的培訓學習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掛職研修班的培訓學習工作匯報

通過學習使我學會了以新的理念、新的視角來審視自己的學校管理,總之。反思已有管理行為與新理念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飛躍。對學校的歷史進行分析和反思,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用與時代同步的眼光去反省學校的過去、審視學校的現狀、憧憬學校的未來。這次掛職鍛煉,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回顧反思與整理的絕好契機,盡管差異萬千,差距天壤之別,但發達地區先進的教育管理經驗定會為我今后的學校管理工作揚帆引路,管理水平與品位定會更上一層樓。

地區教育局:

年月至12月,根據省地縣教育行政部門安排。有幸被選派參加了貴州省年第四批“校長提高計劃”深圳掛職研修班培訓學習,深圳市南山區同樂學校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掛職學習。對我來說,這是一場“頭腦風暴”一次“洗禮式”培訓。不但拓寬了視野,解了發達地區先進的教育理念、辦學模式、管理經驗,而且一方面抓緊時間“充電”讀有關管理的書籍,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另一方面通過觀察、解掛職學校的管理理念及運作模式,結合自己學校管理工作現狀經常反思,初步進行了一些管理工作思路設想。現將此次掛職研修返校后學校管理工作總結匯報如下:

一、兩校異同比較

項目

同樂學校

保家中學

辦學理念

快樂成才和諧發展。

健康快樂成長每天進步一點。

辦學目標

生態型、數字型、人文型校園

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以培養學生學會認識、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與發展的能力為目標。

培養目標

明理求真、快樂崇善、和諧創美、篤行創新的同樂新人

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

辦學特色

1體育項目(板棒球、壘球);2心理健康教育;3快樂悅讀。

以德育為核心,以最新教育理念為先導。以嚴格科學的管理為保證,以教研教改為龍頭,科研興校、和諧發展。

校訓

同求真知、樂做真人

團結、奮進、求實、創新

校風

愛國、誠信、嚴謹、活潑

愛校如家、校興我榮

教風

立德、愛生、啟智、傳道

樹人立德、敬業博愛、

嚴謹篤實、樂業奉獻

學風

勤學、善問、

多思、樂行

精神

同心同德、樂教樂學

課程設置

初中:語文、數學(實踐)英語(實踐)科學、音體(活)美、校本課程(棒球、壘球、環保、六七年級銜接輔導課程)

體現特色。傳統課程設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音體美)未開發校本課程。

教學管理

教學處、教研室、年級組、科組一體化分層管理。

教研組協同管理。教導處為主。

教研教改

倡導“研究的狀態下工作”形成教研室、學科組、備課組、課題組一體的教研網絡。立項科研課題有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走“內涵式發展”路子。

未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僅限校本教研聽課評課。隨意性大、層次淺、效果欠佳。

教師發展

讓研究成為教師的主要職業習慣”理念。名師工程、青藍工程、基本功比賽、課堂教學比賽、新教師亮相課、骨干教師示范課、說課競賽常規化。體現“讓學習成為教師的基本職業生活方式。

搭建平臺,未提供有效時空。強化管理。

德育工作

一二三四”工程:一個目標(同樂德育);兩大建設(隊伍、制度建設);三項內容(生態、人文、心靈德育);四條途徑(德育常規規范化、活動主題化、社團多樣化、實踐社會化)

載體單一、活動簡單。制度未系統化、精細化。

校園文化

一四二五”工程:一個廣場(同樂廣場);四條路(神州、飛天、生態、五環路);兩園(地理、生態園);五長廊(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科技、環保、綜合實踐長廊)

已盡力,立足實際。但還需提升文化意蘊、品味,打造品牌。

安全工作

入校佩戴校牌。安委辦統管學校安全工作(8人組成保安隊)制定《深圳市同樂學校安全管理規程》小學生憑卡接。

強化管理,建章立制。但需進一步完善,排除隱患,杜絕事故。

學生發展

學習習慣培育工程(編制習慣歌訣)指向快樂成長的評價工程、心理健康教育。

內容單調;形式單一;時間空間不夠;平臺未搭建。

目標機制

五年規劃、學年工作計劃、周工作安排有機結合。

第一個5年規劃草擬中。制定學年、學期工作計劃。

監督機制

民主管理。黨組織、工會、教代會、團委等實行監督。

未建黨支部、工會;教代會、團總支監督不到位;初建學生會。

激勵機制

獎勤罰懶,責任制、考核制、獎懲制結合。獎優罰劣。

僅以績效工資考核兌現獎懲,資金有限。福利待遇差。

校園信息化工程

校園網、遠教系統、廣播系統、多媒體交互式電視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學平臺課室、多功能電教室等配置齊備。

電教室、多媒體教室。一套遠教接收設備(電腦、接收機、DVD電視機);年3月聯移動寬帶(基本不可用);現6臺二手網吧電腦辦公;年9月校園網掛教育局網站;無校園廣播系統。

體藝及社團活動

通過校園藝術節、體育節暨運動會、英語節、科技節及其他多種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內容形式單一。僅以紀念“五.四”和“一二.九”活動為載體開展文體活動。

二、掛職返校后工作思路及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取得的成績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以管理促發展、以質量謀發展、以特色求發展、以人為本求發展、以改革創新求發展”理念。一切以教師、學生發展為核心,學校始終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全局。不斷優化育人環境,扎實推進素質教育,把學校辦成學生滿意、家長滿意、人民滿意的農村品牌學校。

二)組織領導

加強黨組織思想領導,1完善組織機構建設。向上級黨委申請成立學校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成立工會組織,選舉產生教代會,加強工會組織監督作用,促進學校民主建設。建立以校長為核心的校長負責制、黨組織保證監督、教職工民主管理“三位一體”學校管理體系和以目標機制、激勵機制、制約機制“三制”結合為主導的高效運行體系。

處理學校日常行政事務。學校管理層級逐步摒棄低效能“金字塔式”式層級,2改革內部管理體制。設辦公室。努力實現向“扁平化管理”模式轉化,提高管理效能。學校管理工作要“四看”領導班子看校長,班主任看領導班子,老師看班主任,學生看老師。

中層干部實行競聘上崗,3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實行“權力下放、責任上移”提升管理執行力。校長及各部門負責人實行學期及學年述職。與績效工資掛鉤,明確責、權、利。

增強可操作性。內部管理逐步由經驗型、粗放型向追求科學管理、精細管理轉變。參考深圳同樂學校管理制度,4進一步細化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初步制定一套相對全面、具體、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保家中學管理規章制度匯編》印發每位教師,同時逐步完善執行落實與監督機制。逐步由制度強化到人格內化轉變,為實現“無為而治”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懈努力。

制定《保家中學年建設與發展戰略規劃》并與“十二五”規劃、學年工作計劃、學期工作計劃、周工作計劃有機結合,5結合實際做好學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制定學校及部門行事歷,避免工作盲目性。

6將每周一上午行政例會、單周二下午例行學科組長會議、雙周二下午例行班主任會議、間周三“普實”工作調度會、學生會會議等定時間、地點、主持人、主題并使之常規化、規范化。逐步完善各項工作的審議討論、安排、督查、獎懲機制。

三)教育教學

立足校本教研,1構建教研室、年級組、學科組、備課組一體化的教研網絡。積極促進區域化教研網絡構建,加強與外校交流合作,走出去、請進來、沉下去、串起來、推開去”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使校本科研日常化,提倡教師在研究狀態下工作。

制定教師發展計劃并分步實施。實施“名師工程”青藍工程”選拔培養骨干教師及學科帶頭人,2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走內涵式發展之路。

依法治校,3教師基本功比賽、課堂教學比賽、說課競賽常規化。建立健全教師考核、評價和獎懲機制。用機制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積極開發校本課程,4結合學校本土實際。力求實效、打造特色。

四)學生管理

構建學生參與常規管理,1以政教處為核心。提高以“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為核心的管理體制,學校成立校學生會、年級學生會、班學生會,分級管理,教師指導,力求減輕教師工作量、鍛煉學生綜合能力。

團總支負責制定總體培訓培養組織工作計劃,2建立校級學生組織。明確工作內容、重點和方法,培養3050名優秀的活動組織者。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培養特長生,3學生發展為本。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初步做好人生規劃指導。

五)素質教育

使德育常規規范化;活動主題化(一年一度兩節,1從學生行為習慣培養作為切入點和主要內容。即以“五四”紀念活動為契機,舉行校園文化藝術展演;以“一二九”紀念活動為契機,舉辦運動會暨體育節<含陽光體育展示、廣播操比賽及其他結合實際的體育項目比賽>社團多樣化(以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武術等興趣小組及安全衛士、環保衛士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尋找著力點,打造學校特色、品牌。

六)特色發展

全體教師參與,一)校長帶頭。全體學生總動員,打造“學習型組織”營造“書香校園”<教師人人先讀《論語》以讀書社名義每期舉行“讀書月”活動進行交流匯報展示>;讓圖書走出圖書室,讓學生“快樂閱讀”;讓書香為師生心靈奠基,力求打造“處處是讀書之人、時時有讀書之聲、人人有讀書之樂”校園氛圍。

避物質文化欠缺之短,二)面向全體師生征集校標、校旗、運動會旗的圖案設計。征集彰顯學校特色的校訓、師生自創勵志名言、校風、教風、學風。立足學校實際。彰顯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內涵之長,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班級文化。

三)烏蒙(草海)文化統整計劃

學校以此為題材,1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草海有“皇冠上的寶石、高原上的明珠、世界級的景點”之稱。結合學校學生實際,首先開發地方課程,讓學生增強了解家鄉、熱愛家鄉、贊美家鄉、宣傳家鄉、發展家鄉的信念。其次自編自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藝節目,力爭走出威寧。另外豐富的濕地生態動植物資源給學生生物、地理課的實驗、標本采集、綜合實踐提供了校外教育基地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不斷優化育人環境。2以草海文化為主題建設學校文化。

拓展校本課程,3引導學生開展以威寧“烏蒙文化”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以音樂、美術、舞蹈、詩歌等多種形式延伸、鏈接有關以彝族、回族、苗族三個主體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及漢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

四)辦學意蘊與文化追求

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1辦學理念:因材施教。為人生幸福奠基;

校興我榮2學校校訓:愛校如家。;

個人表現第二3管理文化:團隊目標第一。;

效能第一4執行文化:執行第一。;

不為失敗找借口5教師文化:只為成功找方法。;

6環境文化:學園、花園、樂園;

但求人人進步;不求人人成才,7育人宗旨: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成人;

智育為主,8工作方針:德育為首。德、智、體、美、勞、心“六育”并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