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衛生工作報告
時間:2022-12-06 08:43:00
導語:縣衛生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全縣衛生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屆五中全會和全省、全市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繼續突出農村衛生、預防保健、中藏醫藥三大重點,完善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三大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管理,加大投入,開創新局面,實現新跨越,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保障全縣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
全面貫徹落實全省、全市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精神,農村衛生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加大投入,落實待遇。根據全省、全市農村衛生工作會議精神,率先從月日起每年投資92萬元落實了鄉鎮衛生人員的工資實行縣級財政全額供給,每年投入6.19萬元落實了鄉村醫生的勞務補助,提高了工作積極性,穩定了基層衛生工作隊伍。同時,衛生部門嚴格落實縣直醫療衛生單位人員晉升職務前到鄉鎮衛生院支援一年的做法,積極探索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使鄉村級醫療機構的服務功能不斷提高,農牧民群眾看病就醫條件逐步改善。
(二)全力加強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辦院條件逐步改善。緊緊圍繞縣上確定的重點項目工作和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實際,年,實施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單位共11家。其中,實施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的鄉鎮衛生院9家(國債資金建設的8家,藏區專項資金建設的1家),交通銀行援建資金建設的1家,省紅十字會援建資金建設的1家,總投資515.14,建設總面積7536.37平方米。列入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9家衛生院建設總面積5230平方米,投資306萬元(其中國家專項建設資金265萬元,縣級配套41萬元)。打柴溝、炭山嶺、石門、祁連等4家衛生院由于危房面積大,嚴重威脅著醫務人員和患者的生命、財產安全,無法使用,加之打柴溝、石門兩家衛生院不符合小城鎮建設規劃的總體要求,需整體搬遷,該4所衛生院已于-年進行了新建并已投入使用。年年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主要改、擴建安遠、東大灘、朵什、古城、松山5家衛生院。建設總面積2884平方米,總投資213.2萬元。縣第二人民醫院爭取交通銀行援建資金166萬元,縣上配套20萬元,新建業務綜合樓2090平方米。西大灘中心衛生院爭取省紅十字會建設資金16.5萬元,縣上配套6.64,建設總面積305平方米。同時,各項目建設單位通過工程隊墊付、單位自籌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30多萬元,配套建設鍋爐房、化糞池等相應的附屬設施,維修改造了部分業務用房和職工生活用房,保證了新建業務用房正常投入使用。以上建設項目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全縣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為衛生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部分鄉鎮衛生院拓展業務范圍、擴大服務領域提供了一個平臺。在醫療設備配置方面,針對我縣鄉鎮衛生院設備短缺,衛生部門積極爭取資金及項目,根據省衛生廳項目醫療設備配置計劃,為天堂、炭山嶺、石門、打柴溝等17家鄉鎮衛生院配置光機及防護、b超、半自動生化儀、心電圖機、尿分析儀、制氧機、洗胃機等設備29臺件,值約23萬元。有效改善了衛生院診療環境和診療條件,極大地緩解了當地農牧民群眾看病就醫難的問題。
(三)繼續實施衛生“支農”項目,認真開展對口幫扶和送衛生下鄉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對支農項目工作的管理,使支農隊員的優勢和特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截至目前,醫療隊員共接診病人人次,開展手術例,其中示教例,健康咨詢余人次,開展新業務新技術項,累計發放宣傳材料余份,刊出板報專欄15期。進一步規范縣直醫療衛生單位對口幫扶的鄉鎮衛生院的做法,明確幫扶內容,細化幫扶任務,使被幫扶衛生院的服務功能不斷完善,診療水平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改善,取得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效果。持續開展巡回醫療和送衛生下鄉活動,利用巡回醫療車開展送衛生下鄉活動40次,義診患者1800余人次,發放低價藥品價值0.5萬余元,發放宣傳材料2萬余份。組織縣直醫療機構配合縣委統戰部、縣政協開展大型送衛生下鄉活動次,義診患者人次,免費檢查人次,免費送藥價值余元。縣直醫療衛生單位累計到各自的對口幫扶點開展送衛生下鄉次,義診患者多人次,免費送藥價值達2萬元,發放宣傳材料2.5萬份,并為對口幫扶單位免費贈送了部分醫療器械。
- 上一篇:班主任學年教學管理總結
- 下一篇:經理辦公室述職述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