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環境保護年終報告

時間:2022-12-29 11:56:00

導語:區委環境保護年終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委環境保護年終報告

各位代表:

我受區委政府委托,將今年環保工作做一個匯報,請予審查。

一、年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一)環境質量狀況

1.大氣環境質量:年,全區大氣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其中:城區優良天數達到349天,與年基本持平;景區空氣質量全年保持在優良以上。當前,影響我區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物仍為可吸入顆粒物(MP10)和二氧化氮(NO2),主要污染源來自于建筑施工揚及塵機動車尾氣等。

2.水環境質量:與年相比,我區水環境質量整體有所改善。從龍尾溪、水繞四門、吳家峪口、黃龍洞四個斷面水質監測結果來看,龍尾溪、水繞四門水質達到國家I類水質標準,吳家峪、黃龍洞兩個斷面水質為Ⅱ類水質。飲用水源水質總體良好,索溪水庫為Ⅱ類水質,董家峪水庫為I類水質,均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水質達標率為100%。目前,影響我區水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物為總磷、化學需氧量(COD)、氨氮等,其中,總磷、氨氮等水環境指標略有超標,主要原因是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未經集中處理而直接排入環境及賓館酒店、城市居民使用含磷洗滌產品所致。

3.聲環境質量:年,武陵源城區各功能區域環境噪聲值均達到GB3096-93的Ⅰ類標準,基本與往年持平。綜合城區100個監測點的監測結果,一類區即居民區、文教衛區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4.1分貝,二類區即混合區環境噪聲值為58.0分貝,四類區即交通干線區環境噪聲平均值為66.3分貝。混合區和交通干線環境噪聲未徹底改善,主要原因是城市建筑施工、社會生活噪聲、道路交通噪聲等聲源增多,高分貝聲源延續時間過長所致。

(二)工作開展情況

1.加強宣傳,廣大群眾的環境意識不斷增強

區政府始終抓住環保宣傳不放松。一是抓環保法律法規宣傳。以城鎮居民及各排污企業為宣傳對象,環保宣傳是推動環保工作開展的重要措施。將國家新、近頒布的環保法律法規、政策印制成冊,分發到各賓館酒店和部分居民手中,著力提高他環保法律意識,增強守法的自覺性。二是注重群眾環保知識的普及。區環保分局立足于貼近群眾、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環保知識宣傳,搜集、整理出各類環保小知識近百條,采取就近分送和電視臺播放的方式進行宣傳,不斷增強廣大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起綠色消費理念。三是積極開展送法下鄉活動。以中央五部委送法下鄉啟動儀式在區舉行為契機,將相關環保知識、環保法律法規印制成冊,分送到全區各鄉鎮和農村的廣大居民手中。同時,索溪鎮集鎮設置咨詢臺,宣傳環保知識,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強抓環保宣傳,廣大群眾對環保的認知度有了很大提高,環境意識不斷增強,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區環保工作開展。

2.創新機制,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環境保護工作當作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不斷強化保護意識,完善保護措施,落實保護責任。為做好環保工作,我區建立和完善了工作機制。一是繼續推行工作考核機制,把環境保護納入了全區各單位年度目標管理和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內容,實行雙重考核。二是環保四項制度在我區得到了認真落實。從年開始,我區已連續5年向區人民代表大會報告了環境保護工作;年,區委、區政府先后多次研究環保工作,區人大、區政協多次組織開展環保執法檢查,“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監督、環保統一監管、部門分工負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保工作新機制已在我區建立。

3.防治并舉,認真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年,我區認真執行了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環境標準,始終堅持環保第一審批權。按照遺產地的環境保護要求,嚴格控制污染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對不符合環保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及選址布局不合理或者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建設項目,一律不予審批;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外,禁止一切在核心景區從事開發建設活動。由于嚴格管理,全區無一家重污染企業或國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企業被引進建設,景區的開發建設活動基本被杜絕,污染從源頭上得到有效控制。

強抓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一是認真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年,全區6個立項建設項目,全部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環評執行率達100%,環評制度在我區得到了很好地貫徹和執行。二是加強建設項目的環保“三同時”管理。對開工建設的項目,區環保分局通過經常性執法檢查,督促建設單位嚴格按照環評文件提出的保護措施落實了各項污染防治設施,基本做到了污染防治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對建成使用的建設項目,及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該項目的污染防治設施進行了環保驗收。

進一步深化污染防治。我區始終堅持一手抓污染預防、一手抓污染治理。在污染治理上,根據武陵源區實際,突出重點抓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抓水污染治理。一方面,認真做好索溪峪、鑼鼓塔污水處理廠的維護與管理,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另一方面,著力開展“禁磷”工作。區環保部門通過宣傳、執法等手段,加強了對賓館、酒店洗滌用品的管理,全區各排污企業使用含磷洗滌產品的行為初步得到控制,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同時,進一步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力度,位于索溪水庫上游的天子快餐公司、百龍天梯、天子山索道等景區旅游企業按照環保要求,對其生活污水進行了有效治理;根據群眾舉報,取締了索溪水庫的網箱養魚,維護了群眾的飲水安全。二是抓大氣污染治理。在繼續鞏固燃煤鍋爐取締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取締燃煤大灶、治理餐飲油煙和控制建筑揚塵等工作。目前,各餐館、酒店臨街藕煤大灶基本被取締;油煙治理正按計劃付諸實施,全區100余家賓館酒店中,累計有20家(包括第一批已完成單位)排污單位完成了油煙治理任務;進一步規范建筑施工行為,各施工企業按照環保要求,基本做到封閉作業,并落實除塵措施,建筑揚塵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4.強化措施,狠抓污染物減排

年,市人民政府給我區下達的減排目標是:化學需氧量總量控制在416噸以內,與年持平;二氧化硫控制在272噸以內,與年持平;完成減排項目,建成索溪峪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為確保本年度減排目標順利實現,我區將年度的主要污染物削減指標分解到各減排責任單位。區環保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在監督排污單位落實新、改、擴建項目污染防治設施的同時,加大了對索溪峪、鑼鼓塔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監管力度。年,索溪峪、鑼鼓塔污水處理廠共完成污水處理近284萬噸,分散處理污水44萬噸。經核算,COD排放量為416.15噸,與年度基本持平;排放SO2271.6噸,與年持平,“十一五”減排目標提前完成。減排項目建設進展比較順利。截止目前,廠區建設已完成工程量的80%,管線敷設完成40%左右,累計完成總投資2580萬元。預計到12月底,廠區建設可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并投入使用。

5.齊抓共管,生態區建設穩步推進

年,我區按照創建工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進生態區建設,生態創建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止目前,我區已有31個村、3個鄉鎮、2所學校、5家賓館完成了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綠色學校、綠色賓館的創建任務,并通過市生態創建委員會的檢查驗收,分別獲得了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綠色學校、綠色賓館榮譽稱號。在31個市級生態村、3個市級環境優美鄉鎮中,有15個村、3個鄉鎮通過了省級驗收,獲得省級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稱號;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工作基本完成,6月中旬,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并報國家環保部審核。

各位代表,我區環保工作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區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離不開全區人民的積極參與和熱情支持。當前,我區環保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主要是:社會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積極參與意識不是很強;工作開展不平衡,農村環境保護還是一個薄弱環節;景區拆遷不夠徹底,隱蔽安置點及景區其它經營單位的污染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治理,污染隱患比較突出,景區生態環境面臨的壓力較大;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滯后,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的環保工作需要。

二、年環境保護主要工作

年,我區環保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以人為本,圍繞建設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這一目標,突出抓好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節能減排工作,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努力構建生態武陵源、和諧武陵源。

年環境保護工作目標:

環境質量穩步改善。其中,城市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繼續穩定在350天,景區全年保持在優良以上;水環境質量穩定達到II類水質以上標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聲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噪聲排放基本達到各功能區要求。

扎實推進污染物減排。繼續鞏固減排成果,全區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穩定控制在416噸、272噸以內。

強化措施,進一步加大生態區建設力度,確保各項工作按計劃有序推進,最終實現國家級生態區建設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計劃抓好下列工作:

1.繼續加強環境監管。一是認真把好建設項目環境準入關,通過強抓環境影響評價,嚴格控制對環境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建設項目的引進和建設。二是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所有的建設項目,必須按照遺產保護要求落實好污染防治設施,做到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確保“三同時”執行率達100%。三是抓好危險廢物、核與輻射的安全管理,落實好醫院醫療廢水、醫療垃圾的處理、處置以及射線裝置安全許可證管理等工作。

2.強力推進污染物減排。根據我區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減排計劃,進一步落實減排措施,鞏固減排成果。一是加強管理,在督促各排污單位落實污染防治設施的同時,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監管力度,確保索溪峪、鑼鼓塔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達標排放。二是進一步拓寬污水管網覆蓋面,將未納入一期工程管網建設規劃的沙坪、文豐、巖門、黃龍洞等區域的排污管網建設納入二期工程管網建設規劃,確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0%以上。三是抓好減排項目建設,分期建設好索溪峪污水處理廠二期管線敷設工程。

3.突出抓好污染治理。根據武陵源區污染現狀,重點抓好下列工作:一是抓大氣污染治理,在繼續鞏固燃煤鍋爐取締成果的基礎上,繼續開展餐飲油煙治理,啟動機動車尾氣治理工作;加大執法力度,控制建筑揚塵污染,打擊露天焚燒垃圾等環境違法行為。二是抓水污染治理。在抓好索溪峪、鑼鼓塔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的同時,全面落實禁止使用含磷洗滌產品工作;繼續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工作,集中力量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及其它環境敏感區域的污水排放口,切實維護群眾的飲水安全。三是抓噪聲污染治理,加強對建筑施工噪聲、道路交通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的管理,為廣大居民和中外游客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環境。

4.進一步加大環境監察執法力度。圍繞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積極開展環境監察執法,加大對重點污染源、飲用水源保護區及其它環境敏感區域安全隱患的現場檢查和排查力度;繼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維護我區生態環境和群眾的飲水安全。

5.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按照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和要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生活垃圾綜合利用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實施農村生活垃圾綜合治理工程,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通過實施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保護等措施,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強化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治理,加強對水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

6.認真抓好生態區創建工作。一是加強工作領導,全面落實創建責任。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生態創建工作的領導,把創建工作擺上更加重要的議事日程,做到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認真落實生態建設領導責任制,強化鄉鎮處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作為本區域、本系統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切實將創建任務落到實處。二是努力增加創建投入。各創建責任單位要克服困難,積極主動籌措資金,加大創建投入。區政府繼續以“以獎”的方式對獲得省、市生態創建驗收的單位給予一定的獎勵資金,獎勵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三是抓好群眾性綠色創建工作,力爭完成創建任務并通過驗收。

7.狠抓環保機制建設,嚴格環保執法。進一步完善環境管理制度,逐步解決環境管理體制不順、執法成本高、執法手段不硬、排污者“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等問題。建立污染源監管長效機制,嚴格執行排污申報、排污許可、總量控制等制度,建立企業環境違法公示制度。抓好部門聯合執法,使環保執法形成部門參與、通力協作、齊抓共管的聯合執法機制。

8.抓好環保宣傳,努力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各級各部門、各企業、學校要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向廣大群眾普及環保知識,引導公眾自覺參與環保、投身環保、支持環保;新聞媒體要及時報道黨和國家和環保方針、政策,大力宣傳推介環保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及時曝光環保違法典型,播報環境公益廣告和公眾環境信息。通過環境宣傳,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營造良好的環保輿論氛圍,推動全社會形成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