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工作匯報
時間:2022-02-01 02:43:00
導語: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領導,嚴格工作考核。各鎮街、區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提高認識。將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建設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層層分解落實。完善獎懲機制,嚴格工作考核,將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建設工作納入年終目標考核內容。
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為加快推進我區出口農產品標準化建設。促進農民增收,根據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試點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渝辦發〔〕204號)精神,經區政府同意,現就加快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試點建設的有關事項匯報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市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試點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渝辦發〔〕204號)精神。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我區特色農產品為依托,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為重點,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標準化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提升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
二、建設目標
利用35年時間,重點扶持發展水果、蔬菜、土雞、肉兔、鹽漬腸衣等特色農產品。建立標準較高、管理規范、示范帶動性強和出口創匯能力高的農產品出口基地35個。
三、工作重點
一)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圍繞特色農產品。
重點培育水果、蔬菜、土雞、肉兔等特色農產品,根據我區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實行標準化、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力爭在洛磧、統景、大盛等鎮建成蔬菜、水果、肉兔標準化出口生產基地。進一步完善特色農產品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加強宏觀調控,實施政策傾斜,鼓勵加力紅山公司等出口企業按國際市場標準建立出口生產基地,推行“公司+基地+品牌+標準+市場”模式,盡快形成優勢產業帶,力爭在較短時期顯著提高我區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延伸農產品生產鏈條,立足資源優勢。
推進出口農產品由初級產品向精深加工產品轉化,鼓勵發展優質、安全、健康和原產地標識注冊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延伸生產鏈,提高出口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依托阿興記公司,建立肉兔精深加工廠,形成產銷一條龍;依托毛哥公司,建立泡菜深加工廠;依托加力紅山公司,建立榨菜加工廠等,提高我區農產品出口競爭力。
三)建立健全農產品檢疫檢測體系,強化質量安全。
加強植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推進出口農產品檢疫檢測體系建設。指導農產品出口基地對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管理。質監、農業、檢驗檢疫等部門要密切協作,加強對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農業投入品、農藥殘留和農業環境質量的檢測、監督,切實把好國際市場禁用和限量使用的農藥、除草劑、生長激素類等監管關口,不斷適應國際市場對出口農產品的新要求。
四)完善農產品流通市場標準化體系建設,加快市場流通。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質量規格等級、計量、包裝標識等標準,加強農產品市場進貨、儲運、安全檢驗監測、分銷、信息收集和等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培育5個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標準化農產品批發市場實行市場準入試點。新建和改造以歪嘴李、楊梅、仙桃、柑橘、葡萄、梨、蔬菜為主導產業的7個產地貯藏基地,統景和大盛分別建立柑橘商品化處理冷鏈體系及1個果蔬冷鏈物流交易中心。2015年,全區新增大小冷庫10座,新增庫容0.8萬噸,實現果蔬冷鏈物流業增加值4億元。組織企業參加國(境)外農產品展覽會、博覽會、展銷會,提高出口農產品國際知名度。引導企業建立境外營銷機構,采用等形式,建立產品營銷網絡。
四、保障措施
一)由區分管領導任組長,建立工作機制。成立區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建設協調小組。區農委、區財政局、區工商分局、區質監局、區衛生局、區公安分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為成員,研究制定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建設及相關政策,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推進農產品出口工作。
二)制定相應扶持政策,加強政策支持。加大對出口農產品區域標準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對成功出口農產品或建立出口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的企業給予資金獎勵,并在信貸、評先評優方面給予支持。
三)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的技術創新平臺,建立支撐平臺。盡快建立農產品出口信息平臺。提供國際市場信息和農產品營銷的商務貿易平臺,提供咨詢、交流、人才培訓的信息服務平臺,形成與標準化農產品出口基地相配套的公共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