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上半年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3-06 09:16:00

導語:農業局上半年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局上半年工作情況匯報

上半年,縣農業局在縣委、縣縣政府的準確指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主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農民繼續增收,積極改變農業發展方法,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縣農業和鄉村經濟運轉狀況優越,為圓滿完成全年工作目的奠基了堅實基本。現將首要狀況申報如下:

一、上半年首要經濟目標完成狀況

(一)夏糧夏油抗災奪豐盈。雙夏作物生產在遭遇繼續干旱的不利影響下,仍取得較好收成。全縣夏糧播面4.42萬畝,比上年削減0.09萬畝,減2%,夏糧總產11555噸,比上年添加99噸,增0.9%,其中小麥總產3535噸,比上年削減617噸,減14.9%;大麥總產1662噸,比上年削減557噸,減25.1%;馬鈴薯總產5892噸,比上年添加1308噸,增28.5%。油菜籽播面10.09萬畝,比上年添加0.11萬畝,增1.1%,總產12502噸,比上年削減278噸,減2.2%。

(二)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微弱。全縣食用菌發展總規劃到達12379.14萬袋,同比添加1480萬袋,增13.6%,其中越夏噴鼻菇9974.84萬袋,同比添加1216萬袋,增12.2%,反季噴鼻菇2404.3萬袋,同比添加264萬袋,增12.3%。去冬今春新發展柑桔8000多畝,春季生果產量估計1000噸,同比添加20噸,增2%。新發展茶園4000多畝,春茶產量估計320噸,同比削減20噸,減5.8%。春蠶發種1萬張,較上年添加1000張,增11.1%。生豬出欄17萬頭,同比添加1萬頭,增6.4%。水產物總產量700噸,同比削減100噸,減12.5%。

(三)農產物加工業快速發展。上半年新增規劃以上農產物加工企業2家(瓦倉大米專業協作社、鳴鳳米業公司),上半年規劃以上農產物加工產值到達7.1575億元,比上年添加3.9461億元,增123%。

(四)農民收入繼續增進。估計上半年農大家均現金收入到達4040元,比上年添加808元,增25%。

二、首要辦法及成效

(一)全力抓好農業抗災救災

一是竭盡全力抗旱災。針對本年呈現的特大旱情,加大災情監測力度,實時精確的把握全縣旱情、苗情發展轉變動態;構成抗旱技能指導小組,深化田間地頭,查苗情,查墑情,有針對性制訂切實可行的科學抗旱技能方案,經過專家電視采訪、技能培訓、發放技能材料、農信通短信等方式,指導農民實時補種改種,搶墑播種,因時、因地落實抗旱保春播技能辦法。二是開展柑桔大實蠅聯防。堅持柑桔大實蠅聯防示范片1000畝,召開大實蠅防控現場會,創辦綠色防控田間學校,指導農民開展聯防,保證防控目的完成。三是增強農作物病蟲害預防。重點抓好小麥條銹病、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蚜蟲及水稻一代螟蟲的監測和預防,綜合預防面積達23.5萬畝次,挽回損掉3291噸。

(二)加速建設“三大示范園區”

加速柑桔示范園建設,扎實開展“柑橘治理年”活動,以“六到園”的要求高規范、高質量建園,大力推行綠色防控、測土配方、間作套種等形式,平頭山、九里崗、左家坪等示范基地建設有序推進。加速茶葉示范園建設,加大老茶園更新革新力度,大力推行無性系穴盤育苗移栽形式,繁育無性優質穴盤苗100萬株。加速噴鼻菇產業園建設,遠安·中國噴鼻菇城建設具體啟動,“1+4”噴鼻菇規范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發展順利,以茅坪場村、馬家畈、廟畈為中心的1000萬袋示范基地已基本建成,雙坪、高樓、銀子、盧家灣4個連片規范化示范基地正處于建設之中。

(三)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運營

積極培養龍頭企業,對遠野風、奧龍等7家市級龍頭企業運營運轉狀況開展監測,開展新一輪省、市級龍頭企業申報,新申報省級龍頭企業3家(遠野風、奧龍、鑫鑫油脂)、市級龍頭企業1家(瓦倉大米)。深化開展對接活動,認真準備,組織9家龍頭企業、協作組織參與2011年漢宜農商農超對接會,大力推介農產物;指導企業與農戶簽署無公害糯稻、高山反季蔬菜訂單生產基地3000余畝,嚴密企農聯合。加大“三品一標”認證,新增楚園春酒系列產物綠色食物證書6個,瓦倉大米農產物地輿標記申報成功。

(四)扎實開展農業技能推行

增強信息服務,經過簡報、農業信息網、“農信通”等宣傳載體,大力推行普及鄉村適用技能,共編發《遠安農業信息》、《遠安農業科技》、《遠安植保》等簡報32期,發放技能材料2萬余份,編發“農信通”服務短信20條3萬余人次。開展技能培訓,大力施行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工程,采取集中辦班、約請省市專家講課、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指導等服務方式,開展了柑桔治理、測土配方施肥、糧油高產栽培、大實蠅防控、噴鼻菇覆沙栽培、抗旱技能等培訓現場會,組織農技入員深化田間地頭示范指導,培訓農民50余場次1萬余人次,印發材料3萬余份。辦妥“三新”樣板示范,在全縣落實馬鈴薯新種類繁育、“兩雜”新種類展現、水稻高產創立、糯稻示范、水稻稻曲病抗性實行、“一池三改”等“三新”實驗示范14處,加快了農業先進科技的使用。

(五)具體增強農業生產安全

一是增強農資市場監管。嚴厲落實各項監控制度,改良監管手段,與多部分結合法律,開展農作物種子、禁限農藥等專治活動4次,累計抽取首要農作物種子樣品401個,觸及種類83個,查驗及格率達100%,現場改正違規行為5起,立案查處6起,化解農天資量糾紛2起。二是增強農產物質量監測。堅持日常抽檢和重點抽檢,重點增強對蔬菜生產基地、超市、農貿市場和茶葉運營單位的抽樣檢查,上半年合計抽取各類農產物樣品50個,其中市監測抽樣10個,檢測及格樣品10個,樣品及格率100%,自檢樣品40個,及格樣品39個,樣品及格率97.5%。三是增強農機安全監管。進一步完善農機安全生產目標系統,加大遷延機年度檢審驗和黑車非駕、違法載人、酒后駕駛等行為整治力度,查驗遷延機274臺,督辦車牌54副,新培訓考據40人,全縣農機運轉安全無事故。

(六)認真抓好農業項目建設

普遍開展農業招商引資,圍繞遠安·中國噴鼻菇城建設,積極開展噴鼻菇生物醫藥項目、萬噸噴鼻菇罐頭加工和有機噴鼻菇栽種基地等項目標招商洽商,農業招商項目簽約資金達3億元。積極向上爭奪項目,已爭奪農業項目到位資金300萬元,其中農機置辦補助資金260萬元,農業抗災救災資金40萬元。認真施行在建項目,鄉村沼氣池項目新建沼氣池500口;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化驗土樣0.6萬個,獲得分析化驗數據3萬個,印發施肥建議卡1.5萬份,完成了全縣30%以上的村整村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能。

(七)深化開展學習實踐活動

依據縣委、縣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嚴密結合農業系統實踐,深化開展“三萬”進村入戶、“講、比、看”效能建設、創優、“五型機關”、“五好”基層黨組織創立等學習實踐活動。一是增強組織指導。局黨組高度注重各項活動的開展,辨別成立指導小組和專班,由“一把手”負總責,做到活動有組織、有指導、有督辦、有檢查。二是增強學習評論。以“講負責、比奉獻、看結果”為主題,召集全體干部職工進行集中學習并開展思想大評論,發放尋求意見表80余份,尋求意見建議4條,撰寫分析資料25篇。三是著力為民辦實事。全力處理駐點村實踐問題,建筑集中供水蓄水池1處,“一戶一池”銀河水窖示范工程8處,協助駐點村發展高山反季蔬菜基地400余畝,堅持脫毒馬鈴薯基地50畝,油桃示范基地10畝,幫扶駐點村資金2萬元。

三、存在的首要問題

(一)旱情影響農業生產嚴厲。本年呈現的稀有干旱,形成油菜籽、春茶、水產物減產,春播進度嚴厲遲后,柑桔花芽分化不良等等。加上農業基本設備單薄,水資源分布不均,抗旱救災資金不足,給我縣農業生產形成較大損掉。

(二)農業產業化運營程度不高。龍頭企業規劃遍及偏小,市場競爭力不強;農產物精湛加工少,農產物加工程度遠遠低于全市均勻程度;農企聯合機制不夠健全,帶動才能和市場拓展才能較弱。

(三)農產物質量安全監管難度大。施行市場準入準則后,對農產物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且農產物安全監管觸及面廣,任務深重、責任嚴重,當前的技能力量、檢測設備及經費保證還不適應工作要求。

(四)農民繼續增收壓力大。農資價錢大幅上漲,農業投入添加,沖抵了農產物增值效益;后期天然災禍、病蟲害的不確定性,也將影響農業豐盈農民增收的不變性。

四、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扎實抓好大秋作物生產。科學指導農民搶墑補種改種,全力保春播面積。抓好秋季作物的田間治理和病蟲害防控,實時精確病蟲諜報,指導農民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保證秋季作物抗災奪豐盈。

(二)加速推進主導產業發展。以遠安·中國噴鼻菇城建設和“三大園區”建設為重點,緊緊圍繞全年目的任務,堅持高規范、高質量建設,增強檢查督辦,增強指導服務,著力加速食用菌、茶葉、柑桔、牲豬等主導產業發展,力爭全年新發展柑桔2萬畝,茶葉5000畝,新增牲豬出欄2萬頭。

(三)著力提高產業化運營程度。繼續履行“保姆式服務”,支持龍頭企業加速發展,做大做強,力爭農產物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到達1:1。深化開展農商農超對接,精心組織第八屆農業博覽會等活動,積極推介優質農產物,拓展銷售渠道。加大品牌建設,應用現有的品牌基本,著力在品牌創立、品牌營銷、品牌整合、品牌維護上下功夫,力爭在柑桔、食用菌、茶葉上有新打破。

(四)具體增強農產物質量安全。普遍宣傳農業司法法律,使廣大農民知法懂法,提高自我維護和維權的才能。繼續開展“打假保秋播”活動,狠抓農資市場檢查和監管,嚴厲打擊運營銷售冒充偽劣農資產物等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好處。加大農產物質量安全抽檢和檢測力度,保證消費者食用安全安心的農產物。

(五)想方設法抓好項目建設。依托特征資源優勢,廣辟路子,以誠招商,力爭噴鼻菇深加工項目完成新打破。認真挑選和包裝好項目,爭奪部、省級農業項目投入,力爭全年爭奪資金720萬元以上。加速鄉村沼氣項目、測土配方施肥、農機置辦補助等項目標建設措施,保證項目按期按質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