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委服務能力建設分析報告

時間:2022-05-03 07:52:00

導語:團委服務能力建設分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團委服務能力建設分析報告

全面建設和諧小康社會是黨在新的歷史時期做出的新的重大部署,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新的奮斗目標。只有動員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把和諧小康社會建設不斷推向深入。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突擊隊,共青團組織在建設和諧小康社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志在共青團十五屆三中全會上指出,共青團組織要增強四種能力建設——服務能力、凝聚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

我今天調研的課題是圍繞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那么首先,我們來看下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

2、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內在要求。

3、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是適應“四個多樣化”影響日趨明顯條件下青年群體發展變化的迫切需要。

4、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是體制轉軌、社會轉型背景下共青團準確把握自身職能定位的客觀要求。

5、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是科學把握當前我們團組織所處歷史方位、推動共青團事業新發展的正確選擇。

能力建設是共青團的一項根本建設,也是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只有不斷加強服務能力、凝聚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等各項能力建設,團的事業才能緊跟社會前進的步伐與時俱進。近年來,各級團組織堅持以服務求活躍、以服務促發展,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共青團工作規律的探索過程中,深刻認識到服務是實現共青團事業發展的根本出路。

一、加強團組織的服務能力,是團組織更好的服務青年的必然要求。

1、要解決一個思想認識問題。一些團干部還停留在領導青年、指揮青年、控制青年的自我定位上,沒有認識到團組織的宗旨和目的都是服務青年。要切切實實地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把團組織建設成服務型組織。認識上不到位,只是囿于形勢,或是虛情假意地做秀,都是暫時的、表面的,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2、服務能力建設要建立在科學調研、分析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之上。我們要服務的是哪些群體?他們的年齡、學歷、地域、興趣分布如何?他們有什么需求?要分別采取何種方式方法提供服務?怎樣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怎樣能夠提高服務的效率?更多的問題都需要認真研究。雖然我們大多時候不是在提供有償服務,仍需要從經濟的角度研究需求和供給、投入和產出的問題。需求沒有研究透,我們提供的服務就沒有針對性,青年不需要,就會不喜歡、不滿意甚至敵對;我們的努力就會打水漂,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還落個無人喝彩的結局。

3、要重視資金問題、陣地問題和團干部隊伍建設問題。目前,大多服務青年的項目都是需要有資金投入的,比如針對農村青年的轉崗培訓、針對貧困青年的幫扶等等。要多方面籌措、爭取資金,才能夠成功運作一些服務青年的項目。建設功能齊全、滿足需要的青年陣地也是加強服務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鄉鎮、農村,沒有合適的青年活動陣地,團組織服務青年就感到手段匱乏、有心無力。團干部隊伍也很重要,說到底,事是人干的,加強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就要加強每位團干部的服務能力。就好像海爾的服務隊伍,“真誠到永遠”,每個人都專業、熱情、細致。

4、要推進服務內容的項目化、制度化、市場化。服務項目化,針對特定的人群,設定特定的目標,設計特定的流程,長短期結合,易于落在實處,利于爭取支持、吸納資金。服務制度化,減少隨意性、人為性,摒棄短期行為,增強穩定性。服務市場化,增強經濟意識,強化市場行為,能市場化運作的項目決不政府包辦,服務青年的同時,又能培育市場、鍛煉人才、增加就業,又一舉幾得之功效。

5、服務青年要量力而行,依據自身現實能力,分清輕重緩急,切忌貪大求全。有的團組織制定了不切實際的目標,雖然團干部使出全身解數,千方百計,費了吃奶的勁完成了計劃,但終究不是長遠之計,不是一個組織正常的、合理的活動。更有甚者,超出能力之外,小瘦馬拉大卡車,事情沒辦好,反而形成不好的影響,與初衷背道而馳。

二、加強團組織的服務能力,是團組織更好的參與和諧小康社會建設的基本保證。

建設和諧小康社會,對共青團干部的能力與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在強化團干部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必須加強其服務能力的完善與提高。

(一)強化服務能力?!邦I導就是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是實現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特別是我們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應對和處理各類問題時,只有變領導為指導、變命令為服務,才能夠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結合共青團工作實際,我們要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服務能力,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青年、感情上貼近青年、行動上深入青年,為青年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以服務來推動團的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樹立三種意識,切實增強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的使命感。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是我們開展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小康社會,既是一項嶄新的工作實踐,又是黨關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次重大理論突破。如果沒有思想認識的大提高,就不可能有和諧社會建設的大發展。思想決定行為,意識決定出路,共青團干部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必須樹立“三種意識”。

1、要樹立大局意識。圍繞黨政中心,強化大局觀念,是黨對每一名共青團干部的基本要求。始終堅定不移的與上級黨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必須成為團干部自覺的政治追求。從工作的實踐來看,什么時候對大局把握的更深入、更準確,什么時候我們的工作才更有信心,才更加得心應手。建設和諧社會就是大局,當前,團干部要把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作為首要任務,全面領會中央關于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刻理解構建和諧社會的背景、內涵、任務與要求,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爭做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忠誠實踐者。

2、要樹立爭創一流意識。勇立時代潮頭,爭創一流業績,是共青團干部的優良傳統。一個部門、一名干部,只有勇于爭一流、創一流,才能夠在工作中無往而不勝。我們只有樹立舍我其誰、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意識,才能夠高質量的完成各項任務,把和諧小康社會建設的偉大工程落實好。

3、要樹立艱苦奮斗意識。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建設和諧小康社會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必須經過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實踐證明,在工作的困難和挑戰面前,只有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好傳統,才能夠克服困難、贏得挑戰。團干部要牢固樹立艱苦奮斗的意識,發揮堅韌不拔、敢打硬仗的優勢,不向困難低頭。要切實避免畏首畏尾和等、靠、拖的不良傾向,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等不得、靠不得、拖不得,否則只會在等待中喪失主動,在依靠中喪失地位,在拖拉中喪失機遇。

(二)正確把握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基本原則。總結近年來各地實踐探索的成功經驗,分析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要求,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必須明確并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原則。共青團是黨親手締造的,黨的領導是共青團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根本保證。只有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前進,加強服務能力建設才能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把黨的根本宗旨作為團的根本宗旨;就是要緊緊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團的各種工作,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為實現黨的目標任務建功立業;就是要在青年中堅持不懈地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教育和貫徹,向黨及時反映青年的愿望和呼聲,在黨與青年群眾之間構架起橋梁和紐帶,不斷鞏固和擴大黨的青年群眾基礎。

2、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團的一切工作最終目標在于育人,一切為了青年,一切依靠青年。以人為本,是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核心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在青年工作中牢牢把握青年的主體性,積極推動青年的全面發展。在謀劃工作時,樹立起全心全意為青年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青年負責的精神,自覺地把青年的根本利益與具體需求作為想問題、作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推進工作時,尊重青年的自主選擇,努力地調動和激發青年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青年真心實意地參與進來;在評價工作時,更加注重實效、更加注重青年檢驗,真正地把青年歡迎不歡迎、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和改進工作的根本依據。

3、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原則。創新是不斷深化服務能力建設的動力源泉。團的事業是青春的事業,青年中蘊涵著巨大的創造熱情。如果團的工作不能及時地創新,就會落后于時代、落后于青年。堅持改革創新,就要把眼光放在變化與變革的亮點上,善于突破陳規,與時俱進,全面推進團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方式創新和組織創新;就要針對當前加強服務能力建設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推動實踐,使各項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三、加強團組織的服務能力,發揮三個作用,在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的進程中爭創佳績。

只有把旺盛的工作熱情化為扎實的工作實踐,共青團干部才能在作為中求得地位。建設和諧社會,我們所面對的工作領域寬、任務重、責任大,需要去落實、去推進的事情具體而繁雜。堅持“圍繞黨政中心、服務青年需求、滿足社會需要”,突出重點、抓住熱點、突破難點,我們才能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是要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推動社會的發展繁榮?!吧鐣椭C,首先要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只有堅持發展,才能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發展機遇期。搶抓機遇,全力投入經濟建設的偉大實踐,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每一名團的干部都要積極響應地方黨委、政府的號召,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結合當前農村實際,我們將重點組織實施“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計劃”、“青年培訓計劃”等活動,使青年人真正成為促進和諧發展、建設繁榮社會的生力軍。

二是要貼緊青少年需求,代表青少年的根本利益。共青團是青年利益的忠實代表者,青年的需求就是共青團工作的“信號燈”。青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依靠力量,青年的發展程度是衡量和諧社會的重要指標。反映青年訴求、代表青年利益、滿足青年需要,是共青團保持先進性、增強代表性的關鍵,是共青團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廣大團干部要科學把握社會轉型時期青少年思想變化的新特點,以培育和諧精神、樹立和諧理念為根本,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我們要堅持“黨建帶團建”的原則,加強共青團基層組織創新,為黨更好地凝聚青年發揮橋梁作用。時刻關注特殊青少年群體,多做雪中送炭、凝心聚力的好事、實事,把黨的溫暖送到青少年心中。并且切實做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青少年合法權益維護等工作,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優良的外部環境。

三是要奉獻服務社會,倡導文明新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發展的社會,是堅持以人為本,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促進社會的誠實守信、文明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們要依托青年志愿者行動、青年文明號等載體,進一步拓展工作領域,壯大工作隊伍,完善工作機制,實現各項文明創建活動規范化、經?;_展,從而更好的提高團組織的貢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