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委衛生服務工作匯報

時間:2022-05-04 01:31:00

導語:鎮委衛生服務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委衛生服務工作匯報

我鎮在近幾年城區社區衛生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轉變理念,加強領導。我鎮城區社區衛生工作開展較早,自2000年以來就著手對城鎮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但近兩年來,城區社區衛生工作取得快速發展,并取得良好成績。通過這幾年的社區衛生工作實踐,我們感受最深的是從院領導班子到全院職工的思想認識、服務理念、工作方式都得到了深刻的轉變,如思想認識從“醫道尊嚴”轉變為“病人第一、患者至上”;服務理論從“醫療防疫”轉變為“六位一體”的全方位服務;工作方式從“坐等病人”轉變為“走進社區、主動上門”。我中心非常重視城區社區衛生工作,始終將它作為近幾年全院工作的中心任務。成立了以中心主任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相關科室及各社區衛生服務站負責人為成員的社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配備專職人員專門負責專項工作。在開展城區社區衛生工作中,建立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制度、社區衛生服務站責任聯系制度、社區責任醫生團隊組建方案、社區責任醫生工作制度、社區衛生服務考核辦法、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管理分配方案等,促進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不斷制度化、規范化。為增強責任,抓好落實,我中心班子6名成員還分工負責,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聯系責任機制,認真指導督促各聯系點落實社區衛生工作各項任務。中心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對社區衛生工作進行專題研究,探討經驗,制訂措施,把城區社區衛生工作切實抓緊抓好。

2、構建網絡,健全體系。根據中央、省、市和縣要求,依據“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健康進家庭”原則,我鎮從實際出發,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以鎮中心衛生院為基礎建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了“三部一室”(醫療康復部、后勤保障部、預防保障部、社區衛生服務辦公室)的綜合服務功能新格局,及時完成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機構與功能的轉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通過幾年努力,先后建立了蓬萊、安蘭、蘭亭、沙涂、育才、閘口、嘉和等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個站配備3名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其中從事醫生、護理崗位的均經過全科培訓,城鎮社區衛生服務站建成率達到100%,城區居民不出十分鐘即能到達任何一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近年來,以建設規范化標準化的“一個中心、多個站”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體系為目標,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水平。2012年,確定嘉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市級示范站,裝置了電腦、健康處方柜等設施,改善服務條件,逐步達到了標準化建設要求。其他各社區衛生服務站,也按照我縣衛生局制定的建設標準,各站均已裝備了電腦,建立網絡信息管理系統,不斷加強軟硬件建設,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網絡達到布局合理、設施完整、力量充足、工作落實。同時抓緊社區衛生服務技能培養,積極選派執業醫師和執業護士參加全科醫生、護士培訓,其中完成市衛生局組織的全科醫生培訓20名,社區責任護士培訓10名,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的人員均轉型為掌握“六位一體”為主要內容的社區責任醫生(護士)。根據全縣要求,我鎮還建立了一支由鎮政府干部擔任的衛生管理員、由社區干部擔任的衛生聯絡員隊伍,日常工作中,我中心與衛生管理員、聯絡員加強聯系溝通,共同履行好社區衛生工作責任。

3、充分動員,廣泛宣傳。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是項新事物,我中心借助媒體傳聞、社區小報、入戶上門、現場交流等形式向社會、居民開展廣泛宣傳,擴大影響,造成聲勢,爭取全社會的重視和參與。今年5月,我中心特地邀請了城區部分縣、鎮兩級人大代表20多人對我中心進行視察,聽取匯報。代表們視察了我中心體檢大廳、計劃免疫接種大廳、社區衛生服務辦公室、嘉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等,查閱了有關資料,從而實地了解了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重大意義以及存在困難,共同呼吁加大對該項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對群眾的宣傳力度,使廣大群眾理解政府的專項“民心工程”,積極配合醫務人員搞好工作。6月中旬,我中心又召開城區公共衛生工作動員會,鎮分管領導、各科室負責人、社區衛生服務站負責人和部分責任醫生共3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省衛生廳《關于印發省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實施方案的通知》,并組織與會人員到嘉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學習參觀,推廣他們的先進經驗。通過廣泛持久的宣傳動員,社區衛生服務事業逐漸深入人心,引起廣大干部群眾的重視和支持。

4、創新管理,落實責任。在推進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我中心采取“分工包干、責任到點、定期考核、獎罰分明”的辦法。根據我鎮區域特點和按1500-2000人口配備一名責任醫生的要求,我們認真組建責任醫生(團隊)隊伍,合理配制責任醫生(護士),對城區內7個社區以及全鎮17個行政村63642人口進行合理劃分,確定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由相應的衛生服務站歸口管理,明確各自的服務范圍、職責和任務。現我鎮7個城區社區,共建有責任醫生團隊7支,任命責任醫生(護士)28名,平均每團隊4名,其團隊、人員和力量的配備基本適合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需要。與此同時,我中心制定了《社區衛生服務考核內容與辦法》,將行政任務、服務作風、崗位紀律、醫療質量、經費財務、醫院感染、藥品管理、公共衛生、合作醫療、公費醫療等10項工作納入社區衛生服務站考核內容,中心成立考核小組,每月一次進行考核評比,考核對象按績取酬。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均開通了醫療服務熱線電話,各責任醫生團隊均能積極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今年初起,我鎮城區社區衛生工作步伐明顯加快。6月份,我中心成立了4組專項工作組,對城區家庭進行入戶建檔;6月下旬,進一步成立了9個專項工作組,對全鎮范圍居民進行入戶建檔。這項工作難度很大,但各全體責任醫生(護士)克服困難,不厭麻煩,冒著高溫酷暑,挨家挨戶上門走訪調查登記,較好地完成了入戶建檔任務。至9月底,我中心對城區家庭上門覆蓋率已達到95%以上,共完成城鎮居民健康建檔6481戶,建檔率達到70%以上,初步建立城鎮居民慢病管理683人次。同時繼續抓好漁農民健康體檢工作,目前全鎮參保漁農民健康體檢率已達到61%。

5、強化激勵,提高效率。制定好的分配機制,是促進服務功能、服務模式轉變的重要前提,是調動責任醫生(護士)工作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是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有力保障。我中心出臺了《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補助資金管理分配方案(試行)》、《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工資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試行)》,使職工的收入與社區衛生服務項目成績直接掛鉤,保障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扎實開展。這項分配制度,主要做法是對職工工資進行分解,確定職工工資由“基本保障工資”、“激勵搞活工資”和“補助工資”三部分組成。

“基本保障工資”為在職職工的月職務崗位工資、工資性比例津貼、護齡津貼三項工資和中心設定的崗位、職稱工資,每月相對固定。

“激勵搞活工資”按基本醫療業務量和工作量核定。中心每月對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全體職工按《考核內容與辦法》進行綜合考核,考核得分75分及以上的為合格,核發“激勵搞活”工資;75分以下、曠工、發生重大醫療事故時,取消當月“激勵搞活”工資。

“補助工資”為落實于公共衛生服務專項工作補助。按我中心制定的《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考核辦法及分配方案(試行)》,實行“按需聘人、競聘上崗、崗位管理、績效考核”的用人機制和“費隨事走”的分配機制。我中心取得的經縣衛生局考核下撥的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50%用于社區專項工作經費,包括社區責任醫生(團隊)補助費、相關職能科室專項工作補助費等,50%用于有關項目工作的直接成本、適當的管理成本和專項獎勵基金。責任醫生(團隊)補助費,暫定為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專項經費除以本中心總服務人口數除以5乘以管轄人口數乘以考績率。中心每季度對各站的責任醫生(團隊)進行專項工作考核,記錄考核成績,年度總評。得分率在80%及以上的為達標,全額核發補助費;得分率在80%以下的,每下降1%減少10%補助費;低于75%的取消補助費;低于70%的取消社區衛生服務站每位職工的“激勵搞活工資”。同時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總額為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專項經費的3-4%,用于獎勵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

但是,我鎮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一)整體工作實施時間還不長,工作經驗還十分欠缺,需要進一步探索提高。(二)居民家庭健康建檔率、居民個人健康體檢率、居民慢性病管理率離上級指標還有一定差距,健康檔案的規范化管理率、利用率較低,今后工作還比較艱巨。(三)按照省、市新的標準,大部分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站面積不足,設施薄弱,需要今后加大投入,改善條件。

我們將按照上級要求,進一步推進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事業,保障廣大群眾健康。今后幾年,我們對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主要打算是:(一)統一思想,增進認識;(二)完善制度,強化管理;(三)增加投入,健全網絡;(四)轉變方式,優化服務;(五)完成任務,提高質量;(六)創新機制,增強責任;(七)擴大宣傳,當好參謀;(八)力建示范,勇創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