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目標完成情況匯報

時間:2022-05-13 03:40:00

導語:民政局目標完成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目標完成情況匯報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區民政工作緊緊圍繞省、市、區民政工作會議確定的總體要求及與市民政局簽訂的目標責任書,通過全局民政干部職工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現將2011年各項目標完成情況匯報如下:

一、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1、探索建立低保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自然增長機制。按照省財政廳、民政廳《關于轉發〈財政部民政部關于加強最低生活保障資金預算執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黔財社[2011]27號),在今年1月城鄉低保標準的基礎上,按不低于12%的增幅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低保標準由300元/月提高到340元/月,農低保標準由125元/月提高到140元。

2、全面推廣居民家庭收入核查信息比對工作。2011年,對新申請及已享受保障的352戶家庭進行信息比對,確保了家庭收入核實科學準確,嚴把低保入口關。

3、充分發揮臨時救助制度急救作用。截止2011年10共救助155戶468人,救助金24.87萬元,其中:城鎮居民救助30戶128人,救助金5.89萬元。

4、統籌城鄉醫療救助,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今年為全區農村低保對象、五保供養對象人繳納了農村合作醫療入保費3916萬元;為城低保戶470人繳納城鎮醫療保險金0.4582萬元;城市醫療救助共救助17人,救助金6.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共救助40人,救助金11萬元,其中采取“一站式”結算方式救助18人,救助金8068.82元。

5、加大農村五保供養管理力度。今年農村五保累計保障1404戶次、1452人次,發放保障金41.812萬元。其中:集中供養累計保障198戶次、210人次,發放保障金4.2萬元。為做好五保供養工作,經區人民政府批準,我區已設立區社會福利中心,加掛“區中心敬老院”,為區民政局所屬事業機構,正股級規格。

6、不斷深化社會救助規范化建設,對全區申報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實行家庭收入誠信申報承諾委托制及農村低保“民主評困團”制。救助工作中,區、鄉、村三級嚴格執行民主評議制度,嚴把審核審批關。定期對新增、調整、注銷對象進行集體審核。

2011年,截止10月全區城低保累計保障3551戶次、6158人次,發放保障金額172.8982萬元;農低保累計保障20436戶次、43524人次,累計發放保障金492.4593萬元。

7、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對不具備參保條件的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按照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發放生活費的通知》,確保符合條件的退休人員按規定領取生活費。截止10月,累計發放1037人次32.406萬元。其中:市屬老集體企業79人次2.464萬元。

8、加大低保工作人員培訓力度。5月11日,我局采取以會代訓的方式,組織各鄉鎮(街道)社會事務辦主任及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同時我局副科以上領導分組聯系鄉鎮、街道,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鄉鎮、街道的業務指導,幫助解決鄉鎮、街道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及問題。

二、救災救濟工作

1、認真貫徹落實政府主導、分級管理、社會互助、生產自救的救災工作方針,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按照救災工作分級管理、救災經費分級負擔的工作體制,將區級救災經費納入區財政預算。

2、不斷健全和完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體系建設,指導鄉鎮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并結合預案開展應急演練。

3、全面落實救災工作責任制。嚴格實行各級人民政府領導負責制,按照《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的規定,加強預警預報、災情收集及災情核報工作。2011年凝凍期間,下撥糧食39.5噸,棉被395床,棉衣267件,棉衣褲12套,棉鞋11雙,累計救助3846人次,其中流浪乞討人員40人次。向需取暖救助家庭提供取暖用煤1002噸。2010至2011年冬春期間用于衣被、口糧及取暖救助共計131.2萬元。2011年旱災期間,我局下撥救濟糧6萬斤,口糧救助1764人。下撥抗旱救災經費11萬元,用于水田、偏坡、下壩、百宜解決人畜飲水困難。

4、認真貫徹落實《自然災害社會捐贈應急預案》,及時調整充實捐贈工作領導小組。

5、加大防災減災宣傳力度,成立區防災減災宣傳領導小組,制定了《區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實施方案》。在宣傳周期間,各鄉鎮組織了宣傳隊,進村宣傳,廣泛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各中、小學校組織開展主題班會、板報宣傳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各單位、部門在辦公樓醒目位置懸掛防災減災宣傳橫幅;區電視臺錄制了防災減災專題節目,在5月9日—15日晚黃金時段連續播放。5月12日上午九點,區減災委各成員單位在新天商業街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

6、加強救災物資儲備庫建設。我區正在籌建區救災物資儲備庫。今年7月25日購進棉被200床;8月8日購買救濟糧10萬斤,目前,我局庫存棉被249床、棉衣105件、大米5萬斤、棉衣褲88套,棉鞋89雙。另有水鞋、蠟燭等應急物資。

7、根據救災工作實際,明確了10個應急避災場所。

三、雙擁優撫安置工作。

(一)、雙擁工作。

1、緊緊圍繞以“構建和諧雙擁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為目標,繼續深入開展爭創全省雙擁模范城活動,嚴格按照雙擁模范城考評標準開展工作。2011年5月召開民政及雙擁表彰工作,表彰先進個人35人,先進單位18家;結合區“三創一辦”工作開展在新天通訊開辟“雙擁專欄”,發表文章5篇、圖片10張,營造和諧、濃厚的雙擁氛圍。

2、加強與駐區部隊聯系,進一步加強雙擁宣傳和國防教育。清明節期間,組織區四大班子領導及各成員單位到區紅軍烈士陵園進行紀念革命先烈活動,此次祭掃活動共有300余人參加。廣泛開展“八一”紀念活動和擁軍優屬慰問活動,在“八一”建軍節即將來臨之際,共撥付30余萬元開展對全區“三屬”及立功功臣代表、軍隊離退休干部及重點優撫對象的慰問;召開軍地聯誼、建軍座談會及軍事日等活動,“八一”建軍節開展建軍84周年慶“八一”軍地聯誼活動聯歡晚會。

3、繼續協調區人事勞動等部門做好部隊隨軍家屬的安置工作和隨軍隨調、辦理勞動醫療保險等有關的銜接協調工作、解決部隊子女入學入托問題,維護隨軍家屬合法權益。

4、密切軍政軍民關系,積極預防和協調軍民糾紛,切實維護和保障群體的合法權益,協調開展擁政愛民工作,聯系駐區部隊到下壩鄉谷壩村進行送水抗災,有效減輕群眾抗旱壓力。

5、認真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活動,切實做好節日期間慰問工作。我區四大班子領導于2011年元旦、春節期間及“八一”建軍節期間走訪慰問駐區部隊及部份重點優撫對象,向駐區部隊送去節日祝福及慰問金6萬元;

6、繼續做好“共建精神文明、優化社區環境”等常規工作,在旅游區、大型停車場、窗口服務部門等服務場所設立軍人優先、軍人免費等標識。

7、根據民政部《關于開展烈士紀念設施普查工作的通知》及省、市文件精神,于3月初開展烈士紀念設施普查工作,現已完成區縣級烈士紀念設施及未列入縣級烈士紀念設施4處上報。

(二)、優撫安置工作。

1、全面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自然增長機制的通知》,確保全區在鄉老復退軍人補助標準按當地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例增長,按政策落實全區優撫對象生活撫恤待遇,兌現在鄉復員軍人1-6月增資48477元,兌現在鄉復員軍人1-6月省級提標6780元;于今年元月15日發放全區84名革命傷殘軍人傷殘撫恤金662856元;于7月底兌現改制破產企業老復員軍人增資7200元;逐月對全區113名在鄉老復退軍人、6名帶病回鄉退伍軍人、19名軍烈屬13名精減職工、24名改制破產老復員軍人、515名“兩參”人員計發定期定量生活補助,累計發放2497453.9元;于2011年7月兌現優撫對象臨時價格補貼65850元。

2、做好我區革命傷殘軍人換證、補證、登記、調級、評殘、烈士褒揚等相關工作,已完成傷殘軍人換證登記1人,上報傷殘調級1人。

3、切實做好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引導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協助其自主創業,截止10月底。我區已有20人提出了書面自謀職業申請,力爭11月底按政策兌現其一次性經濟補償費。

4、大力加強和推進和諧軍休創建活動,做好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干部房改政策落實,5月底完成軍休干部住房摸底調查并上報相關資料,10月組織軍隊離退休干部到革命老區重走革命路,落實“兩項待遇”,把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老干部的關心厚愛落到實處。

5、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機制不斷完善。根據省、市相關文件精神,嚴格執行《區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實施意見(試行)》,全區737人優撫對象全部納入醫療保障。探索建立優撫對象醫療保障“一站式”服務,發揮區級醫療機構服務優撫對象的功能;對重點優撫對象實施醫療救助36人次,共計28302.64元,有效解決重點優撫對象“三難”問題。

6、加大我區退役士兵安置政策落實力度,全面開發軍地兩用人才。根據《市城鎮退役士兵安置任務有償轉移和自謀職業實施意見》,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積極組織城鎮退役士兵開展政策培訓。今年4月組織2010冬季退役士兵參加全市退役士兵大型技能培訓,共組織我區退役士兵31人參加了政策培訓,5月組織8名退伍義務兵前往市之地兩用人才培訓中心參加了為期15天的實用技能培訓,培訓合格率100%;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6人。

7、認真做好優撫對象和復員退伍軍人的社會穩定工作。組織辦理2010年冬季入伍義務兵家屬優待證,全年共辦理優待證70人,繼續做好接收2010年底退伍義務兵安置工作及接收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服務工作。通過與各成員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工作職責,做好優撫對象待遇兌現及保護復員退伍軍人合法權益,使各項矛盾在基層得到解決。

8、開展60周歲以上農村退役軍人調查,完成資料整理185人。

四、民間組織管理。

1、培育和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是我區民間組織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局嚴格按照國務院頒布實施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認真做好民間組織的登記、變更和年度檢查工作,2011年5月同區紀委、財政、審計等部門對我區社團的“小金庫”工作進行了復查。到目前為此完成注冊登記民辦非企業2家;社團4家,其中:農村專業經濟協會2家,完成了新社組織年度檢查工作。

2、社會辦養老機構完成新增床位20張。

五、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建設

1、第八屆村居換屆選舉工作。按照省、市、區的統一安排部署和要求,完成了我區73個村、19個社區第八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全區只有新堡鄉的隴腳村經過區、鄉多次做工作,但由于村民厭選和罷選不參加投票,致使該村搭建新一屆村委會班子不成功。

2、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加大對村(居)務公開工作的督查力度,進一步規范村(居)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根據中央和省、市相關文件要求,積極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的規范化建設。2010年4月6日—8日和7月7——8日,組織開展了對全區各鄉(鎮)、辦事處2011年第一、二季度的村(居)務公開工作的檢查。全區74個村,19個社區基本上按時進行了村(居)務公開,公開的內容基本完整。

3、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根據區政府同市政府簽訂的2011年目標責任書的內容,我區應完成10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4月份擬定了關于申請審定《區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的請示和《關于解決2011年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經費的請示》,并到區實地參觀學習,6月份和9月份我局再次對各鄉鎮上報的試點村的情況進一步核實,并經過民政局班子召開專題會議討論修改,于2011年9月19日將關于申請審定《區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的請示和《關于解決2011年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經費的請示》上報區政府辦。

4、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工作。根據市、區黨委的要求,完成了對創新、振新2個社區服務中心辦公用房的選址、房屋租賃、裝修工程的招標、裝修及辦公設施的購買配置等工作。

5、婚姻登記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婚姻登記條例》的規定,加強對婚姻登記管理工作的指導和調查研究,確?;橐龅怯涃|量。截止9月20日共辦理結婚登記2580對、補領結婚登記597對,離婚登記805對;登記率為100%;辦理收養件;出具無婚姻記錄證明2471份。

六、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

1、認真貫徹省市老齡工作會議精神,做好貫徹、落實《區關于實施“老有所養”行動計劃的意見》的相關工作。召開全區老齡工作會議,認真貫徹省市老齡工作會議精神,并作好今年老齡工作的安排部署,協調老齡委成員單位,共同做好區“老有所養行動計劃”的貫徹落實工作。

2、積極宣傳老年法規,做好老年證辦理工作。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加強老年法規的宣傳和普法教育,讓更多老年人知法、懂法、用法;進一步推動《省優待老年人試行辦法》在本區的貫徹落實;做好辦理《老年優待證》的具體工作,全年共辦理《老年優待證》923個。

3、努力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推進“老有所養”

一是做好全區老年人口及空巢老人的調查統計工作,區現有總人口18.95萬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數為23672人,占全區總人口數8.45%;65歲以上老年人數為16009人,占全區總人口數8.45%;80歲以上老年人數為2254人,占全區總人口數1.19%;100歲以上老人2人;五保老人126人;農村和城市空巢老人744人。

二是認真做好90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營養補貼發放工作,我們采取按月社會化發放的形式,1-10月共計發放高齡老人營養補貼13.99萬元。新增90歲以上老人34名,死亡27人。

三是認真開展居家養老工作。印發了《區民政局、區老齡辦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安排意見》。在6月份召開了居家養老工作調研暨培訓會,對居家養老工作進行了再部署、再安排、再落實。投入資金20萬元于居家養老工作,兌現半自理不能自理特困老人57人護理補貼。

4、加大基層老年協會建設力度。我們將老年協會規范建設文件下發到各鄉鎮、街道,指導各鄉鎮、街道完善村級老年協會組織機構、章程,各村、社區成立了老年協會。

5、開展文化體育活動,促進“老有所樂、老有所健”。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各類老人慰問活動。節前我辦和區四大班子分別到各鄉鎮(街道)分別慰問了高齡特困老人、老復退軍人、老黨員、五保戶、殘疾老人、敬老院老人等40戶送去慰問金8000元、大米80袋、食用油40桶;我辦對7名高齡特困老人、2名百歲老人進行了慰問,投入資金2000余元。

6、開展老齡工作和老齡問題的理論研究。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積極開展老齡工作和老齡問題的調研;我們對在農村開展居家養老工作開展了問卷調查和座談走訪。年底前將形成《區農村居家養老工作調研報告》。

7、制定《區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認真做好編制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并征求了老齡委成員單位及鄉鎮的意見。結合我區實際制定了《區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為今后五年的老齡工作作出了展望。

8、進一步加大老年人維權工作。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老年人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工作;每個季度與相關部門溝通一次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做好老年信訪工作,及時妥善處理老年人來信來訪。

9、認真抓好“敬老月”各項活動。我辦制定了《區2011年“敬老月”活動方案》,并開展了一系列敬老助老愛老活動:

10、廣泛開展老年節慰問活動。2011年9月30日至10月,區老齡辦投入2萬元余元對全區高齡特困老人共30余人進行了慰問。在區老齡辦的號召下,全區各鄉鎮、街道、村、居均對轄區高齡、特困老人進行了慰問,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各級共計投入慰問金30余萬元,慰問人數2000余人,占全區老年人數的10%以上。

11、開展老年宣傳及義診活動。區老齡辦于2011年10月13日上午在商業街舉辦了慶祝區第二個“敬老月”義診暨老齡工作宣傳活動。

12、關愛空巢老人志愿活動。2011年10月21日下午,區老齡辦牽頭,團區委和社區共組織了十余名青年志愿者,分別到新天辦事處新光社區兩位空巢老人徐蓮和與趙玉蘭家中送溫暖、送服務。

13、廣泛開展老年文化體育系列活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10月21日上午9:00,在東風鎮舉辦了老年人文體展演活動;在敬老月活動,區老年體育協會、各鄉鎮、各部門及村居老年協會還因地制宜地舉辦了敬老座談會、聯歡會、棋牌比賽、釣魚比賽、秧歌、腰鼓、太極拳展演等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

14、召開了“優秀敬老院”、“三個十佳”表彰會。10月27日下午,我區召開了“優秀敬老院”、“十佳敬老好媳婦”、“十佳敬老好兒女”、“十佳助老服務志愿者”表彰大會。敬老“十佳”受表彰人員共計130余人。

15、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規定,辦理收養登記5例。

16、根據黔府辦發〔2011〕57號《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黔民函〔2011〕49號《關于開展全省孤兒調查統計和信息錄入工作》的通知,按時完成了對全區散居孤兒的調查統計和錄入工作,簽訂散居孤兒監護協議書15份。

17、2011年9月3日,支出6400元對1例流浪精神病人實施了救治,同時,按照區創建衛生城市的工作目標做好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

七、區劃地名工作

1、認真做好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

為進一步做好我區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工作,加強地名數據庫建設,8月起開展了我區地名普查工作,對水田、新堡、下壩、百宜、偏坡五鄉鎮的地名進行全面調查,收集、校正、更新和補充地名資料。

2、按要求及時報送行政區劃調整相關資料。

今年5月份根據筑區劃辦通字[2011]1號文《關于報送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相關文件資料的通知》精神,按要求及時報送了區人大、政協關于同意原區金華鎮、朱昌鎮、金陽街道辦事處調整到金陽新區決定的相關資料,9月份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再次補充完善調整我市部分行政區劃報民政部相關申報材料的工作聯系函》精神,按要求繼續完善了區關于同意原區金華鎮、朱昌鎮、金陽街道辦事處調整到金陽新區的意見材料。

3、做好全區地名標牌維護和管理,保障街路牌清潔、整齊、醒目、完好。今年3-9月份對全區183塊街路牌不定期地進行排查,對已設路牌的密度及有名無牌的街、路、巷進行了全面清理,保障全區路牌“應設盡設”,不缺不漏。8月份按市局要求對全區已設置的路牌進行更新,10月底已全部更新完成。

4、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的管理,積極開展創平安邊界活動,及時解決邊界糾紛。根據國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廳《關于開展〈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宣傳創建平安邊界活動的通知》,擬定我區創建平安邊界實施方案,成立協調領導小組,與接邊的龍里縣、花溪區聯合開展了創平安邊界宣傳活動,宣傳活動期間共制作橫幅標語3幅、向群眾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接受前來咨詢的群眾1000余人次。

為預防和妥善處理邊界糾紛和群體性突發事件,維護邊界地區村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和社會的和諧穩定,2011年4月份對全區的邊界地段進行一次認真地摸底排查,未發現邊界糾紛及矛盾隱患。與此同時,我區建立了邊界糾紛的長效機制,要求與其它區(市、縣)有邊界的鄉(鎮)各負其責,若有邊界矛盾隱患及時報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切實把不穩定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八、計劃財務工作

1、重視日常財務收支管理,管好用好民政事業費,確保各項經費落實到位。1-8月份,我局共收到財政撥款1105萬元,其中:救災經費100萬元、城低保經費153.3萬元、農低保經費152.3萬元、優撫經費148.7萬元。2、加大民政事業費投入,合理安排預算。根據我局的工作實際,在上年度預算增加10%的基礎上,多渠道積極籌措資金,本著“以收定支,量入而出,保證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使預算更加切合實際,利于操作。同時,做好民政統計臺賬的應用工作,及時報送有關報表。

九、“數字民政”及信息化建設工作

1、按照區政府關于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在區政府網站上政務信息,公布民政辦事項目的名稱、依據程序和要求,提供表格下載,業務咨詢和辦理指南,努力實現在線申請受理,狀態查詢和結果反饋。

2、積極開展民政宣傳活動,每月民政信息四期以上,并及時向區委信息科、區政府值班室及市民政局信息中心上報,目前已上報信息四十期。

3、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明確了具體的管理員和工作人員,有專門的信息化辦公設備。制定并不斷完善各類制度和措施。全年共收市民政局轉辦信訪件4件,由責任科室在時限內認真給予答復,并向市民政局反饋。

十、明年工作打算

1、按照《市城鄉低保責任追究暫行規定》、《市社會救助檔案管理辦法》,認真做好城鄉低保工作,不斷深化社會救助規范化建設。

2、按照《市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制定實施細則,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救助金使用率,不斷規范城鄉醫療救助制度。

3、認真做好災民生活救助工作。

4、進一步營造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社會氛圍。

6、是加大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的創建指導工作,積極配合各鄉(鎮)街道抓好農村社區試點的創建工作;

7、完成核定組織機構、社區服務中心各個機構職責、制度建設及服務窗口的設置等;

8、對城鄉低保戶、三無人員、五保戶實施殯葬救助。

9、認真做好水田聯建公墓的擴建工作,進一步完善設施,如果條件允許,在水田公墓建一骨灰堂,滿足我區殯葬需求。

10、繼續開展“地名公共服務工程”,完善“數字地名”信息,完成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

11、鞏固邊界聯檢成果,維護邊界地區社會穩定,開展平安邊界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