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志商標發展工作匯報

時間:2022-06-13 11:36:00

導語:地理標志商標發展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理標志商標發展工作匯報

市局立足商標管理職能,發揮工商部門優勢,組織力量扎實調研,深入挖掘“牡蠣”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所蘊含的地域文化、傳統歷史和地理人文“三個內涵”,并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出臺措施,借助“牡蠣”品牌平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挖掘地理標志商標的地域文化內涵,建言打造獨特城市名片。針對地理標志商標與特定地域緊密相連的“綁定”效應,該局通過提交報告、研討發言、當面匯報等形式,詳細闡述“牡蠣”地理標志商標在打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形象、延伸城市文化內涵等方面的重要推動作用,引起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積極建言市政府采取三項措施:一是由市政府牽頭成立牡蠣品牌開發領導小組,由工商、農業、漁業、旅游、環保等部門,以及沿海各鎮參與,具體負責牡蠣品牌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形成了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邀請國內外知名品牌策劃人士,對牡蠣品牌進行策劃和包裝,努力打造優勢明顯的商標品牌。三是通過制作專題片、路牌廣告、電視廣告等多種形式,面向國內外、省內外、市內外進行廣泛深入宣傳,使“”和“牡蠣”品牌深入人心。自2007年以來,依托“牡蠣”品牌和產品,市參加了中國商標節、組織了“母愛文化節”等6次市內外會展推介活動,央視新聞頻道播發了牡蠣產業的發展情況?!澳迪牎逼放普找娉蔀楫數攸h委政府各種對外宣傳推介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挖掘地理標志商標的傳統歷史內涵,建言促進牡蠣產業規范和規模發展。市牡蠣養殖區所在海域具有潮流暢通、營養鹽和餌料豐富等優越自然條件,造就牡蠣肥滿度高、口味鮮美等獨特品質,因而形成了沿海4個鎮牡蠣養殖悠久的歷史傳統。該局深入剖析“牡蠣”品牌所蘊含的歷史內涵,采取3項措施推動這一歷史優勢蓄積為牡蠣產業發展的動力和后勁。一是由該局牽頭,集中對沿海加工企業和養殖戶進行培訓,重點講解地理標志商標知識及使用規則,增強養殖戶的商標意識和商標運作能力,引導養殖戶切實把“牡蠣”商標作為一塊“金字招牌”自覺使用。二是指導市水產協會(牡蠣證明商標持有人),編制了“牡蠣”證明商標生產、加工、銷售、包裝等方面的規范和標準,明確使用證明商標所需條件、權利義務、檢驗監督、責任追究,促使牡蠣養殖業戶自覺按標準規范養殖加工行為,確保牡蠣生產經營步入規劃化、標準化軌道。三是圍繞“發揮地理標志商標作用,構建‘商標+市場+養殖戶’發展模式”這一目標,該市與北方漁市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黃沙水產交易市場達成建立牡蠣專業市場合作意向,建成后將實行統一收購、清洗、分類、裝箱,使牡蠣立足地理標志品牌效應,提高產品附加值,從而走出省門、國門,促進牡蠣產業實現新的發展和提升。

三、挖掘地理標志商標地理人文內涵,建言發展牡蠣旅游文化。市牡蠣養殖海區與銀灘4A級旅游度假區、大風景區處在同一海域,與旅游結合具有地理人文方面的優勢。針對北方沿海城市冬季常見的旅游淡季現象,市局與旅游、文化部門聯合向黨委政府提出“開發牡蠣品牌,豐富和發展旅游文化”的建議,借助“牡蠣”的品牌效應,圍繞養殖、食用等環節,大力開發以煮、烤、煎為主的牡蠣飲食文化,增加對外地游客的吸引力。有效改善了該市旅游產業冬季“半年閑”的不利局面,實現淡季不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