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農村醫療工作報告

時間:2022-08-17 09:15:09

導語:衛生局農村醫療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局農村醫療工作報告

我區衛生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區政協的依法監督支持下,突出重點,強化措施,不斷探索,扎實推進,衛生事業取得了較快發展。新農合工作平穩、持續、健康運行,農民受益面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實現跨越式進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運轉協調、服務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從而有效地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促進了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基本情況

新農合政策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關心。自2007年實施新農合制度以來,以村為單位實現了全覆蓋,參合農民數、參合率呈逐年上升,每人年籌資標準由實施初的30元增加至今年的290元,參合農民的享受補助人次及補償金額同比呈大幅遞增趨勢。按照現行管理體制,市成立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及具體經辦機構新農合辦公室,承擔全市新農合政策的制定、資金籌集、基金管理、運行監管等工作;區級負責政策宣傳、農民個人參合資金及區級配套資金的籌集、協助開展定點醫療機構監管等;三鎮分別配備兼職工作人員,負責轄區內宣傳、籌資、就診卡信息錄入發放等工作。

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直接關系到群眾就醫環境、就醫質量,區衛生局始終將其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圍繞突出布局、狠抓建設、注重服務等方面逐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目前,全區范圍內共設置各級各類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60所,其中政府定點醫療衛生機構4所、企業定點醫療機構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點醫療機構4所,民營定點醫療機構3所、村衛生室定點47所。區以鎮衛生院、社區衛生中心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民營醫院為補充的新農合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正日趨成熟。

二、2011年度新農合政策落實情況

(一)提高標準擴大受益面2012年新農合籌資標準為290元/年人,其中:農民個人繳費標準為每人每年50元,參合人數163681人(其中自費人數156788人、民政代繳人數6893人),參合率達98.2%。參合資金共計8184050元(其中自費資金7839400元,民政代繳資金344650元)。其中需區級財政配套資金2209693.5元。

根據政策,參合農民受益程度顯著提高,截止2012年5月底,2012年度我區參合農民住院補償5328人次,補償費用1397313元,補償比例為56.14%;門診補償118458人次,補償費用558757元;慢性病82人次,補償費用37835元;特殊病種就診694人次,補償費用535836萬元;農村孕產婦分娩住院68人次,補償費用3.4萬元。新農合制度的實施,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二)強化監督,規范管理。實行基本用藥目錄、基本醫療服務價格公示制度,及時定期公布報銷補償情況,廣泛接受社會監督,保證基金使用、管理的公開、公正。嚴格控制醫療費用,堅持因病施治的原則,診療過程中做到合理檢查,科學治療,規范用藥。完善定點醫療機構的考核機制及準入、退出機制,多措并舉嚴查違反新農合政策行為,堅決杜絕套取農合基金現象的發生。協助市農合辦完善信息網絡平臺,實現了新農合管理信息網絡化、工作標準化、服務公開化,醫藥費在村衛生室即可實現補償結算,極大地方便了參合農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三、2012年新農合籌資工作主要做法及進展情況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新農合工作的組織領導,區成立了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新農合監督委員會。2011年10月27日,區政府副區長專門召開2012年新農合籌資工作動員會,并且與區直相關部門及鎮辦簽定2012年度區新農合籌資工作目標責任書,區政府制定下發了《2012年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方案》,明確了籌資的原則、對象、標準。

(二)強化協調配合。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能職責,加強協調,齊心協力,共同推進。宣傳部門要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加大宣傳力度;財政部門要做好全區參合資金的收繳、區級資金配套和上解工作;民政部門要將五保戶、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參合資金按規定及時撥付至區新農合基金收入專戶;衛生部門要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加強政策指導和業務管理,規范醫療服務行為,不斷提高醫療運行質量,同時要加強籌資工作的業務培訓,指導、協調和解決好籌資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監察、審計部門要加強監督。

(三)強化督促檢查。要求各鎮、辦和區直各部門要認真對照目標責任書的籌資任務,加強調度,加大督查,按序時任務抓好落實。要采取現場實地考察、入戶走訪了解、隨機抽樣調查等辦法,實行周報制度,了解各地籌資進展情況,對進展慢的地方實地進行重點督查。

(四)加大宣傳力度。區衛生局印制《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農民須知》手冊7萬份;文體廣電局連續播送新農合有關政策;各鎮、辦事處懸掛新農合宣傳條幅10余幅。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營造出輿論氛圍,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真正深入人心。

四、新農合籌資工作中存在問題

新農合政策實施以來,我區農民醫療保障水平穩步提高,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但在實踐中仍有諸多需要改進和完善之處。

(一)宏觀調控機制亟待健全。雖然醫療保險三條保障線各項政策不斷完善,但由于缺乏統一的調控和管理機制,各種保險在運行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城鎮居民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分屬兩個不同的部門進行管理,在政策的規劃和銜接上都存在著本位思想,為擴大參保覆蓋面,都在通過調整政策來吸引參保對象,參保的政策相互交叉,參保對象難以適從。

(二)籌資機制亟待完善。由于每年宣傳籌資時間短、任務重、鄉村干部每年都要挨家挨戶籌資,成本過高,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一是今年古繞鎮有3個行政村在房屋已被拆遷,人員居住分散,被拆遷的大部分居民沒有聯系方式;是在外長期務工人員較多,需多次上門籌資。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我區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開展新農合“三個第一”服務活動,即把參合農民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把參合農民需要作為第一選擇參合農民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按照“貼近基層,貼近服務,貼近農民”的要求,做好工作,真正做到農民方便就醫,補償款及時結算,農民滿意度大幅度提升,使群眾真正享受到新農合政策帶來的好處。使民生工程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