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機關救濟科工作報告
時間:2022-09-02 02:32:05
導語:民政機關救濟科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上半年,救災救濟科工作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分管局長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悉心指導下,認真學習貫徹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和全市減災救災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按照年初工作計劃,嚴格執行各項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政策,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較好完成了市領導春節慰問活動的組織工作。為做好“兩節”期間送溫暖工作,完成好市領導2012年春節期間對城區困難群眾的慰問活動,與市委辦、市政府辦、市總工會、人社局、教育局及兩區民政局密切配合,周密安排,下發活動通知,制定慰問方案,明確慰問對象,設計慰問線路,搞好慰問服務,較好地完成了春節期間送溫暖活動的組織、準備、協調工作。市領導春節期間共走訪慰問了22戶優撫、低保對象、困難職工和勞動模范以及3所敬老院和1所市兒童福利院,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
二、妥善安排冬春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工作。去冬今春,我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受災地區困難群眾生活救助工作,把冬春期間困難群眾的生活救助安排工作作為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大事、實事對待,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在進一步組織生產自救和互助互濟基礎上,及時安排救助資金,有效保障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確保災區困難群眾安全度過了冬令春荒關,冬春生活救助工作順利完成。據統計,冬春期間(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下撥中央和省級冬春生活救助資金2146.2萬元。各縣區按照《受災人員冬春生活救助安排方案》,共發放救濟糧125.5萬斤、救濟款1709.6萬元、棉衣被5180床(件),災區16.9萬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幫助他們解決了冬春期間口糧、衣被、取暖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困難。
三、精心組織全國第四個“防災減災日活動”。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四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為落實這一主題要求,根據《省減災救災委員會關于做好2012年防災減災日有關工作的通知》(皖民電〔2012〕29號)要求,市減災救災委員會決定在全市組織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時間為5月7日至13日,制定了2012年“防災減災日”活動方案,明確了各部門工作職責;設立了咨詢服務臺,并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優勢,開展了針對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各縣(區)結合當地實際,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開展形式多樣宣傳活動,積極推動防災減災知識和政策法規宣教進機關、進學校、進企事業單位、進社區、進家庭。經過精心組織,認真實施,宣傳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據統計,宣傳周期間,全市共散發各類宣傳資料10.7萬份,懸掛各類宣傳條幅300多幅、展出防災避災圖片600多幅,張貼防災減災避災宣傳畫3500多張,解答市民咨詢5000余人。
四、認真做好災情信息報送工作。一是及時統計年報。一月中旬組織各縣區對去年的災情和救災工作情況進行統計、核查、匯總上報,形成了全年災情年報核報。二是完善報送制度。為保障災情信息及時、快迅、準確的反映,市、縣(區)兩級不斷建立健全災情信息收集、報送制度,初步建立了縱向到村委會、橫向與相關職能部門對接的災情收集連動體系。加強與涉災部門的信息溝通與資源共享,做到重大災情在24小時內反映,災害損失評估科學有據。三是開展業務培訓。各縣區根據鄉(鎮)、村換屆人員變動情況,及時調整落實災害信息員,并采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就災害信息上報等救災工作進行專門培訓。目前,我市共有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災害信息員2147人,其中獲得民政部和省民政廳考核通過鑒定的162人。
五、認真做好汛前應急救災備災工作。按照防大災、備大災、救大災的要求,為進一步提高應對突發災害的能力,確保安全度汛,采取多種措施全力做好汛期救災備災工作。一是提前謀劃,具體部署。3月20日,參加了全省減災救災工作會議,4月11日,召開了全市減災救災工作會議。會議傳達了全省減災救災工作會議精神,對去年全市減災救災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對今年的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會上,還對各縣區民政救災工作人員進行了新上線的災情管理系統縣級版操作使用培訓,使大家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系統操作使用方法。組織學習了新修訂的《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進一步明確了災情上報時限和具體要求,從而保證災情報送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汛期來臨前,及時轉發了《民政部關于認真做好汛期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的通知》(民電〔2012〕51號)精神,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汛前備災工作的通知》(民救明電〔2012〕10號),就做好汛期救災應急準備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二是修訂完善預案,做好應對準備。認真組織學習新修訂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著手修訂市、縣兩級預案,確保預案的上下銜接,進一步增強預案的指導性和操作性。三是加強應急值守,確保信息暢通。第一,建立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從六月份開始,全市各級民政部門執行24小時救災應急值班制度,主要領導上崗帶班,責任落實到人,確保一旦發生險情,救災人員可隨時到位。第二,開通救災信息網路。主動加強與防汛、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協調和配合,市和縣區民政部門均與氣象部門建立了氣象信息網路平臺,定時獲取汛期氣象信息,及時溝通災害預警信息。霍山縣、金寨縣還開通了災情預警電信短信群發業務,提高了災情預警及救災指揮的時效性。四是加強救災物資管理。汛前,各縣區都對救災倉儲物資進行了清點、翻曬、整理和入庫,分類登記,保證救災物資儲備完好,為災害應急期間物資的及時調撥使用提供保障,確保災情發生時救災物資能夠調得出、用得上。6月12日,省民政廳檢查我市汛前救災應急準備工作,實地查看了壽縣省救災物資代儲點救災物資儲備管理情況,聽取了市民政局和壽縣民政局汛前救災應急準備工作的情況匯報,對我市及壽縣汛前救災應急準備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六、進一步落實救災資金管理監管工作。今年以來,我市民政部門進一步加強對救災救濟資金管理使用的全程監管,確保救災救濟資金專款專用、重點使用,提高救災資金使用效益,有效保障了困難災民基本生活。一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管好用好救災救濟款物,各級民政部門加強對救災救濟工作的領導,落實責任制,實行一把手親自抓,總負責,主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做法。并且區分救助對象,建立工作臺賬,定期公布資金分配、使用、發放情況。二是嚴格執行《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明確的資金使用用途、資金管理和監管規定,及時安排落實了各級救災資金預算和工作經費。并且,市和縣區擬著手制定本地救災資金管理實施細則,抓好各項制度的健全完善,突出重點管理環節,加大本級審計力度,進一步規范資金發放程序。三是建立健全救災專項資金監管長效機制。組織開展年度救災款物管理使用情況年度核報和監督檢查,2月20日下午,召開全市2011年度救災資金核報工作會議,在各縣區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市級進行了重點抽查,認真細致地對2011年度救災資金(含捐贈資金)進行了統計核報;省廳于3月13日召開了2011年度全省救災資金核報會議,全面核查各市救災款物使用情況,通過各級認真細致地核查,確保了救災款物規范管理,安全使用,未出現滯撥、滯留或挪作它用等違規現象。
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繼續加強冬令春荒救助工作。制定本級冬春生活救助方案,指導縣區完成當年災區困難群眾冬春生活救助方案,及時下撥冬春救災款,做好冬令救助工作。
二、繼續推進減災救災基礎工作。一是根據省廳的安排和工作計劃,指導縣區做好鄉鎮、村(社區)災害信息員的培訓工作,全面完成培訓計劃。二是修訂完善市、縣(區)兩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貫徹落實新修訂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和《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年內完成市、縣(區)兩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修訂工作,各縣區督促、指導鄉鎮、村(社區)修訂完善本級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完善救災預警響應和應急響應機制。三是積極配合做好因災倒塌民房重建工作調研。按照省廳計劃安排,積極配合省直相關部門做好因災倒塌民房重建工作調研,幫助指導縣區開展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四是爭取建設市和縣區救災物資儲備庫,不斷增強市、縣區兩級政府應急救災能力。
三、繼續做好救災應急各項準備工作。近年來,我市極端天氣也出現常態化,極端強降雨、臺風入侵和風雹災害,次數明顯增加,做好汛期應急救災準備仍然是當前重要工作之一。因此,一是要提高認識,切實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準備,細化分解各項任務,加強監督檢查,把工作落到實處。二是要嚴格災情管理。認真落實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及時準確統計匯總災情,嚴格報送時限。同時,深入災區,查災、核災,全面掌握情況,并與涉災部門做好災情會商。三是要做好應急救災。災情發生后,第一時間深入災區,積極開展應急救助工作。同時,準備充足救災物資,確保應急救助需要。四是要積極向上級反映災情,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指導各地采取救助、互助、捐助、幫扶等措施,解決受災群眾各種各樣的困難,確保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四、著力抓好“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繼續在全市城鄉社區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活動,以此為抓手,建立健全城鄉社區減災工作機制,完善相關預案,組織社區開展減災防災演練,建立社區救災應急志愿者隊伍,加大減災宣傳力度。在去年創建全國示范社區基礎上,各縣區要對照申報條件,切實加大投入力度,每個縣區至少爭取再創建一個國家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五、著力加強救災款物監管。以《省自然災害生活救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為依據,一是對今年省、市下撥的各類救災救助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總結,全面掌握情況,總結好的做法。二是9月以后,按照省廳要求,將會同糾風辦、財政局、審計局等部門,深入各縣區、鄉鎮、村以及受災戶家中進行調查,全面檢查2012年救災款物發放使用情況,進一步規范救災款物管理使用。三是對全市救災專項資金監管情況及時總結,不斷完善制度,將年度救災資金核報情況上報省廳。
- 上一篇:民政機關黨委安排意見
- 下一篇:民政局民政宣傳安排意見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