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能力建設工作報告
時間:2022-09-28 09:49:35
導語:衛生局能力建設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地處贛北—南潯線中段,東接星子,南鄰共青永修,西毗武寧,北接瑞昌、,全縣總面積863.0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0.56%。總人口約16萬。衛生系統現有縣直醫療衛生機構6個,鄉鎮衛生院12個,村衛生所66個;衛生系統在編人員586人,具有正高技術職稱的4人、副高技術職稱的23人、占4.6%,中級技術職稱的167人,占28.4%,鄉村醫生135名,全縣床位數約466床。
縣是一個人口少、財政總量小的小縣。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對衛生工作定性認識模糊,受經商、創收等思潮影響,衛生事業一直靠自身發展和生存,由于事業發展經費投入嚴重不足,各醫療衛生單位只能解決各自“溫飽”,對于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幾乎成為一句空談。
2008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被列為民生工程建設之一。衛生部門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迅速制定了《省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實施方案(2008-2012年)》,并配套出臺了12項建設標準,緊緊圍繞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強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用房建設,完善醫療設備配置,加快醫療衛生人員培訓,規范運行機制和體制,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一、總體情況
近三年來,衛生系統國債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11個,其中縣級醫療單位2個,鄉鎮衛生院建設9個,現已全部完成新、改、擴建項目。業務用房由07年以前約9790㎡,增加到38330.68㎡,環境綠化面積達5739.44㎡、住院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各醫療單位設備總投資達1518.8萬元;人才引進達88人,人才培訓3385人次。通過近三年的建設,我縣衛生事業從管理、人才、設備、技術等已不可同日而語。
(一)、管理和技術
1、管理是永恒的主題,各醫療衛生單位在原有好的管理基礎上,先后開展了“醫療質量萬里行”、“醫院管理年”、創建“平安醫院”、“縣級產科急救中心”、“母嬰安全鄉衛生院”、“臨床路徑試點”、衛生事業的績效改革等各項活動,有力地促進了醫院管理,服務行為得到規范,服務質量明顯改善。
2、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制度、財政補償和管理體制等綜合改革,促進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的根本性轉變。我縣04年就大力推行公開競聘鄉鎮衛生院院長,一批作風好、業務精、懂管理的鄉鎮衛生院院長走上了領導崗位,有力地促進了醫院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2005年衛生局成立了會計核算中心,實行了“鄉劃縣管”強化了財務監督。
3、從今年起,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逐步實行績效工資,重點突出服務質量和數量、職業道德和群眾滿意度等方面的考核,績效工資分配不再與藥品、科室收入掛鉤,進一步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分配原則,提高了單位內在活力和干部職工的積極性。
4、2011年12月18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我縣車轎中心衛生院正式啟動,另外三所中心衛生院也相繼實施。2012年12月,全縣所有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率,改變了三十多年以藥補醫的歷史,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
5、醫療技術突飛猛進。緊跟醫療技術發展前沿,引進先進醫療技術永遠是衛生事業發展的生存之道。我縣近三年來發展了“燒傷”、“美容微創”、“瘢痕畸形整形及游離皮瓣成形術”、“肝葉部切除術”等特色技術,呈現出有一定的發展和優勢。
(二)、醫療設備
1、縣級醫療單位醫療設備投資達成905.84萬元,主要的大型設備有螺旋CT、血透機、全自動麻醉機、高頻拍片X線機及放射防護、一托四監護系統等;一般鄉鎮衛生院都基本裝備了B超、300mAX光機、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心電圖、多參數監護儀、尿液分析儀等常規醫用設備;部分中心衛生院還配備了麻醉機、呼吸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救護車、多功能手術床、高頻電刀等醫療設備;村衛生室新配備了血壓計、聽診器、診斷床、針頭針管銷毀器、出診箱、移動式空氣消毒車等醫用設備,同時配齊了資料柜、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
3、人才建設
為了充實鄉鎮衛生技術人員隊伍。2008至今共招聘醫療技術人才88人,其中“三支一扶”人員30人、省廳聘執業醫師8人,引進高級整形技術人員1人,到外地招聘一本以上畢業生7人,向社會自招42人,全部充實到醫療第一線,及大地緩解了我縣人才緊缺的現狀。在招收人才的同時,人員培訓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培訓人次醫療達1114人次,護理達2271人次;培訓鄉鎮衛生院衛技人員156人、村衛生所從業人員260人中,已完成中等學歷教育65人,取得執業助理醫師21人。目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醫技人員結構有較大改善,有衛生技術人員210人,具備執業(助理)醫師63人,護士147人,分別占44.6%、13.4%、31.27%。
二、專業服務能力建設
(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1、疾控中心實驗室達標建設
二年來省財政下撥設備資金達93萬元,疾控中心自籌資金20萬元,實驗室的業務用房達到860㎡,占全中心的57%,功能實驗室有血清學檢測實驗室、食源性病原及腸道菌分離鑒定實驗室、HIV篩查實驗室、結核病實驗室、地方病實驗室、食品、化妝品、水質、涉水產品等健康相關產品微生物實驗室、理化實驗室;寄生蟲病實驗室、PCR實驗室、職業衛生和放射防護檢測室在籌建中。檢測項目和能力大大加強,上級要求的116項檢驗項目中,已按規定達到了90%。
疾控中心技術人員參加流腦、擴大免疫、AFP監測麻疹流腦監測、麻疹強化免疫、甲流接種、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等培訓共20批次136人次,對全縣鄉級計免人員培訓11批次260人次。中心共有25名專業人員24人通過了雙衛網的衛生服務能力考核。現有職工40人中有專業技術人員35人,由原來所占比例68%提高到87.5%。有效地提高了職人員衛生服務能力。
2、婦幼保健服務能力
縣婦幼保健院近幾年也有較大的發展,08年上級撥付資金50萬用于婦保能力建設,添置了先進的彩色B超、胎心多普勒、數碼電子陰道鏡、紅外乳腺診斷儀、英國產無痛分娩儀、等診療設備,診斷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參加省、市級的培訓人員每年達20人次,目前有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16人,初級職稱32人;業務用房面積達2200㎡,業務收入由07年251萬元、上升到09年426萬元;全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13人,死亡率控制在5.82‰,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9年門診人次達30000人次;“產科急救中心”09年下半年通過了市級評審;在市衛生局組織的產、兒科“兩項技能”大比武中,取得總分第二,產科單項第一的好成績。
3、血防服務能力建設
我縣2004年達到了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以來,縣政府和上級部門對血防工作仍然十分重視。08年以來,上級部門對血防投資4.4萬元,自籌資金8萬元用于添置血防設備,改善工作條件;血防技術人員除積極參與省市業務培訓,每年還邀請上級專家對病區鄉、分管領導、村里干部和鄉村醫生進行培訓,三年來培訓達283人次。
為防止血防急感病人發生,血防站制立了“急感防控預案”,做到有人員、有經費、有物資,一旦發生疫情,能及時得到處理。為防止發生疫情隱患,三年來,血防站共查螺1050萬㎡、查病30036人次,還會同縣水利、農業部門加大對有螺環境改造,以達到徹底清除釘螺滋生場所。
4、衛生應急能力
衛生應急工作也越來越受到縣委、縣政府和上級部的重視,縣政府成立了專門的突發應急機構,衛生局也設立相應衛生應急辦公室,由專業人員具體負責。
08年以來,縣財政撥付衛生應急金費7.4萬,藥品儲備6.83萬元加強衛生應急工作:一是儲備20件隔離衣、200人次防護用品、充足的消、殺、滅藥品和器械。二是對各鄉鎮衛生院進行防護用品和藥品的配備。2011年衛生局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兩起,做到了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擴散和蔓延。每年還按要求進行了人員培訓和應急宣傳周宣傳,每年2次定期舉行傳染病應急演練,對突發事件有了快速的反應和處理能力。
(二)、農村衛生服務能力
1、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
自2007年以來,共分四期對鄉(鎮)衛生院進行了全面改、擴、新建,總投資達581萬,目前已全部俊工投入使用。鄉鎮衛生院經此輪建設、改造,徹底消滅了危房,基本滿足醫療需要,業務用房由過去的11093㎡已達18102㎡,增加了約7000㎡,內部設置較前更加合理。
2、鄉(鎮)衛生院在新、改、擴建的同時,醫療設備投資金額約500萬。中心衛生院和一般衛生院設備配備如前所述,均按要求達到了國家標準,徹底告別了“老三件”的時代。三年來,衛生局每年均舉行了醫技人員培訓,雙衛網人員培訓,上級單位的業務學習等,對鄉院、村所衛技人員培說人員達586人次。
3、目前一般衛生院主要提供以預防保健、基本醫療、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康復等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服務;中心衛生院在此基礎上,還承擔區域范圍內的預防、保健、醫療技術的指導和急救等功能。整個鄉衛生院床位數由過去的150床增加到206床,基本達到國家對鄉(鎮)衛生院的要求。
4、村衛生室的能力建設。我縣村衛生室建設,從2008年開始,分三批建設,共建設66所,總投資達66萬元,達到了“五室”分開。人員培每年進行一次輪訓,所從業260人員中,執業助理醫師21人,完成中等學歷教育65人。通過鄉村醫生在崗培訓、適宜技術推廣、鄉村醫生業務素質有了明顯提高。
(三)、縣級醫療服務能力
1、縣醫院綜合門診大樓建設。建筑面積達13235.02㎡,工程建設資金主要為國家擴大內需專項資金、加自籌和地方配套,總投資約4700萬。縣中醫院、婦保院醫療資源整體搬遷工程,占地面積14910㎡,于2011年8月8日開工,總投資2700萬元。兩項工程都已著手內部裝修工作,預計年底可投入使用,業務用房面積由07年的9340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26735平方米,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420張,比2007年底增加160張。
2、縣級醫院整體實力不斷增強。2012年,縣醫院通過省級二級甲等醫院復審,中醫院正在積極準備復審工作。為加強急救能力建設,縣醫院專門派出技術人員到省急救中心學習,添購了急救設備和車輛,制定急救預案,并進行了摸擬急救訓練,急救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縣醫院一直對院感工作十分重視,對傳染科室每年投入不少于10萬元,建立起單獨的病區和雙通道,今年又投入200萬,用于建立凈化手術室,現在病區設立更加合理。三年來,縣醫院住院部新開設二個病區(兒科、外二科),增設病床64張,根本上緩解了群眾住院病人床位緊張的難題。中醫工作近幾年也有明顯的加強,中醫藥房的具體達標建設,中醫院不但完善了領導機構、藥房設置、人員配置、規章制度,還投入了10萬元進行設備購置,中藥品種(400余種)和數量均達到了藥房的要求。在適宜推廣技術方面,除基本的醫療工作,他們在現代醫學的微創外科、燒傷、骨科等,具有中醫特色的骨傷,肝病、哮喘、糖尿病,蛇傷、中風、小針刀等領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縣醫院、中醫院和婦保院2008年5月聯合參加全市“護士三基技能大比武”活動中,一舉奪得團體第2名;2011年兩院門診人次由07年的65870人次上升到09的97491人次,使衛生技能有了明顯提升。
(四)、衛生監督執法能力
衛監所成立以來,硬件建設在現場快速檢測、取證工具和執法車輛三個方面進行了裝備,主要有電腦、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食品中心溫度計、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便攜式溫濕度計、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箱、風速儀、直讀式干濕溫度計、水質速測箱等辦公設備。三年來共有5批次,30人次的人員得到了執法、業務培訓。
我縣在08年創衛時期,衛生監督共出動人員2640人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餐飲單位961個次,學校食堂及托幼機構64個,行政處罰59次;開展傳染病防治法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98家,立案19家;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實地檢查機構98家,查處違規行為19起,取締非法行醫2起,為我縣創衛通過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三、亮點與工作展望
(一)、衛生事業發展經費
1、衛生事業的科學發展,縣委、縣政府相當重視,為了規避衛生資金的流失,經縣政府批準,將各醫療機構的管理費,改為各醫療機構的衛生行政事業補助經費,列入年初預算,由縣財政從各醫療單位的調控資金中按月劃撥支付,比例為各醫療單位業務收入的百分之零點七五。這樣即不增加縣財政的負擔,也不增加醫療衛生單位的壓力,還可免遭外界干擾,省去許多尷尬,增強了工作力度,大大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
2、衛生院采用“財務收支直達報帳制”。設立“衛生統一專戶”,鄉鎮衛生院取消出納,設立報帳員,實行“資金統一管理,財務收支報帳制”的直達報帳制度。具體做法是:①在收入資金管理上:預算內資金及專款按原渠道通過“衛生統一帳戶”結算;預算外資金全額繳入縣財政局預算外專戶,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②在支出費用管理上:工資統一銀行;藥品嚴把手續關,一律轉帳支付,全部實行網上招標采購;其他費用先申請備用金后由報帳員到中心報帳;專項支出一律由主管局長簽字。③在會計檔案管理上:各院單獨記帳,單獨建帳,由中心統一歸檔保管。
(二)、中醫特色發展
近年來,我縣大力扶持中醫事業發展。中醫院參加全國各種醫療、醫學培訓3年來達44人次,儀器設備投資近幾年達24.84萬元,在新醫療技術推廣、應用上有了巨大的進步,在中醫科、針灸、職業病診斷具有領先的優勢,具有中醫特色的專科門診得到了院領導的重點關心和支持。
(三)、事業展望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衛生系統全體職工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衛生局努力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統領衛生工作,鞏固醫改成果,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 上一篇:衛生局服務能力工作總結
- 下一篇:縣委建議整改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