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醫改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27 08:53:25
導語:衛生局醫改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根據上級醫改工作部署要求,在認真總結三年改革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深入推進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著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一是扎實推進落實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全完善居民健康檔案,紙質、電子檔案同步錄入,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建立居民健康檔案56.5萬份,建檔率達到90.4%;依托健康檔案信息,對全縣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相關患者進行系統化管理,定期進行隨訪查體,相關病人管理率分別為85.6%、89.2%、82.5%;全面完成相關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補種工作,為實現全面消除麻疹目標打下堅實基礎。二是深入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在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全面推行使用基本藥物,保證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其中,縣級醫療機構基藥配備占全部藥物比例96.5%,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配備率達到100%。去年6月15日,我縣在12個鄉鎮衛生院同步啟動實施了基本藥物制度,對衛生院使用的所有藥品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并實行零差率銷售。按照衛生院基藥制度運作模式,今年3月份,我們在全縣256個村衛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藥物制度。截至10月底,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基藥制度覆蓋率100%,累計采購基本藥物1650萬元,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48.5%。三是不斷深化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全面落實鄉鎮衛生院人事聘用制度,明確各級崗位責任目標,12所鄉鎮衛生院崗位聘任率100%,動態監督考核責任目標落實情況。認真落實績效工資制度,縣局每季度組織對鄉鎮衛生院綜合管理、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和滿意度評價等情況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資金安排和撥付掛鉤;衛生院每月組織對工作人員的考核,把群眾滿意度、服務對象評價放在突出位置,將職工工資的40%作為績效工資發放,與考核結果掛鉤,有效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四是推行“先看病、后付費”政策。3月20日,我們在縣、鄉兩級醫療機構全面實施“先看病、后付費”政策,患者住院無須先繳納押金,而是先行住院治療,待出院時,信息結算系統自動扣除醫保報銷金額,僅交納個人承擔的部分費用,有效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
(二)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步伐
根據全縣重點項目建設要求,加強調度協調,強化督導落實,確保各個項目質量進度。一是完成農村改廁項目任務。今年全縣總計改造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2萬座,在12個鄉鎮同步推進實施。加強督導考核,動態監督檢查,不斷推進工程建設進度,截至目前,全縣2萬座改廁任務已全部完成。二是完成新增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根據上級有關工作要求,按照每所覆蓋1500—2000人、步行不超過10分鐘、“五室分開”等建設標準,新(改)建76所標準化村衛生室。截至目前,所有規劃村衛生室已經全部完成,并通過達標驗收。三是完成縣中醫院門診樓改造暨能力提升項目。根據項目規劃,對現有門診樓進行擴建裝修,累計擴建業務用房面積600平方米,外墻涂刷真石漆2460平方米,各科室裝修工程順利完成。引進現代化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目前,HIS系統、LIS系統、合理用藥及辦公自動化OA等系統運行情況良好。引進先進醫療設備,累計投資740萬元,先后購置了西門子彩超、奧林巴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設備17臺(件)。拆除西院部分平房,新建停車場面積900平方米。
(三)積極開展深化醫院管理年活動
根據新形勢下衛生工作的形勢任務需要,按照“三年三個主題,實現三大跨越”的構想,我們分別確定2010、2011、2012年為全縣衛生系統“環境建設和行風建設年”、“行風建設和能力提升年”、“深化醫院管理年”,今年,圍繞深化醫院管理,著力在提高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運轉、核心制度落實、行風建設、環境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加強規范管理。結合全縣開展治理庸懶散活動,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先后建立完善規章制度23項,初步建立了一套系統的管理制度規范,加強日常監督和執行力度。探索建立財務內審制度,專門成立審計科,對系統各單位財務運行狀況進行動態監督,跟蹤審計,確保財務紀律落實到位。二是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管理。建立完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評價考核機制,根據上級有關業務評價標準及實施細則,定期對各醫療衛生單位依法執業、服務質量、醫療安全、服務態度、效率效益等工作進行評價考核,考核結果現場反饋,及時通報。出臺激勵措施,支持重點專業發展。縣中醫醫院針灸科、眼科分別通過省級、市級重點專科達標評比驗收。三是加強行業作風建設。深入開展醫德醫風教育培訓活動,落實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度,加強行風督查,暢通24小時舉報投訴熱線,嚴厲查處不良執業行為,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四是加強環境建設。按照“花園式”醫院建設的目標要求,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深入實施“綠化、亮化、凈化、硬化”工程,系統上下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建立環境衛生動態保潔機制,半數以上單位實施環境衛生物業化外包管理,成效尤為明顯。積極開展導醫導診、預約診療服務,增設夜間門診、無節假日門診,努力創建優質溫馨的醫療衛生服務平臺。
(四)不斷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
堅持將公共衛生作為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的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扎實開展計劃免疫工作。深入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對規劃內疫苗實施免費接種,各類疫苗免疫接種率均達到98%以上,其中,麻疹、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等疫苗接種率達到100%;二是加強傳染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傳染病綜合防控體系,完善傳染病預測預警、疫情直報和應急處置機制,強化對重大傳染病的實時監控,確保無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據全市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我縣各類傳染病繼續處于較低發病態勢,截至10月20日,手足口病發病率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9%;三是加強婦幼保健工作。認真落實婦女兒童“一法兩綱”工作要求,全縣孕產婦和0-6歲兒童系統化管理率分別達到98.5%、95.63%,孕產婦住院分娩率100%。深入開展免費婚檢工作,截至目前,全縣累計有2801對新婚男女參加免費婚檢,婚檢率達到51.6%;四是完善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新建懷仁、龍桑寺2處“120”急救分站,配備配齊人員、設施和急救設備,急救半徑進一步縮短。加強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先后組織開展以食物中毒應急救治、傳染病防控應急處置為主題的應急演練,有效鍛煉的應急隊伍,提高了應急處置能力;五是加強衛生綜合監督執法。圍繞職業衛生和醫政監督兩大重點,先后組織開展了35次專項監督行動,累計出動衛生監督員2650人次,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及公共場所衛生監督覆蓋率達100%。監督醫療機構211處,規范75處,取締7處,有效保障了群眾就醫安全。
(五)深入實施衛生強基工程
一是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專業技術人才,2007年以來,我縣建立了衛生人才公開招聘的長效機制,借鑒公務員招錄方式,堅持“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擇優錄取。8—9月份,在縣紀委和人事部門的監督配合下,通過筆試和面試程序,順利完成了年度衛生人才招聘工作,累計公開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9名,充實到12所鄉鎮衛生院。重視并加強衛生人才培養工作,成功舉辦第二期衛生管理人員培訓班,5月份,我們委托康佳衛生管理人才培訓公司,對全縣基層醫療機構62名管理人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培訓,有效提升了基層管理干部隊伍的思想境界、政策理論及管理水平。深入實施師徒帶教、選派外出培訓、“三基”理論學習、遠程教育等衛生技術人才培養措施,累計舉辦各類培訓活動23次,培訓2250人次。二是深入開展承辦幫扶行動。2006年以來,在市衛生局支持幫助下,先后有市中心醫院、中醫醫院等9家市級醫療機構和我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分別承辦幫扶我縣鄉鎮衛生院,實施以來,上級醫院視對口衛生院為其“分院”,在基礎設施、醫療設備、技術力量等方面給予全方位支持,促使各鄉鎮衛生院短期內迅速恢復服務功能,步入發展的快車道。1—11月份,12所衛生院門診量達到32.8萬人次,業務收入4360萬元,分別是承辦幫扶前的18.5倍、21.7倍,8月份,省委調研組來我縣進行了專題調研,對該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以“城鄉衛生協調發展的新探索”為主題形成調研報告呈送省主要領導參閱。三是推進實施雙提工程。以提升村衛生室服務能力和裝備水平為目標,大力加強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積極推進示范村衛生室創建工作。投資60余萬元,為村衛生室補充配備診斷桌椅、觀察床、電子血壓計、體溫計等設施設備2132臺(件)。依托省鄉村醫生在崗培訓系統,積極實施鄉醫培訓行動,全縣927名鄉醫輪訓一遍,人均學習超過120學時。
(六)深入實施衛生惠民工程
一是深入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目前,已經完成2013年籌資任務,全縣累計參合人數524797人,參合率100%,人均統籌標準提高到350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280元,個人繳納70元)。今年1-11月份,累計補償合作醫療費用15928.05萬元,受益群眾390170人次,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比達到77%,位居全市首位。二是深入開展農村兒童重大疾病保障工作。擴大農村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范圍,對5種兒童重大疾病(先心病、白血病、單純性唇裂、腦癱、血友病)和8種成年人重大疾病(宮頸癌、乳腺癌、血友病、重性精神病、終末期腎病、艾滋病機會性感染、耐藥性肺結核、器官移植抗排異治療)患者實行醫療救助,其中,先心病全額免費,其他病種新農合報銷75%以上,確保群眾受益最大化。截至目前,共救助重大疾病患者884例(其中,先心病19例,其他病種863例),累計減免各項醫療費用8063872.43萬元。三是積極推出衛生短信服務平臺。結合工作實際,與移動通訊公司聯合,利用短信方式,每月為群眾提供衛生資訊服務,提高群眾健康防護意識,截至目前,累計發送短信80萬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