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美麗校園工作匯報
時間:2022-04-15 03:08:51
導語:創建美麗校園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立中學創建于1974年,現有72個教學班,4100余名學生,先后被評為省首批重點中學、省第二批現代教育示范學校、省人民群眾滿意學校、省綠化先進單位,連續三屆被評為省文明單位。
學校現有教職工254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16人,中共黨員68名。學校2008年被評為市“安全文明校園”;2010年被省教育廳授予“十一五”全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先進單位稱號,在省中小學圖書館等級評定中,校圖書館被評為一級圖書館;2011年獲省教育系統“提升質量年”活動先進單位稱號;2012年獲省第四屆全民健身運動會體育道德風尚獎,同年在省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獲中學甲組(聲樂)二等獎。
整個校園綠樹成蔭,主干道路面刷黑,并重新配備了微機室、科學實驗室、圖書室等專用教室,有400米跑道的塑膠運場、供三千人以上學生集會的大禮堂,班班通實現全覆蓋,設備完好率達95%。學校教學質量不斷攀升,2011年至今有8人考上清華北大,且連續多年考取市文科狀元,特別是今年兩人考取清華大學,一人考取北京大學,創縣立中學新高。
一、加強組織建設,有序推進校園建設。
學校行政班子有這樣一個共識:幽雅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將環境建設上升到環境育人的高度,學校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非常重視,成立了創建“美麗學校”領導小組,校長趙秋明同志任組長,將創建“美麗校園”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學校還設一名副校長(李濟綿副校長)專管環境建設、規劃、督辦等。創建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制定了具體可行的創建規劃,細化學校環境教育內容和實踐活動,做到組織、計劃、人員、經費四落實;并經常行地召開行政例會,研究創建工作,避免建設的短視和盲目現象。政工處、學生會則負責組織開展美麗校園的各項德育活動,形成全員共建的良好態勢。
二、精心布局、重新規劃,提高環境育人水平。
學校創建四十年來,在一代代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園環境不斷改觀,如今的校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全校充分考慮四季差異,進行植物的合理搭配,滿足“春有花、夏有蔭、秋有實、冬有綠”的要求,綠化面積近67畝,綠化覆蓋率高達46%。今天步入校園,讓人眼前一亮:潔凈靚麗的教學樓,寬闊筆直的刷黑路面,搖曳生姿、蜂蝶翩翩的樓前綠地,雅致寫意、古色古香的樹下小花壇,組成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一切都顯得那樣的和諧和自然。目前學校設施良好,規劃合理,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有合理劃分,互不干擾。做到一班一間教室,每間教室基本達到《農村普通小學生校建設標準》,一人一套課桌椅,講臺完好干凈整潔。學校配備齊全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美術、音樂、體育等學科儀器,運動設施良好,有田徑場、籃球場、單杠、沙坑等運動設施。學校配有電子閱覽室,普及了多媒體班班通設備,為每位教師配備了手提電腦。學校圖書館圖書達到人均50冊,并經常組織開展讀書活動。
“務實、求精、倡美、創新”的校訓凸顯在教學大樓的外墻上,“立志、守紀、勤學、善思”的學風,“敬業、奉獻、嚴謹、高效”的教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剪影、可圈可點的學生范文、字畫張貼在香樟樹下的文化櫥窗內。
讓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是我校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我校注重學校人文景觀建設,重視校園門廳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辦公室文化、宿舍文化和食堂文化建設,做到主題突出,雅致溫馨。教學樓的走道上及所有教室內,都貼滿了各類名人名言,安全警示標語等,而且精心設計,做到每層一個主題。比如實驗樓前的十尊中外名人塑像前總是有一批批學生駐足觀看,體現傳統文化的“二十四孝圖”“正氣浩然文天祥浮雕”“感動中國人物事跡”,這些宣傳牌時刻激勵著學生盡孝、惜時、守紀、團結、奮進。它不僅給緊張的校園生活增添了亮色,而且對規范師生言行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重視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不斷凈化學校環境。
我校把環境衛生教育與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機結合起來。校長助理周小明分管政工、宣傳工作,在晨會、國旗下講話時間有一個永恒的主題就是“美麗校園、清潔校園”工作的布置、落實情況。學校注重綠色節能環保宣傳,有節水、節電等提示牌或警告牌,有固定的環境教育宣傳標語,廣播站、圖書室、閱覽室有環保宣傳資料。我們力爭讓每一位師生都能了解創建活動的具體內容及意義,并內化為師生的自覺行動中來。
在綠化美化校園的同時,還重視凈化。我校清潔衛生要求一天三掃,每塊清潔區小到一塊玻璃都要求細化到人,承包的好處不言而喻。我校衛生打掃已逐漸形成規范,教室課桌椅的擺放,教室內和走廊天花板的蜘蛛網的清掃,墻面污垢的去除,地縫的雜草,都要一一清理,不留半點衛生死角。在我校,教室、宿舍、清潔區的清潔衛生情況每天一檢查,不僅及時公布在校門前的通告欄里,而且與班級量化分掛鉤,也與班主任績效、評先評模掛鉤。這樣,檢查督促相結合,最終達到校園美化的目的。
在環衛保持方面,我校有這樣兩個做法:一是開展“彎腰行動”,倡導師生隨時撿起校園內的垃圾雜物,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彎腰撿垃圾的良好習慣,做到心中有自己,心中有學校,共建美麗校園;二是增設固定的“文明督查崗”,每個清潔區課后都有專人站在固定崗標志牌下督查清潔衛生、瘋趕打鬧現象,這樣一舉兩得,衛生、安全都能得到落實。
學校寄宿設施良好并配有相應的文化布置。學校政工處、總務處還召開每年一期的“寢室內務整理大賽”,加強了學生的自律意識和習慣意識,使“凈化、美化、綠化”校園的意識深入人心,校園環境美麗的同時也潔凈了學生心靈,可以說與養成教育相得益彰。
四、發揮多渠道教育功能,環境教育深入人心。
學校制定有學科教學滲透環境教育的制度,把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愛護美好自然的情感作為新課程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重要目標之一,每學年能開展一次全校性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或運動會。素質教育活動有序開展,效果良好,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基,為提升全縣教育教學質量蓄力。
學校還扎實開展了師德師風大評議活動,把井岡山精神、廬陵文化、經典文化及地方文化等融入到學校德育工作中,形成了本校的廬陵文化德育特色和品牌。我們將對學生的環境意識的教育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有良好的環境意識,教師的衣著也符合職業規范。還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衛生日等環境紀念日契機開展教育活動,讓全校師生通過對環境紀念日主題的了解、學習,增強師生環保意識。學校每個班級每學期都要舉行環保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我們將借這次創建美麗校園為契機,繼續推進美麗校園創建工作,將創建美麗校園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學校改革發展大計之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充滿無窮活力和魅力的縣立中學,必將承載著近四十載的深厚文化與歷代廬陵人的夢想,乘風破浪,揚帆遠航,駛向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