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匯報
時間:2022-10-31 02:45:45
導語:鎮精準脫貧攻堅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7年-2020年,區對口扶持鎮精準脫貧攻堅,為區加深對鎮的了解,科學決策幫扶事宜,實現幫扶成效最大化,現將我鎮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精準脫貧工作情況
(一)全鎮基本情況。鎮2015年底由鄉和鄉合并而成,位于縣城郊區,分別與本縣5個鄉鎮(街道)比鄰,與省來縣2個鄉鎮接壤,既是城郊鄉鎮,又是省際邊界鄉鎮,鎮政府距縣城7.5公里。鎮域面積121平方公里,轄19個村和2社區居委會,共有3.03萬人,有9個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26戶6425人(動態數據)。
(二)致貧主要原因。一是人均耕地較少。全鎮耕地面積24988畝,人均耕地0.82畝,人均種植收入只有2000元。二是勞動能力不強。現有勞動力1.8萬人,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部分勞動力身體素質不太好,創業創收能力不強。
(三)脫貧工作規劃。
1、脫貧目標。一是貧困戶脫貧。力爭除社會兜底戶以外的貧困戶2017全部脫貧(2014年-2016年已脫貧2386人,2017年脫貧933戶3597人(動態數據)),確保“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即所有脫貧戶人均收入超過貧困線(其中超過貧困線1000元以內貧困戶占10%、超過1001-2000元戶占30%、超過2001-3000元戶占40%、超過3001元以上戶占20%);所有脫貧戶不愁吃、不愁穿;所有脫貧戶子女完成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二是貧困村退出。2017年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確保“兩完善、一達到、一控制”,即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完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貧困發生率控制在2%以內。2018年-2020年對脫貧戶和已退出貧困村全面鞏固。
2、幫扶措施。一是產業幫扶。每個村(社區)確立1個主導產業,辦1個示范園(點),支持企業、專業合作社、大戶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對貧困戶人均投入產業幫扶資金2000元。每個貧困村投入產業發展資金270萬元。二是醫療救助。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繳農合費用,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85%,重大疾病個人自付費用無力承擔的全額救助。三是教育助學。對所有貧困戶適齡學生予以資金幫扶,每年幫扶學前兒童1000元、小學生1500元、初中生2000元、高中生2500元,大專、本科新生一次性幫扶3000元、5000元。四是勞務輸出。提供免費勞動技能培訓,提供就業信息,每人提供交通補貼和穩崗補貼2000元。五是易地搬遷。對住房處于“兩不通”(不通路、不通水)或地質災害點的74戶301人(動態數據)實行易地扶貧搬遷,2017年全部完成。六是危房改造。對1183戶(動態數據)貧困戶的危房實施改造,D級危房予以新建,其他級別危房予以修繕,2017年全部完成。七是生態補償。10543畝生態林每年每畝補助14.5元,從貧困戶中聘請護林員55人,年工資1萬元。八是金融幫扶。給貧困戶授信5萬元,可貸款3年自主發展,財政貼息;也可入股惹巴拉開發公司3年,每年分紅2000元,由公司償還本息。九是社會兜底。對無法脫貧的142戶427人實行兜底,每人每月220元。十是完善公共服務。每個村(社區)投入100萬元新建村級公共服務平臺(含村部、文化廣場、圖書室、醫務室、電教室、籃球場等),2017年全部完工。新建1所幼兒園和1所醫院,擴建1所學校。十一是完善基礎設施。每個貧困村投入270萬元,非貧困村(社區)投入100萬元,用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全部完工。十二是駐村幫扶。每個村(社區)派駐1個工作組,主要負責整村(社區)的扶貧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資料匯總和對結對幫扶干部的管理。十三是結對幫扶。每戶貧困戶安排1名干部結對幫扶,每月上門幫扶交流溝通不少于2次,全年不少于30次。發動企業、合作社、大戶、“兩代表一委員”、社會人士重疊結對幫扶200戶以上。
(四)脫貧有利因素。一是經濟發展有一定基礎。鎮經濟發展居全縣中上游,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2元,比全縣人均7632元高260元,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養殖、商業、務工。二是基礎設施有一定支撐。境內有2條二級路、1條國道、2條省道貫穿19個村(社區),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所有村(社區)都完成了農網改造,絕大部分農戶通了自來水(未凈化)。三是資源開發有一定潛力。全鎮生態資源豐富,與縣內幾大景區在同一交通線上,生態旅游有發展潛力。中國消費寶集團投資2億元開發含鍶弱堿性礦泉水,擬于2017年建成投產,預計年產值2億元。如資源成功開發,可帶動就業,增加收入。
二、請求區支持事項
(一)支持主導產業發展。
1、請求支持百合產業發展。百合是鎮優勢產業,種植面積穩定在1.6萬畝,有1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百合加工),有7個百合銷售專業合作社,67個百合加工點,是全縣百合交易中心,年交易額6億元以上。一是百合產業示范園建設。該項目集加工、倉儲、交易、展示、物流等于一體,投資1.4億元,占地300畝,選址鎮村,請求區在規劃設計、土地報批等方面的協調上予以支持,力爭2017年完工,建成全國最大的百合交易中心,建成后在資本和企業引進上大力支持。二是百合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該項目投資0.6億元,請求區在規劃設計上予以支持,推動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三是喜樂百合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該公司是我鎮唯一的1家省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請求區在技術上予以支持,拓寬其生產領域,發展成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四是百合打開長沙銷售市場。百合在長沙的銷售份額很小,請求區支持百合產品與區各超市、農產品銷售專業市場的直接對接,逐步拓展長沙銷售市場。
2、請求支持旅游產業發展起步。鎮庫區、龍潭河流域、沙子坡林場三大板塊生態資源豐富,目前已有社會資本進入開發,但規模較小,請求區在資源評估、規劃建設上予以支持,實現旅游產業發展起步。
3、請求支持縣工業園新區落戶。我縣原工業集中區已不能滿足工業發展需要,擬新選址建工業園新區。目前縣初步選址有3處,我鎮紅石村最有競爭力,請求區支持我鎮向縣爭取落戶鎮。
(二)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1、請求支持小城鎮建設。鎮是我縣唯一的衛星鎮,已納入縣重點小城鎮建設體系。一是至縣城道路。該道路長7公里,寬18米,投資1億元。請求區在工可批復、初設、土地報批等方面的協調上予以支持。二是集鎮擴容改造。2017年投資200萬元改造1條街道1公里,投資580萬元實施2條街道房屋立面改造,投資100萬元新建1個文化廣場,投資50萬元新建1座鎮公交車站,投資150萬元新建2個垃圾處理中心,請求區全額援建。2018年-2020年投資4000萬元新建2條街道2公里,請求區在土地報批協調上予以支持,并支持部分資金。
2、請求支持幫扶村建設。2017年投資300萬元新建紅石、坡腳、歐溪3個村級公共服務平臺,請求區全額援建。2017-2018年投資400萬元硬化歐溪、紅石、坡腳3個村組級公路、戶間道15公里,請求區全額援建。
(三)支持民生事業發展。
1、請求支持教育事業發展。一是鎮中學擴建。鎮中學擴建工程投資460萬元,2017年完工,請求區在規劃設計上予以支持。二是提高教育質量。鎮共有公立中學2所、小學2所、幼兒園1所,教學質量不佳,教育經費緊缺,請求區在教學管理、師資培訓、對口支教和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三是資助貧困學生。請求區發動慈善機構、社會愛心人士每年資助100名貧困學生。
2、請求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一是鎮中心醫院新建。項目投資850萬元,2017年動工,2018年完工,請求區在土地報批協調上予以支持。二是提高醫療水平。鎮中心醫院、醫院、各村衛生室醫療水平不高,請求區在醫生進修、專家巡診、對口坐診、遠程診療等方面予以適當支持。
(四)支持人力資源開發。
1、請求支持勞務輸出。鎮貧困家庭外出務工1147人(動態數據),年人均收入3.5萬元,只要1人務工可全家脫貧。請求區為鎮有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實施免費培訓并提供優質就業崗位。
2、請求支持干部隊伍建設。一是選優配強派駐工作組。請求區在派駐工作組人員中安排規劃建設領域、旅游領域、工業經濟領域的干部各1名并在我鎮黨委政府掛職任班子成員,彌補我鎮班子知識結構缺陷,幫助指導我鎮推動相關工作開展。二是接受干部掛職鍛煉。請求區每年接受鎮一定數量的鎮村兩級干部掛職鍛煉,接受新理念,學習新的方法,借鑒新的經驗,以全面提升我鎮干部能力素質,提升我鎮工作水平。
(五)支持建立對口幫扶制度機制。
1、請求建立領導視察機制。請求區領導來鎮視察工作,主要領導4年內最好確保1次,分管領導最好確保1年1次。
2、請求建立定期研究對口扶持工作機制。請求區1年最好確保研究2次對口扶持工作(年初制定規劃1次,年末驗收考核1次),重大工作適時研究,最好確保1年聽取1次鎮工作匯報。
3、請求建立全覆蓋幫扶機制。請求區對鎮21個村(社區)全覆蓋幫扶,下轄鄉鎮(街道)2017年對口幫扶18個村,每個村幫扶資金100萬元(資金可沖抵區4000萬元總量)。
4、請求建立資金管理制度。請求區出臺對口扶持鎮資金管理相關辦法,以區或派駐工作組為主,鎮協助,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和發揮效益。
5、請求建立派駐工作組管理考核制度。請求區出臺派駐工作組的管理、考核等相關制度,以區為主,鎮協助。
三、鎮承接區對口扶持工作打算
(一)目標。
1、實現跨越。鎮主動作為,在區的扶持下,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2017年全面脫貧,2020年同步實現小康。
2、成為標桿。鎮積極配合,使區援建項目和對口幫扶工作進度最快,形象最佳,效果最實,口碑最好,成為長沙市17個對口幫扶單位中的標桿。
3、樹立豐碑。鎮認真參謀,使區援建的每一項目和對口幫扶的每一項工作都成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加大宣傳,讓人民永遠銘記區的恩情,在人民心中樹立一座區真情幫扶的不朽豐碑。
(二)措施。
1、專班對接服務。鎮組建專門的工作班子,承接好區的對口扶持工作,確保工作落到實處。為區派駐工作組搞好服務,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堅決確保隊員生活不出格,安全不出事,工作不筐瓢。
2、承擔常規工作。扶貧和援建項目的一般性常規工作一律由鎮工作人員承擔,切實為區派駐工作組減輕工作量和工作壓力,確保工作組集中精力抓大事。
3、全力優化環境。鎮全面承擔區援建項目的環境優化工作,確保進度、質量、安全、廉潔萬無一失,樹一流形象,出一流成效。
4、援建項目冠名。凡是區全額或者部分出資援建項目均在建筑物顯著位置標識“長沙市區援建”,無法標識的一律用“”冠名,如“街”等。
5、強化輿論宣傳。鎮協調縣、州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區領導的關心、人民的真情、隊員的付出、資金的投入、項目的建設、工作的成效等。配合區做好長沙方面及更高層次媒體的宣傳工作。
- 上一篇:街道2017文明創建工作計劃
- 下一篇:糧食局駐村幫扶和群眾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