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攻堅戰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14 02:58:13
導語:現代農業攻堅戰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鎮圍繞“鞏固優勢、集約經營、創新模式”的產業發展思路,全力打好現代農業攻堅戰,現將工作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鎮位于縣城南部,國土面積158平方公里,轄8個村2998戶11655人。截止目前,全鎮產業總體規模9.5萬畝,其中臍橙種植面積1.54萬畝,刺葡萄1300畝,毛竹6.7萬畝,苗木5220畝,茶葉2320畝,蔬菜800畝,草莓、火龍果等其他產業2900畝,實現戶均31畝,人均“半畝苗、兩畝果、五畝竹”,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9000元。
二、主要做法
(一)保住一大核心產業。2013年底,全鎮臍橙種植面積2.2萬畝123萬株,果農2130戶,占全鎮戶數的71%,基本上戶戶有果園,家家有臍橙,是全鎮群眾致富的核心產業。受柑橘黃龍病影響,2013年全鎮砍除黃龍病樹13.3萬株,2014年全鎮砍除黃龍病樹25.3萬株,2015年全鎮砍除黃龍病樹18.7萬株,2015年全鎮砍除黃龍病樹11.2萬株,累計4年砍除病樹68.5萬株,大田育苗、失管半失管果園清理率達到100%。主要做到“四個強化”即一是強化干部包干。全體鎮、村干部每人包干20戶以上果農,要求熟悉包干果園位置、面積、株數,并負責提供政策宣傳、病樹普查、砍樹包扎、指導轉產“一條龍”服務。二是強化聯防聯控聯治。全鎮成立8個黃龍病防控理事會,每年召開1次果農大會和春夏2次專家授課,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防控措施、統一防殺時間,充分調動群眾聯防聯控聯治積極性。三是強化宣傳發動。通過懸掛橫幅標語、印發防控知識手冊、致果農的一封信、防控知識廣播等多種方式,使黃龍病危害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四是強化技術升級。建成8個黃龍病防控示范基地,4個假植苗木大棚基地,通過組織果業專家、產業大戶現場培訓,引導果農科學合理打藥,改進生態栽培技術,規范徹底清理病樹,及時補種脫毒苗木。
(二)打造六大特色產業。以合作社+基地建設為載體,搭建特色產業平臺,建成6個共6720畝龍頭合作社,10個共4100畝產業基地,形成臍橙、刺葡萄、毛竹、苗木、茶葉、蔬菜等六大特色產業,一是大力發展刺葡萄產業。建成石底河、義安、穩下3大刺葡萄基地,帶動400余戶農戶種植刺葡萄。二是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引入全省唯一家以盆栽蔬菜為主業的龍頭企業——新余市菜藝現代農業科技公司,在義安里投資3300萬建設300畝無土盆栽蔬菜基地。三是大力發展毛竹產業。在長河壩村組建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涉及毛竹面積5200畝,由全村農戶參股經營、管理,長興竹產業合作社獲得“國家示范農民合作社”榮譽。
(三)突出三類模式創新。通過機制模式的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規模化經營。一是創新利益鏈接機制。通過土地流轉和基地建設,按照“合作社+基地+企業+農戶”、“土地入股分紅”等模式,農戶除了可獲土地租金外,還可以資金、技術入股,每年獲得利益分紅,并安排在基地務工,獲得多種收入。二是提供土地流轉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政府主導、農民主體,流轉土地3000余畝,將土地全部平整到位后,再引進企業、合作社進駐,有效提高開發效率,促進規模化產業開發。三是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投資15萬元建成鎮電商服務中心,開設電商服務站6個,與80戶種植戶、5個合作社簽訂代購代銷協議,銷售土特農產品2.7萬余斤,為農產品銷售打開了新的渠道。
三、主要成效
(一)群眾收入穩步增加。通過高壓防控柑橘黃龍病,鞏固優勢特色產業,積極轉型新型產業,全鎮產業整體規模穩中有升,受臍橙收購價大幅上漲的影響,農民收入基本做到“減產不減收”,加上新開發產業逐漸產生效益,農民群眾收入總體實現增長,各產業基地主動對接貧困戶,直接帶動88戶300余人脫貧致富。
(二)農業結構繼續調優。通過引入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現代化、標準化基地,進一步帶動群眾改善品種結構,優化栽培模式,提升技術水平,開發鷹嘴桃、火龍果、藍莓、草莓、食用菌、楊梅等10余種新型種植業和石蛙、蜜蜂、山羊等特種養殖業,同時延伸了產業鏈條,實現了石底河村“紫金珠”葡萄酒注冊品牌并上市銷售。
(三)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在發展農業產業的同時,加快融入二、三產業“接二連三”,打造茶文化公園、四季果園、刺葡萄采摘園等多個旅游項目,開辦溫泉農村等6家農家樂,進一步拓寬農民致富渠道。
- 上一篇:財政局人才工作情況述職報告
- 下一篇:生態文明建設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