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局脫貧攻堅工作匯報

時間:2022-08-27 09:48:58

導語:發改局脫貧攻堅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改局脫貧攻堅工作匯報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縣深入貫徹落實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惠民實事來抓,在扶貧開發工作上早部署、重行動、抓實效,通過“十個持續”,確保精準建檔、精準施策、精準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較好成果,現將2016年-2019年具體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具體工作情況

一是領導帶頭、強化擔當,持續加強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以鄉鎮為單位成立14個脫貧攻堅作戰指揮部,由19位包保縣領導任總指揮、鄉鎮主要領導任副總指揮,全力打造上下聯動、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召開縣委理論中心組會議,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開展全縣“兩不愁三保障”沖刺清零行動和村莊清潔百日攻堅行動,將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制定《縣關于扎實開展三級黨政主要領導遍訪貧困對象的行動方案》,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深入貧困村、貧困戶,聽取意見建議,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努力辦實事。強化執紀問責,縣紀委監委主要領導堅持做到“五親自”:親自掛帥指揮、親自約談提醒、親自部署專項工作、親自審批問題線索、親自督導扶貧重大案件處理,身先士卒推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治理工作。結合機構改革,重新調整脫貧攻堅包保任務分工,實現27個縣級領導親自掛帥,84個包保部門持續幫扶。完善包保幫扶機制,細化工作責任,明確包保任務,形成“黨政協同、部門聯動、領導垂范、合力攻堅”的良好局面。選派18名第一書記深入基層,36個駐村工作隊員跟進配合,嚴格落實“五天四夜”、周六周日值班工作制度,采用釘釘考勤簽到、不定期夜訪檢查、電話巡查、下發通報等方式,推進駐村工作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二是激發動能,優化布局,持續推進扶貧項目建設。實施扶貧項目78個,其中,產業扶貧項目48個,基礎設施項目12個,雨露計劃項目7個,危房改造等其他項目11個。制定《縣產業精準扶貧規劃(2019-2020)》,結合我縣自然資源優勢,聚焦“食用菌、苗木、特色養殖、光伏、農機”五大產業。依托佰晟源、聚鑫源等農業龍頭企業,采取入股分紅、委托經營等方式,實施食用菌項目5個。利用光照充足、水土肥沃等有利條件,種植果樹苗、中藥材、大榛子等苗木,同時兼種西瓜、毛豆等經濟作物,發展林下經濟,實施苗木項目5個。重視能人帶頭、科學養殖作用,發展黃牛、生豬、梅花鹿養殖,實施特色養殖項目10個。突出打造村部分布式“光伏扶貧”亮點,目前已在12個鄉鎮,實施了18個光伏發電項目,安裝電站189個,容量2838千瓦,全部實現并網發電。推廣農機租賃,避免設備沉睡,實施農機項目5個。切實抓好項目庫建設工作,積極組織謀劃扶貧項目,在前期論證充分、科學合理、群眾認可、效益可觀,各項數據準確的前提下,履行入庫程序。目前我縣脫貧攻堅項目庫儲備扶貧項目97個,其中產業項目59個,基礎設施項目34個,教育(補助)培訓項目4個。遴選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238人,為貧困戶宣講產業扶貧政策,科學選擇產業,協調建立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已有109人開展工作,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目前項目收益已覆蓋1647戶3558人,貧困人口人均增收約700元。危房改造、農村飲水工程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扶貧項目均按照規章制度有序推進。

三是高效利用,注重監管,持續監督扶貧資金管理使用。嚴把資金監督關口,縣2016-2019年扶貧項目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606萬元,其中2016年投入1165.5萬元,2017年投入1726.5萬元,2018年投入2180.5萬元,2019年投入1533.5萬元。堅持將資金用在刀刃上,將扶貧資金向貧困村貧困戶、產業扶貧等方面傾斜,真正做到扶貧資金使用“投入實、資金實、到位實”。2019年上半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實際支出進度為56.11%,在非片區縣排名第四。共發放扶貧小額信貸54筆,157.35萬元,未出現逾期情況。結合我縣實際,制定《縣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實施細則》,嚴格執行扶貧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確保扶貧資金使用公開透明,保障社會和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發揮審計、紀檢、財政、扶貧等部門的作用,采取聽取工作匯報,深入項目實施村,實地察看項目實施情況,與村干部和貧困戶交談等方式,對扶貧項目、扶貧資金全程監督,為扶貧攻堅工作保駕護航,確保扶貧資金發揮到位。

四是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持續強化脫貧攻堅政策執行。按照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制定《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關于印發<縣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的通知》(東脫組發〔2019〕7號),制作日歷、宣傳單等宣傳資料,匯總健康扶貧、雨露計劃、產業扶貧等政策,提高貧困戶政策知曉率,目前為扶貧干部、貧困群眾發放各類宣傳手冊、宣傳單約1萬份。實現家家戶戶至少有一個會表述、能算賬、懂感恩的明白人,在全社會營造“安貧可恥,脫貧光榮,團結一心,共奔小康”的氛圍。打好“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殲滅戰,強力推進危房改造和彩鋼房改造工作。對554戶危房貧困戶進行危房改造;實施扶貧公租房解決無房戶住房問題64戶;通過政府兜底方式解決彩鋼房貧困戶住房問題57戶。強力推進安全飲水工作。投入2000余萬元,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69處,覆蓋12個鄉鎮、13個村、71個組。6月初,對全縣貧困戶進行水質檢測,對檢測不達標的貧困戶,由鄉鎮負責為貧困戶打深水井,徹底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強力推進教育扶貧工作。投入資金1882萬元,為2所農村薄弱學校改造校園校舍等基礎設施。落實“兩免兩補”政策,發放“雨露計劃”補助72.3萬元。強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新農合參合率達100%。鄉、縣、市、省四級住院報銷比例分別達到95%、85%、65%和60%。強力推進兜底保障工作。實現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兩線合一”,提高了農村五保供養標準,貧困戶享受低保1212人,享受特困供養163人。強力推進交通扶貧工作。貧困村通公路里程214.6公里,上半年新增34.8公里。強力推進就業扶貧工作。2019年“春風行動”期間共組織專場招聘會19次,發放材料9萬余份,免費服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50人次。

五是夯實基礎,動態調整,持續聚焦貧困人口建檔立卡。聚焦程序精準。嚴格按照精準識別、精準退出要求,認真核查、規范程序、嚴守標準,集中力量進村入戶,走訪調研,保證貧困戶進入、退出的真實性、合理性,把好識別、退出關口,堅決做到符合標準的一戶不漏、不符合標準的一戶不進。聚焦檔案精準。加強檔案科學化管理,貧困戶申請書、貧困戶信息采集表、扶貧手冊和民主評議、公示公告等相關資料及時歸檔,做到信息完備、數據精準。聚焦“一戶一檔”精準。強化一戶一檔工作,做到貧困戶信息卡、健康扶貧、幫扶工作等材料齊全;教育扶貧、兜底保障、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全部上墻;戶籍信息、收入支出、幫扶措施等內容清晰明了。聚焦宣傳精準。面對面跟貧困戶宣傳扶貧政策,將建檔時間、脫貧時間、識別標準、退出標準等宣傳講解到位。

六是穩定脫貧,志智雙扶,持續完善扶貧長效機制。建立穩定增收機制。發展蛋鴨、大鵝等庭院養殖項目,并統一回購,保證銷量。建立扶貧扶志機制。制定《縣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的實施意見》,大力弘揚“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滴水穿石”“弱鳥先飛”“自力更生”等精神,幫助貧困群眾擺脫思想貧困、樹立主體意識,切實喚醒貧困群眾主動脫貧意識。建立監督調研機制。明確黨政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層層落實責任,強化精準扶貧工作的考核監督力度,采取邊監督、邊反饋、邊整改,不使監督程序走過場,防止形式主義。建立宣傳帶動機制。制作微視頻專題片、懸掛固定標語及條幅、組織文藝演出,抓好“自強、誠信、文明、感恩”四項教育。開展“最美扶貧人”“最美扶貧標兵”評選活動,共評選出“最美扶貧標兵”15人、“最美扶貧人”90人。建立人居環境統籌機制。將貧困村、貧困戶人居環境建設納入到全縣農村環境衛生當中,瞄準“五美”“五凈”目標,雇傭貧困勞動力作環衛工人,完善人居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強力幫扶機制。2018年深入實施脫貧攻堅“百日會戰”,積極開展幫扶對接、入戶走訪,由單純的“送”轉變為實在的“幫”。2019年開展“吃團圓飯、嘮家鄉嗑、過幸福年”活動、“結對百村千戶,助推鄉村振興”春季植樹活動、“粽味飄香,溫情送暖”等幫扶活動,讓貧困群眾真切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和關懷。

七是深化教育,完善管理,持續強化黨建促脫貧。研究制定了《關于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始終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教育培訓核心內容,納入全縣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19年舉辦了1期駐村干部、村干部脫貧攻堅培訓和1期縣管領導干部輪訓暨“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2期培訓共計1400余人次。堅持“五加強一提質”的工作思路,切實加強駐村干部管理。即:加強組織領導。召開駐村干部黨委會議5次,及時研究解決駐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加強日常管理。制定《縣駐村干部管理辦法(試行)》,從嚴加強駐村干部管理,累計下發通報12期。加強教育培訓。制定《2019年縣駐村干部培訓工作計劃》,舉辦全縣村干部、駐村干部集中培訓班,適時組織域外培訓,先后赴河南濮陽、安徽合肥、延吉和龍等地學習先進經驗,開闊視野。同時,持續深入推進“第一書記代言”,開展“第一書記代言”產品省外行活動,切實推動第一書記走向市場、熟悉市場,提高扶貧工作能力和成效。加強駐村保障。研究解決統一駐村干部食宿補貼標準。組織派出部門為駐村工作隊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加強督查考核。定期組織開展駐村干部年中、年度考核,2018年共評定出“好”等次第一書記7名,“較好”等次11名。

八是巡檢齊動,步步緊逼,持續杜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充分發揮信訪主渠道作用,綜合利用信、訪、網、電、微等多種方式,廣泛收集扶貧領域作風問題線索。堅持主動出擊、全面摸排,采取查閱賬目、入戶核對等方式,深挖問題線索。堅持常規巡察與專項巡察相結合、拉網式巡察與交叉互察相結合,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把巡察探頭延伸到各個方面、各個領域,提高發現問題能力。結合縣委開展的三輪常規巡察。一輪扶貧領域專項巡察、一輪交叉巡察以及縣紀委聯合相關部門開展的交叉互檢、專項檢查和督查工作,把扶貧領域作風和腐敗問題列入巡察的重點內容,廣角度收集問題線索。開設扶貧領域信訪舉報件處置“綠色通道”,定期對信訪舉報問題進行梳理排查,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針對當前扶貧工作中存在的“過度留痕”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傾向,深入開展自查自糾,堅決糾正工作“重留痕輕實績”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轉變工作作風。除迎接上級檢查需準備的材料外,一律取消留痕。

九是緊盯問題、即知即改,持續抓好巡察反饋問題整改。扎實做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整改“后半篇文章”,把2019年作為“脫貧攻堅問題整改年”,共召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等各類會議5次,專門學習傳達省市整改會議精神,安排部署整改工作。雖然中央巡視和國家考核未到我縣開展工作,但經過認真對照問題找差距,仍梳理出10個方面20個具體問題。成立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對標對表、夯實責任,分別制定整改方案和責任清單,細化52項整改措施,實行雙周調度,確保問題及時整改到位。目前,全部整改完畢。

十是對照指標,凝聚合力,持續夯實脫貧攻堅工作效果。我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1647戶3558人,已脫貧2049人。脫貧的貧困戶在年人均純收入、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安全飲水、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養老保險等七項指標已實現達標。我縣共有貧困村18個。貧困村退出16項指標均達標。著力開展消費扶貧、志愿扶貧等,凝聚社會合力。堅持貧困村與電商扶貧相結合。利用“供銷e家鄉村第三屏”、微信、支付寶等手段實現網上支付、充值、交費、訂貨等便民服務,解決農村電商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鎮今勝村和仁義村兩個貧困村,利用鎮政府提供經營場所,設立電商綜合服務站點直營點,幫助當地村民網上銷售農民畫、黑木耳、大米等特色產品。堅持庭院工程與消費扶貧相結合。大力發展小庭院、小養殖、小作坊、小買賣“四小工程”,特別是幫助貧困戶發展進入門檻低、市場風險小、增收效果好的庭院養殖項目,以部門、企業統一回購、推廣銷售等消費扶貧方式,保證產品銷路,促進貧困戶持續增收。堅持社會團體與志愿扶貧相結合。我縣共有紅十字會志愿者服務團隊和“愛在鹿鄉”志愿服務團隊,2個團隊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慰問貧困戶等方式,開展志愿扶貧。

三、存在問題

一是貧困戶自主脫貧內生動力不強。有的貧困戶存在攀比、等靠心理,過于依賴外界幫扶,有的甚至為了持續享受扶貧政策而不愿意脫貧,扶志工作還有待加強。二是貧困人口兜底保障壓力較大。有些貧困戶年齡較大,既普遍缺乏勞動能力,又體弱多病,健康扶貧和政策兜底保障扶貧壓力較大。三是“邊緣戶”認可度、滿意度還不高。全縣排查出“邊緣戶”172戶,收入偏低、生活較差,與貧困戶間存在政策差異,對扶貧工作認可度和滿意度不高。四是扶貧產業項目制約因素多。扶貧產業項目所用的資金為財政專項資金,保值增值要求嚴,需要兼顧長期效益和短期幫扶,謀劃起來難度較大。而目前實施的扶貧產業項目多為種養項目,受市場波動影響大,周期長、見效慢。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切實提高思想認識,狠抓脫貧攻堅不放松。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把脫貧攻堅作為當前最緊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全力以赴把問題解決好,把措施落實好,把工作提升好。堅決克服“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心理,做到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不摘,圍繞打好兩不愁三保障沖刺清零“五大戰役”,繼續抓好剩余貧困人口脫貧工作。二是堅決抓好問題整改,確保扶貧領域問題徹底清零。抓好總結驗收,確保質量標準。對已經完成整改的具體問題逐一“過篩子”,確保改到位、改徹底,全面做好各項整改任務材料收集整理、分類歸檔工作。對問題整改舉一反三,深入徹底,既要找準問題癥結,更要剖析問題原因。在抓長抓細抓實上繼續下功夫,認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快形成整體配套、嚴密完備、更加完善的制度體系,打牢脫貧攻堅制度基礎。三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在提高脫貧成效上狠下功夫。成立“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專項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七個推進組,統籌安排、協同推進、加強調度。緊扣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重點問題,抓緊查準核實,著力補齊短板,全面提高脫貧質量。對于已退出的貧困村和脫貧的貧困人口,繼續“扶上馬、送一程”,建立穩定脫貧和防返貧長效機制。對非貧困村貧困人口政策支持,統籌好資金、項目的均衡配給,把握好效率和公平。對“邊緣戶”通過思想宣傳、逐戶算帳、政策解釋等措施,使其“認賬”,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徹底消除“邊緣戶”的思想疙瘩和攀比想法。將脫貧攻堅成果惠及更多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