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局被動房考察報告
時間:2022-01-27 10:56:08
導語:住建局被動房考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縣長指示,我局于11月9日至13日,由一名副局長牽頭,組成專門的考察組,專程到省建筑科技研發(fā)中心考察“被動房”項目。現將考察情況匯報如下:
一、“被動房”的概念
“被動房”的概念始于上世紀80年代德國,最初指不用主動采暖和空調系統(tǒng)就可以維持室內舒適溫度的建筑。
在我國泛指“被動式低能耗建筑”。是指通過建筑及設備技術,使建筑物對外熱傳導過程的熱損失和通風系統(tǒng)中的熱損失最小化,并通過太陽能、地熱能及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過程不消耗(或極小消耗)化石能,使室內環(huán)境達到健康舒適要求的建筑物。
二、考察項目情況
我們這次考察的項目為中德被動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由中國和德國合作完成。項目位于省建筑科技研發(fā)中心院內,地基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4527平方米,地上六層,地下一層,建筑高度23.55米。
該建筑主體框架結構與普通建筑相差無幾,采用了全國仍至全世界先進材料和工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外墻、屋面及地面采用較厚較先進的保溫做法,使外圍護結構盡可能阻斷熱交換。二是采用先進的門窗技術,窗戶采用Low-E三玻中空+真空玻璃,門采用德國進口的專用成品被動門,提高氣密性,降低傳熱系數。三是采用地源熱泵技術及新風交換系統(tǒng),共打熱源井92眼,在交換新鮮空氣的同時,不損失熱能量。四是采用了建筑外遮陽技術,夏季阻擋陽光進入室內,冬季盡可能讓更多的陽光進入。五是在細節(jié)上進行細致處理,例如在各種管線與外界接觸點及外界接觸裸露的混凝土部位都進行了保溫處理,減少熱傳導。
三、發(fā)展前景及應用
該建筑通過精心設計和精密施工,不使用市政供暖系統(tǒng),在阻斷幾乎所有可能與外界的熱交換途徑的同時,利用地源熱泵技術,通過空調系統(tǒng)對室內溫度進行微調,使該建筑節(jié)能率達到了90%。據工程現場負責人介紹,該建筑成本比普通建筑每平方米增加1000元左右。如果建筑形式為單棟別墅式的話,成本還會大幅增加。
目前,該項目各項技術和規(guī)程都還處于探索總結階段,尚沒有成熟的技術規(guī)范,但符合我國建筑形勢的發(fā)展方向。
結合我縣實際,由于“被動房”建造成本大,對材料和施工技術的要求相當嚴格,在我縣推廣使用尚存在一定的困難。
- 上一篇:數字化廣播電視技術論文
- 下一篇:生活化教學高中化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