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科學技術報告
時間:2022-12-18 09:39:03
導語:科技局科學技術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兩年來,我縣科技事業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的監督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深入實施“科教興縣”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主攻優勢產業為中心任務,著力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管理、科技扶貧、科技培訓、科技服務工作力度,依靠科學技術促進我縣經濟跨越發展。
一、主要成效
(一)強化創新機制,全面加強科技管理工作
加強科技管理工作是科技發展的有效途徑。為此,我縣科技工作兩年來創新機制,把加強科技管理工作作為科技發展的重頭戲來抓。
1、加強科技項目申報、論證工作。對各部門、各鄉鎮、各企業報來的科技項目,加強項目的前期調研,組織專家反復論證、篩選,提高立項的針對性和成功率。同時及時了解國家、省產業政策,深刻理解科技項目指南,認真把握科技計劃信息,加強國家、省、市科技部門的聯系。兩年來,已經申報成功了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無公害大棚蔬菜高效種植技術引進與開發”、“輕基質網袋儀器育苗技術引進與開發”、“肉牛品種改良技術開發”、“高產雜交胡蘿卜——鄭參秀紅”示范等4項;國家級入園入企項目2項,即:“肉牛品種良改技術開發”、“優質高產油茶苗繁育”;國家級科技支撐計劃3項“山區基本型鄉鎮衛生院技術集成綜合示范”、“村鎮混合污水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和示范”、“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與應用示范”、國家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桑人工三倍體豐田2號繁育與示范”;同時,還申報實施了省級項目12項,市級項目4項,共爭取項目資金900多萬元,為近十年來最多時期,同時打破了多年來單一申報星火計劃項目的狀況,形成了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同時申報的格局。
2、加強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科技成果是將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一環。為此,積極組織項目向上進行科技成果鑒定。兩年來,組織了13項科技成果通過市科技局科技成果鑒定,均已達省內先進行列,有的達到省內領先,國內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具體是:中醫院的胺碘碉靜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型室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人民醫院的鼓室穿刺并耳屏按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人民醫院的重組體人—2b干擾素聯合乙型肝炎疫苗、左旋咪唑涂布劑治療慢性乙肝的療效觀察、林業公司的杉木速生豐產林技術,七溪嶺林場的七溪嶺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及生物多樣性的研究,蠶桑辦的豐田2號示范推廣、林業局的林業輕基質苗木速繁技術、農技中心的雙季稻田油菜輕簡化栽培技術集成示范等等。同時積極組織這些已通過鑒定的科技成果申報市科技進步獎,兩年來有3個項目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獲市政府表彰獎勵。具體是:林業局的林業苗木速繁技術、中醫院的美托濟爾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快速心房纖顫的療效觀察、農技中心的雙季稻田油菜輕簡化栽培技術集成示范,實現了科技進步獎零的突破。
3、加強了科技信息的收集、篩選和工作。縣科技局經常從因特網和科技部門網站收集、篩選科技信息,特別是農村實用技術信息,通過《科技》刊物和送科技下鄉活動、科技培訓等形式,向社會,做到科技要發展,信息要先行。
(二)狠抓項目實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項目實施是科技工作的切入點,具體將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此,狠抓項目實施工作,建立了嚴格的考核管理辦法和管理措施,提高了項目實施的成功率和社會影響力。
1、項目實施有效推進。切實抓好蠶桑產品多元化開發、綠色大米栽培、無公害大棚蔬菜等項目實施,特色產業開發成效顯著,實施蠶桑新品種引進示范和成果轉化項目,使我縣蠶桑新園品種達到優質高效.實施了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和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創建了“三灣”牌綠色大米品牌,大米品質達A級標準,科技附加值提高了25%;實施了“輕基質網袋儀器育苗技術引進開發”項目,項目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引進了三條生產線,購置了相關設備,已繁闊葉林苗木100萬株,針葉林300萬株,同時進行了油茶苗繁育試驗,制定了油茶苗繁育的基質配方,已完成100萬株油茶苗的繁育。
2、UNDP項目深入實施。這兩年,UNDP項目得以深入實施,以確保項目如期檢查驗收。為此,根據駐點村的產業情況,按照“一村一派”的原則進一步落實科技特派員服務點,分別進駐25個行政村,進行果業、畜牧、蠶桑、綠色大米、水產等科技服務。通過特派員建立示范典型以點帶面,大力實施“現代農業高產新品種示范”、“雙低油菜免耕播技術示范”以及“優質高產嫁接茶苗繁育等10個無償資助項目,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使用,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兩年來,UNDP辦及特派員積極開展水稻免耕拋秧技術示范,達到畝產增收220元的目標,加強了瘦肉型豬防疫與繁育技術指導,年出欄生豬10萬頭,科技特派員還經常深入實施區,充分利用鄉、村文化校舍舉辦各種培訓班,提高群眾科技文化素質,舉辦科技講座80次,咨詢服務1.5萬人。探索出了科技特派員進村服務五種新模式,即:技術無償服務型、技術有償承包型、獨資創辦實體型、項目帶動示范型、領辦協辦服務組織型。UNDP項目辦先后獲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有胡興朵、龍玉環、羅峻同志分別獲國家和省級優秀科技特派員稱號。
3、項目實施進園入村。以我縣的國家級項目桑人工三倍體豐田2號繁育與示范、污水處理與綜合利用研究和示范、油茶苗繁育與示范、蠶桑多元化開發、金銀花高效種植、山區基本型鄉村衛生院技術集成與示范等科技項目為重點,結合科技特派員制度和科技入園入企的實施,大力改造推廣優質品種,提高種養技術,同時確立企業的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推進我縣的工業化進程,加快了一批高新技術優勢產業的發展,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兩年來,確立了高橋樓鎮為科技示范鄉、茅坪村、樟枧村、長富村為3個科技示范村;隨著省級民營科技園的建立,工業園區內企業達124家,其中高新企業7家,園區產值30億元,涌現出一批優勢高新技術產業,機電、銅加工、皮革、藥化、繭絲綢、金銀花等支柱產業的引擎作用進一步凸現,科技含量不斷增加。
(三)強化科技扶貧,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科技扶貧是我縣科技工作的亮點,為此,從加大科技扶貧工作力度方面入手,促進科技工作的新發展。
1、加強科技扶貧團的服務工作。為使科技扶貧團的同志解除地生、生活習慣等后顧之憂,使他們安心在縣工作,為他們配備專用套房、配備了空調、彩電、床被等用品,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上適應新的環境,同時經常陪同扶貧團的同志下鄉進村進園區搞調研,深入了解縣情,為科技扶貧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進一步使這些同志適應新的工作環境,讓他們感到這里就是他們的第二故鄉。
2、加強科技扶貧項目的申報、實施工作。兩年來在科技扶貧團的幫助下,圍繞蔬菜、蠶桑、林業、畜牧業等一批優勢產業申報、實施4個科技扶貧項目和2個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無公害大棚蔬菜高效種植技術引進與開發”、輕基質網袋儀器育苗技術引進與開發”、“肉牛品種改良技術開發”、“高產雜交胡羅卜—鄭參秀紅”示范等4項;爭取資金200萬元;“桑人工三倍體豐田2號繁育示范”獲批資金55萬元,“山區基本型鄉鎮衛生院技術集成綜合示范”獲批資金120萬元,“污水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獲批資金273萬元,等,這些項目都在實施中,分別由農技中心、森林苗圃、蠶桑辦、畜牧中心、蘆溪衛生院、工業園區管委會承擔,實施效果很好。
3、吸引各級領導,推介科技工作。通過扶貧團的聯系,程津培副部長到慰問冰雪災害,科技部向我縣捐贈了70萬元救災款和部分救災衣被;劉燕華副部長到我縣指導永安中學建設,接收了河北凱超礦業公司的180萬元捐資款;科技部郭向遠紀檢組長到我縣指導科技工作;成功舉辦了科技扶貧二十周年紀念活動,邀請歷屆扶貧團成員到第二故鄉走走看看,加深了我縣與歷屆扶貧團的感情與聯系;省科技廳王海廳長等多位廳領導、市政府領導、市科技局領導多次親臨我縣指導工作,有力地推介了我縣科技工作。
4、開展科技招商,服務經濟建設。為推進我縣工業化進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本著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實行科技招商,兩年來,已引進華富數碼科技有限公司、香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落戶我縣。華富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50萬美元;香樟科技公司投資2400萬元,該企業是利用市林科所龍腦樟的選優、繁育、栽培矮林作業和提取天然冰片等國內創先的省級重大成果和國家重點新產品研制技術,用右旋龍腦含量高的龍腦樟良種,建立龍腦樟示范原料林基地,使龍腦樟規范化種植和矮林作業技術由科研單位逐步向公司+農戶轉化,在較大范圍推廣,可持續利用栽培龍腦樟鮮枝葉提取天然冰片。該項目由市科技局匯總被市政府采用,得到市政府領導的認可。
(四)加強科技培訓,群眾科技素質有效提升。
我縣以遠程教育培訓為切入點,結合科技活動周、送科技下鄉活動,大力加強科技培訓,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兩年來,開展了遠程教育培訓24期,做到每月一期,參加人員達2000多人次,組織培訓人員收看北京農林科學院衛星節目,內容涉及循環農業、科技特派員、農村種養、醫療衛生知識等諸多方面,效果很好;同時與縣農業局聯合發文,開展蔬菜種植培訓4期,培訓人數200人,全面提高了菜農的種植技術;邀請了美國輝瑞動特保健集團有關專家到我縣舉辦養豬技術培訓二期,有160多名生豬養殖戶參加培訓;結合科技活動周活動,組織科技特派員25人組成科技下鄉隊,下到各鄉鎮進行農村適用技術現場咨詢,面對面、手把手,實地培訓農民,并發放技術資料1萬余份。
(五)確保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資效率
建立了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生產經營者為主體,信貸為支柱,外資民資為補充的多種渠道科技投入機制,保證科技工作順利開展。一是抓住科技部在我縣掛點的機遇,大力爭取中央各部委、省市職能部門項目資金和專項資金,并實行專款專用,全額用于科技工作中。二是確保縣財政科技經費投入,保障科技經費投入隨財政增長比例而遞增。2009年達到50萬元。三是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在技術改造資金和流動資金安排上予以科技項目較多的信貸資金支持。四是通過招商引資,引導民資,投資創辦工業和農業龍頭企業,達到實現增加科技投入目標。五是加強科技項目管理,提高投資效率,集中資金投資重點項目
(六)強化組織領導,推動科技事業向前發展
全縣上下進一步提高了認識,加強了科技工作的領導。一是強化了縣科教領導小組組織機構的領導職能,明確了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全面領導和協調科技工作的落實。二是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建立了科技協作部門聯系制度.三是有計劃有步驟組織各類專業協會,逐步建立技術攻關、信息咨詢、產品資源開發論證和設備維護等中介服務組織,發揮社會力量開展科技工作。
二、存在問題
我縣科技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由于財政拮據,投入有限,人才缺乏,導致科技工作進展較慢。
1、科技投入有限。雖然我縣科技投入逐步增加,但仍捉襟見肘,對于一個經濟落后,人口較多的縣來說,制約了科技工作的開展。
2、激勵體制不夠完善,還沒有最大限度發揮科技人員和部門投身科技工作的積極性。
三、今后打算
在今后幾年里,我縣科技事業將繼續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的監督下,圍繞“三保一弘揚”指示精神和以省、市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為契機,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要圍繞我縣的銅加工、藥化、機電、制革繭絲綢、金銀花等六大優勢產業,加強科技攻關,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化水平,重點培育10個創新型企業,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發揮其示范作用,引導帶動廣大中小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實施2個重大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項目,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設5個重點企業創新研發平臺,建設6個特色產業基地,發揮產業聚集和輻射帶動作用,組建6個優勢科技創新團隊,培養科技領軍人才。
2、加大科技興農工作力度,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扶持發展農業科技企業,鼓勵科技人員創辦各類農業科技型企業;實施農業“品種、技術、知識”更新工程,引進擴大農業新品種20項,新技術10項,組織培訓農民5000人,科技進村入戶率要求達到98%,抓好農業科技園的示范工作,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科技含量,使其發揮更大的示范作用,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3、開展科普宣傳教育培訓工作。積極組織全縣廣大科技人員開展多種形式的送科技下鄉活動,及時為群眾提供新品種、新技術、新信息,為群眾增收提供技術支撐;積極開展科技活動周活動,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識,營造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圍;積極抓好科普專欄、科技信息網絡、星火培訓學校,科技示范基地等科技服務平臺建設,達到村村有科普專欄,50%的行政村建有科技信息網絡,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支撐服務。
4、進一步完善科技投入體系。切實加大財政科技投入,落實國家省、市關于科技投入的政策規定,“兩年內,市、縣(市、區)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例力爭達到2%”,建立和完善社會化科技投入機制,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企業融資擔保和信用保險機制,通過財政資金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成立縣科技擔保公司。
5、加強科技協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要進一步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橫向科技協作,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吸納轉化,吸納轉化工農業科技成果20項以上,與2個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科技協作,搞好科技資源的對接,與2個經濟發達地區的科技部門結對,吸取其開展科技工作的好經驗、好思路,推動我縣科技工作在經濟跨越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