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報告

時間:2022-01-17 04:09:52

導語: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報告

一、必須正確理解和認識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意義。

在黨的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我們要深入學習和理解報告這一精神實質,這是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前提。

(一)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落腳點是要培育一個具有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為目標的良好的社會心態。黨的報告把社會心態培育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聯系起來,明確了社會心態培育的重點內容和社會心理服務的切入點。社會心態是指具有一種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心理狀態,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在一定社會發展條件下,形成的價值取向和認知社會的狀態。社會心態的核心要素是社會情緒和社會認知,它對社會動態起著信號作用,對社會行為起著調節作用,對社會運行起著動力作用,對社會穩定起著閥門作用。良好的社會心態對于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反之,則會引發個體、群體對社會的消極、對立,甚至破壞的后果。因此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對促進和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入和社會的快速轉型,社會階層和利益群體不斷分化,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變化,出現了各種社會心理問題。一方面是社會心態出現某些偏差,如失落的社會情緒、失調的社會認知、失衡的社會價值觀、失范的社會行為;另一方面是個體乃至群體在某些心理問題上呈現消極趨勢,如人際關系信任的衰落、心理健康問題的增加等等。在這種形勢下,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勢在必行。必須認識到,如果說個體上的社會情緒和社會認知出現問題,我們可以借助社會工作個案手法和心理學的一些手段來解決的話,那么,對于在社會層面出現的社會情緒和社會認知問題,就要納入到社會建設的大背景下審慎對待和積極應對。因此,在社會治理也是社會情感的治理,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社會心理服務不僅要從微觀層面促進公民的心理健康,更要從宏觀 層面著眼于在整個社會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引導社會情緒和社會認知步入到正確軌道上來,形成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為社會建設營造積極健康的心理環境。

(三)把握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三個層面重點,積極培育良好社會心態。在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中,社會心理服務是一個新的概念,對此,我們要有新的認識。通過開展社會心理服務,要對社會情緒和社會認知加以正確引導與控制,從個體、群體、社會三個層面來實現它的目標,也就是個體層面,良好的社會心態是自尊自信,是個體對自我持有積極的評價;人際層面,良好的社會心態是理性平和,是客觀地對待外在的人和事物,以平衡的心態面對和解決問題;積極向上則是對良好心態在社會層面的概括。因此,社會心理服務建設是社會心態培育的基礎,社會心態培育則是社會心理服務的必然產物。通過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促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的形成,不僅是社會轉型時代背景的需要,也是在新時代推進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我們要抓住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處理好社會心理服務建設和培育社會心態的關系,加快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

二、必須從國情出發,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社會心理服務是要解決社會心態所發生的問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則是指在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過程中有關事物相互聯系又相互作用而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為社會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基礎。造成社會心態出現問題,其產生的因素,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歷史、社會、文化、經濟等各種因素綜合作工作崗位、工作評估等予以明確規定,以保證社會心理服務能夠得以科學實施。四是平臺。就是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建設研究,搭建符合我國國情與人民群眾需求的社會心理服務平臺。面對海量的社會心理服務需求,要聚焦社會心理服務主要內容,利用互聯網+提升社會心理服務承載能力與工作效能,發揮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且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心理服務平臺作用,促進社會心理服務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五是核心。核心就是根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目標,細化社會心理服務的工作內容。要圍繞不同的服務對象,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 的組織單位為背景,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單位為范圍,需求為導向,保障各年齡和階層人群的心理健康,滿足百姓心理健康的需求,從根本上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質,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六是網絡。就是通過社會心理服務網絡的建設與不斷完善,助力構建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社會心理服務的有效開展,需要整合各方面、各部門的力量,需要構建起以黨和政府為主導、相關部門予以配合、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組織管理體系。要推動建立合理、科學的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形成“政府牽頭、部門合作、社會參與”的社會心理服務運行機制。逐步建構起社區、醫院、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等單位部門的聯動機制,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心理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