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避免“舌尖浪費”情況報告

時間:2022-10-18 09:49:49

導語:關于避免“舌尖浪費”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避免“舌尖浪費”情況報告

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1/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人面臨饑餓,相當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

從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等各環節,我國糧食存在各種不同形式的“隱性浪費”。在此大環境下,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鎮認真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鎮范圍內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努力做到在厲行節約的政治自覺上走在前,在反對浪費的實際行動上作表率,在營造文明的濃厚氛圍上創先進。

一、當前進展情況

鎮積極響應號召,通過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微博等媒體平臺向公眾倡議“反對浪費、厲行節約”。黨員干部發揮引領帶頭作用,堅持強化危機意識,把“倡導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融入工作生活,形成良好示范效應,帶動全鎮從日常做起、從細節做起、從身邊做起,杜絕餐飲浪費。

(一)推行“適量采買”。切實做到“餐廳不多點、食堂不多打、廚房不多做”,特別是學校食堂、機關單位食堂嚴格把控原料采購到餐廚廢棄物處置的全過程,減少食物采購、準備過程中的浪費行為,以就餐人數定量按需備餐,避免浪費,減少廚余垃圾。

(二)開展光盤行動。我鎮高度重視“小米粒”里的“大民生”,積極踐行“光盤行動”。在機關食堂、餐廳等場所張貼宣傳標語,放置警示牌,從內化于心到外化于行,行動上自覺落實,食堂就餐時取之有度,公務用餐時合理點餐、避免浪費,做到不講排場、不比闊氣、不求高檔、不食野味,堵住舌尖上的浪費

(三)倡導剩菜打包。摒棄“剩菜打包丟面子”的傳統思想,大力提倡“凈桌”行動,科學合理處置和打包剩菜,選擇合適的打包容器,遵循“三分開”原則——干濕分開、生熟分開、葷素分開,做到既厲行節約,又保障健康,營造餐桌文明新風尚。

二、面臨的困難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部分群眾傳統觀念作祟,存在“自己掏錢,豐儉由我”的錯誤觀念,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愛面子、搞攀比,同時存在會議節慶日大吃大喝、聯絡感情時勸吃勸喝、款待親友時好吃好喝等不理性餐飲行為。

(二)飲食習慣不健康。有的家庭存在無肉不歡,無酒不快的飲食偏好,存在“要么不吃,要么吃夠”的飲食習慣,對個人而言是造成身體負荷過重,嚴重影響身體健康,對社會而言更是造成糧食資源的巨大浪費。

(三)懲戒方式較單一。面在對一些浪費現象,相關懲戒措施還不夠完善,口頭警告為主的處罰方式還不足以讓浪費者引起重視,甚至部分民眾“一犯再犯”,不以為然,未從根本認識到浪費糧食行為的嚴重性。

三、建議及打算

(一)轉變傳統思想觀念。節約糧食,從娃娃抓起,從每個家庭抓起,繼承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明白勤儉節約不是節衣縮食過苦日子,而是健康從容過好日子,培養崇尚節約、厲行節約的良好習慣,把崇儉抑奢作為一種責任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油、一棵菜做起,自覺抵制婚喪喜慶事宜大操大辦行為,堅決破除講排場、比闊氣、搞攀比等陋習,爭做節糧愛糧、文明生活的倡導者。

(二)倡導合理健康的飲食文化。個人要提倡少鹽、少油、少糖,膳食均衡,拒絕暴飲暴食、偏食挑食,定時適量用餐,注意避免點餐浪費,特別是培養兒童和青少年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杜絕舌尖上的浪費;餐館、食堂等就餐場所要合理調整菜品數量、分量,主動提供小份菜、半份菜,膳食均衡,禁食野生動物。

(三)強化相關監督檢查。加大對“舌尖浪費”的打擊力度,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對群眾反映公職人員違規吃喝及餐飲浪費行為做到有訪必查;餐飲企業要主動擔起社會責任,自覺踐行誠信經營,相關部門強化餐飲消費監督,禁止餐飲經營者設置最低消費,鼓勵推陳出新,定期更新菜單滿足口味需求,營造“全民參與、全民監督、全民節約”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