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六穩”“六保”工作報告
時間:2022-01-10 10:32:43
導語:民政局“六穩”“六保”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作亮點
(一)精準施策,兜牢基本民生保障之底。
1.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創新工作機制,縮短救助流程,本著“特事特辦、急事快辦”的原則進行低保、特困人員和臨時救助等審批工作。及時調整城鄉低保標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56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620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38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430元,截止10月,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2473.06萬元;發放精簡退職及起義投誠人員發放救濟補助金5.21萬元;發放城鄉特困人員生活保障金1.09萬人次574.14萬元;殘疾人生活補貼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發放生活補貼2.6622萬人次266.229萬元;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6.3555萬人次406.228萬元;發放臨時救助金112.59萬元。發放1-9月高齡津貼16.7555萬人次612.619萬元。發放孤兒及艾滋病兒童基本生活費263人次,25.77萬元;發放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補貼263人次10.1065萬元;大力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80余人次。增加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發放臨時救助金112.95萬元。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為我市城鄉低保對象、城鄉特困人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659.24萬元。同時加大特殊困難群眾的摸底、排查、救助及走訪慰問工作,確保困有所幫、難有所助、弱有所扶。加強城鄉低保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目前我市農村低保對象(3252戶5477人)中有建檔立卡扶貧對象3722人,占全市農村低保總人數的67.96%,農村低保政策切實發揮好了扶貧攻堅領域的兜底作用。
(二)聚焦群眾需求,進一步發展社會福利事業。
一是繼續開展為老助餐服務,月均接待300余人就餐,深受城區老年人的歡迎。二是率先在市開展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恒信萬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對全市1288人次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完成自理能力評估。三是加強青白江民政局與市民政局區域合作工作,制定了《青白江區社會化養老機構收住市戶籍老年人享受服務性床位補貼實施意見》。四是繼續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指導鄉鎮督促服務商認真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抽調人員組成3個專項檢查小組,隨機抽取252名享受居家養老服務項目的人員開展入戶調查,確保服務質量。五是落實70周歲以上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統保工作。投入資金118.23萬元,為59115名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六是持續鞏固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組織全市養老機構從業人員120余人通過線上進行養老護理人員培訓、疫情防控培訓,組織全市各鎮、街道辦民政干部、敬老院管理人員、業務骨干30余參加成都市博覽會。
2.全面提升兒童保障水平。一是開展“兒童福利信息動態管理精準化提升年”專項行動,對全市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和農村留守婦女信息進行全面摸排。成立了由民政、司法、教育、檢察院、婦聯、團委、殘聯等部門組成的兒童政策宣講團,每月到全市各村居開展兒童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二是籌集資金11.2萬元,繼續實施兩個兒童關愛保護服務項目,開展了親子活動、科普教育、安全教育、健康知識講座、心理輔導等系列活動,總服務人數達1000余人。
(三)積極爭取資金,包裝項目,補齊民政工作短板。
投入改造補助資金681.08萬元,繼續加強農村敬老院提升改造項目實施,共計改造床位400張。爭取上級社區養老綜合體1個,補助資金200萬元,對雒城街道金佛社區康養照護中心提檔升級。積極推進“十四五”養老、殯葬、基層群眾服務綜合體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謀劃儲備養老服務、社區綜合體及項目及殯葬服務設施、公益性生命紀念園等項目。創新工作方法,整合部門資源,推進社區綜合體服務項目建設,通過積極爭取,我市有6個社區服務綜合體建設納入了省2020年城鄉基層治理創新試點項目,總體項目推進有力有序。
(四)有序推進專項社會事務管理。
一是依法開展婚姻登記。全年共辦理辦理結婚登記2474對、離婚登記1409對、補辦結婚登記1866對,補辦離婚登記137對。在“5.20”“七夕”等特殊日期,我局與心理學會聯合開展了“美好婚姻·與愛同行”等婚姻家庭講座,引導新婚夫婦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促進家庭和諧。二是全面落實綠色惠民殯葬政策,截止目前,對我市轄區死亡居民3502人實施綠色惠民殯葬,共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用344.78余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及建議
一是市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建設項目實施進度滯后。受2018年“7.11”洪災影響,骨灰安放樓深基坑嚴重進水,導致施工現場無法施工,經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現場踏勘確認,暫停施工,待施工條件具備后再繼續施工。同時,受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影響,全市砂石、水泥、商砼供應短缺,各種原材料價格激增,導致施工方原材料購買困難,受該不可抗力影響,造成實際工期延后滯后。加之工程設計多次變更,造成工程未能如期完工。
二是建議將公辦養老機構項目選址納入十四五項目選址規劃,為將來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打好基礎。
三是信息核對手段落后,缺乏有效全面的信息共享機制。城鄉低保的認定需要核實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名下的住房、車輛、工商登記等財產狀況,但當前全市城鄉低保的家庭財產認定依賴于各鎮街道民政干部到市內各個主管部門進行逐個手工核對,效率不高而且相關信息核對范圍只限于市內。如果申請人在市轄區外有住房、車輛等登記信息也無從核實。當前我市的死亡數據核對范圍來源于市殯儀館,但在市外的殯儀館火化的,就無法得到相關信息。依賴于村社區工作人員及時發現上報,但低保對象群體眾多,要做到全面準確的監管,非常不易。建議建立全省范圍內的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平臺,各相關主管部門切實加強信息共享,實現人員的家庭經濟財產情況一站式精準核對,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切實提高應保盡保工作的精準度和及時性。
四是基層工作力量薄弱。當前全市各鎮街道負責民政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員少(少數3人,多數1-2人)且人員更替頻繁,還有相當部分工作人員為臨聘人員,與此同時,大部分民政工作人員還兼任了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應急管理局的部分工作。民政工作服務群體涉及面廣、工作任務繁重,基層民政工作人員壓力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切實發揮民政兜底保障作用。嚴格執行城鄉低保、臨時救助“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原則,切實加強主動發現機制,織密救助網絡,兜實民生底線,服務疫情常態化防控大局。科學合理確定救助資金額度,切實做到救助對象精準認定、救助額度科學確定、救助資金及時安全準確發放。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堅持“脫貧不脫政策”,密切關注已脫貧人群中收入不穩定、增收能力弱、返貧風險較高的群體,低保邊緣群體,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于救助,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二)繼續落實好各項兒童福利保障政策,保障全市符合條件的兒童的合法權益。繼續認真落實好綠色惠民殯葬政策,確保專款專用,做好與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民生大事。進一步加強婚姻登記規范化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婚姻登記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 上一篇:民政局文明單位復查自查報告
- 下一篇:建立人才培養和人才建設工作方案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