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產社會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04 09:25:00
導語:水稻生產社會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是全國商品糧重點縣市。當前糧食生產狀況究竟如何?糧食安全會不會呈現問題?市委、市縣政府對此十分關懷。最近,我結合“五同”活動下鄉就此進行了調研。
農田沒有拋荒
因為種糧比較效益低一級緣由,我國南邊有的當地有的農田被拋荒,各界對此十分關注。經過田間現場查詢并走訪鄉村干部和農戶發現,市并沒有呈現大家所擔憂的拋荒景象。市有農田104萬畝,其中一季農田10萬畝,終年水稻播種面積200萬畝。近年來全市稻谷年總產量不斷不變在16—16.5億斤之間,單季均勻畝產820斤左右。從當前狀況看,市的糧食生產情勢比較不變。在調研進程中,據山區鄉鎮的村組干部引見,很少數澆灌前提差的零散田塊兩季被改種一季的狀況偶有存在,但數目很少,還不到百分之一。雖然如此這種狀況仍需惹起注重。
兩種人在耕田
一是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和婦女在耕田,這是當前水稻生產的主力。市與其他中西部縣市一樣,田少人多,土地遠遠包容不了現有勞力,鄉村青丁壯多數外出務工經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和少數中年以上婦女。對大多數農戶來說,務工經商收入是其首要經濟起原,種糧收入只是農家經濟的增補。張巷鎮何家村烏桕組共有32戶農戶,勞力58人,當前終年在外打工經商的有51人,占勞力總數的88%,其中有3戶全家在外,春節都未回家。該組共有水田118.5畝,其中101畝由留守老人、婦女自耕自種,占農田總面積的85.2%。烏桕村的狀況在市具有必然的遍及性,即80%以上的勞力曾經分開農田,近90%以上的農田仍為各家各戶散耕散種。
二是耕田大戶即規劃運營者在耕田。按農業部分的計算口徑,耕田50畝以上為規劃運營。照此規范,市現有規劃運營戶650戶。但全市農業人口人均農田只要1畝左右,50畝相當于10個以上家庭的責任田總數,要求鄉村非常之九的家庭退出農田讓位于規劃運營,當前還不大實際。假如把規劃運營的規范定為30畝以上,則全市規劃運營的農田面積已達10萬畝,約占農田總面積的10%。耕田大戶又分兩種狀況。一是百畝以上的耕田大戶,如秀市鎮一耕田大戶種了1700畝,榮塘鎮一耕田大戶種了500畝,當前這種大戶的數目還不多。二是百畝以下的耕田大戶,多為一對伉儷耕種三五十畝,不另雇工。百畝以下耕田大戶首要是一些村組干部、有種糧技能的中年農民和家庭狀況非凡外出打工不方便的農民。
先看售糧收入和耕田成本。
1、2012年均勻每畝農田的售糧收入:雙季為1394元,單季為810元。其中早稻產量820斤,百斤價80元,計656元;晚稻產量820斤,百斤價90元,計738元,雙季算計1394元。種單季的產量900斤,百斤價90元,售糧收入為810元。尚有國家政策性補助每畝79元,不論轉租與否,此款普通歸責任田承包者領取,承租者無此項收入。
2、2012年均勻每畝農田的農資、種子、船腳三項支出:雙季為440元,單季為240元。其中早稻化肥100元,晚稻化肥100元,早稻農藥40元,晚稻農藥60元,早稻種子40元,晚稻種子40元,早稻船腳20元,晚稻船腳40元。
3、2012年均勻每畝機耕、機播、機割三項支出:雙季為280元,其中每季機耕費各50元、每季機割費各50元、每季機播(插)費各40元。種單季的普通不()用機械功課。
4、2012年勞動力均勻日工價為50元,婦女、老年人可略作下調核算。
那么耕田效益如何呢?
1、2012年自耕自種散戶每畝(雙季)的效益狀況:又分兩種,即完全自耕自種的散戶和農忙時請人幫工且運用農機具的散戶。完全自耕自種的散戶均勻每畝效益為954元,即售糧收入1394元,扣除農資、種子、船腳等項成本440元,尚余954元。按均勻每畝用工25個核算,這種散戶耕田沒有利潤,但每日賺到了約38元工資。請人幫工且運用農機具的散戶效益為674元,即售糧收入1394元,扣除農資、種子、船腳、機耕、機割、機插等6項成本720元,尚余674元。按均勻每畝用工8個核算,除賺取300來元工資外,每畝利潤350元左右。
2、2012年耕田大戶均勻每畝可獲利潤404元。即每畝售糧收入1394元,扣除以下成本:①農資、船腳、種子等440元;②機耕、機播、機收等280元;③租田費120元;④雇工工資150元,另有利潤404元。
- 上一篇:當前藥房建設工作匯報
- 下一篇:藥監局遠程培訓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