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工會建設調查思考

時間:2022-03-08 10:40:00

導語:村工會建設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工會建設調查思考

為認真扎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駐村周”活動,縣總工會領導班子先后到鎮長榮村、鎮高樓村、鎮村、鄉村、鎮村、鎮解放社區、鎮九里崗村等7個村(社區)進行調研,通過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基本摸清了全縣村(社區)工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研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調研過程中,使我們逐步認識到當前村工會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宣傳深度不夠。在村級工會籌建期間,由于大量務工人員外出,難以延伸宣傳“手臂”,加之普遍采用會議、廣播、宣傳資料等傳統宣傳模式,致使鄉村干部和廣大農民工朋友對組建村工會的目的、意義及工會職能職責、作用發揮等相關知識了解不夠,認識不深,部分群眾認為入不入會無所謂,導致了農民工入會率普遍偏低。

固本強基不夠。一是村工會經費比較緊張。規范建會和開展工作缺乏經費保障;二是村工會活動場地緊張;三是村工會干部隊伍教育培訓工作有待加強;四是村工會職責制度建設不夠規范;五是村工會開展工作、發揮作用缺乏長效的機制保障。

維權力度不夠。一是維權意識淡薄,相當部分農民工對自己有哪些合法權益、如何維權知之甚少,農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質、勞動技能、就業環境的局限,維權意識淡薄。二是維權機制不夠健全。三是維權成本偏高。因農民工會員人多、面廣、分散、情況復雜,增加了人力成本,異地維權費用高,增加了經費成本,給農民工合法權益維護帶來了較大阻力。

機制創新不夠。一是外出農民工會員分散全國各地,流動性大,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務比較困難,開展活動難以組織,工作機制亟待創新。二是對農民工家庭(留守老人和兒童)缺乏長效化的幫扶舉措和服務機制,幫扶單位和幫扶者大多采取送錢送物等形式解決一時困難,難以有效解決外出務工者的后顧之憂,長效機制建設不夠。

通過調研,我們及時召開典型案例分析會,研究形成了進一步加強村工會建設的幾點對策:

要把村工會標準化建設作為增強村工會活力的破題之舉來抓。一要建設一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各級工會組織要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多種渠道選好用活干部;多種形式教育培養干部;多種措施鼓舞激勵干部;多種機制監督管理干部。二要強化活動陣地建設。加大對村工會活動陣地建設的投入力度,努力建設一批功能齊全、設施配套、能夠適應新時期農民工精神文化娛樂需求的活動陣地。三要暢通經費來源渠道。四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村工會職能職責、會員權利義務、組織建設、會員發展目標、活動開展等情況要公示上墻。

要把對內服好務作為增強村工會活力的關鍵環節來抓。一要建好惠民服務中心,完善惠民幫扶網絡,組建義務宣傳隊、支農助耕隊、切實解決廣大農民工實際困難。同時,組織農民工有序外出。二要建好困難農民工幫扶中心,切實幫助缺勞、缺資、缺技的困難農民工家庭解決生產、生活、就醫及子女上學等實際問題,真正喊響“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三要建好農民工文化娛樂活動中心。要加大對工人文化宮的建設和改造力度,鄉村要建好農民工文化娛樂活動室,要組建鄉土文藝演出隊,豐富農民工的文化娛樂生活。四要建好就業再就業培訓中心。與勞動保障部門聯合為農民工定期辦班培訓技能,進行職介服務提供就業信息和路子,簽訂單,聯系就業崗位等服務。

要把對外維好權作為增強村工會活力的根本內容來抓。一要抓好農民工入會“源頭”維權。基層工會要千方百計動員和組織農民工加入到村工會組織中來,積極探索農民工入會和管理新辦法,不斷發展壯大農民工會員隊伍。二要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合力維權。要積極爭取黨委領導、政府支持,努力建立以工會、勞動保障、農業、法院、司法、安監等行政部門為主體,其它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農民工維權協作機制,合力做好農民工維權工作。三要建立駐外機構與輸入地聯動維權。積極探索建立異地協作聯動維權機制。

要把健全完善長效機制作為增強村工會活力的保障措施來抓。機制也是生產力。加強村工會建設必須要以機制創新為動力。一要創新輿論引導機制。各級工會要廣泛宣傳涉及農民工權利和義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采取網上互動宣傳、送法下鄉宣傳、寄送郵包宣傳、群發短信宣傳、開通法律維權熱線電話、發放維權聯系卡等方式強化宣傳引導,增強農民工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提高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二要創新齊抓共決機制。各級工會組織要堅持主動維權,要主動了解職工需求,主動參與源頭決策,堅持黨的領導,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參與,建立健全與政府的聯席會議制度,勞動關系三方協商制度,努力形成齊抓共管、多方維權的良好格局。三要創新幫扶救助機制。建立農民工助困機制、農民工子女助學機制、農民工助醫機制切實解決外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四要創新維權聯動和法律援助機制。建立外出務工人員維權救助、完善城際間維權協作、農民工異地雙向維權聯動和農民工法律援助機制。常年聘請專職律師為農民工維權和服務,為農民工有效維權暢通“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