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書記任期經濟工作述職報告

時間:2022-11-28 08:47:00

導語:黨委書記任期經濟工作述職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3年1月到2004年12月期間,我擔任磨頭鎮黨委書記一職。作為一班之長,我肩負著發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保持一方穩定的重任。兩年來,我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緊緊依靠黨委、人大、政府一班人的集體智慧和全鎮廣大干部群眾的大力支持,總攬全局,統籌運用人力、物力、財力,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謀劃發展上,對事關經濟發展全局性、方向性的問題進行適時而果斷的決策,進一步理清了發展的思路,明確了目標,穩穩的把握住全鎮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走勢,努力推動了磨頭鎮各項工作的全面進步,為鎮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一定作用?,F根據上級要求,將本人2003-2004年任職以來的經濟工作情況總結回報如下:

一、基本概況

磨頭鎮由原場南、場北、磨頭兩鄉一鎮合并合成,總面積102.8平方公里,下轄20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55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24468戶,總人口82648人,其中農業人口75282人。全鎮共有101個基層黨支部,中共黨員3050名。

2003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4239萬元,比2002年增長22.1%。其中農業增加值11912萬元,增長8.2%,工業和建筑業增加值17411萬元,增長35.3%,第三產業增加值14916萬元,增長10.6%。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26.9:39.4:33.7。2004年全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54627萬元,比上年增長25.7%。其中:一產增加值13039萬元,增長9.5%,二產增加值23980萬元,增長37.7%,三產增加值17605萬元,增長15.3%。三次產業比例為23.9:43.9:32.2,二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比重逐步趨于合理,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

從2003年以來,磨頭鎮民間資本流動加快,廣大農民經營理念不斷更新,民營經濟活力倍增,發展勢頭迅猛,逐步形成了食品、廢舊輪胎回收加工、酒業、衛生香、絎縫繡品等五大特色經濟板塊。2003年全鎮共有個體私營企業1157家,其中個體工商戶938家,私營企業219家。2004年,全鎮又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597家,私營企業227家。

磨頭鎮是一個勞務輸出的大鎮。2003年,全鎮轉移勞動力27487人,勞務收入16164萬元;2004年,全鎮轉移勞動力28639人,實現勞務收入23286萬元。勞務收入占到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以上。

二、2003年-2004年我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2003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87837萬元,比上年增長30.1%;其中,完成規模工業產值14524萬元,比上年增長56.9%,銷售收入12599萬元,比上年增長54.2%,實現利潤114萬元,比上年增長56.2%,完成稅收282萬元,比上年增長25.3%。2003年,全鎮農業總產值為23888萬元,比上年增長13.2%。全年利用市外資金3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64.9%,合同利用外資153萬美元,實際到帳外資25萬美元。累計完成項目投入7155萬元,比上年增長78.5%;其中規模以上項目投入5200萬元,比上年增長79%。

2004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35650萬元,比上年增長54.4%;其中,完成規模工業產值35828萬元,比上年增長146.7%,銷售收入34019萬元,比上年增長170%,實現利潤456萬元,比上年增長300%,完成稅收768萬元,比上年增長172.3%。2004年,全鎮農業總產值為27873萬元,比上年增長16.68%。全年利用市外資金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5.1%,合同利用外資707.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7.6%,實際到帳外資77.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09.6%。累計完成項目投入18824萬元,比上年增長163.1%;其中規模以上項目投入12931萬元,比上年增長148.7%。由于2004年全市實行鄉鎮企業屬地管理,如皋市花神糖業有限公司劃入磨頭鎮管理,所以全鎮各項工業經濟指標全面上調。

2003年全鎮財政收入2544.95萬元,比上年增加56.65萬元,增長2.28%。其中:預算內收入1133.58萬元,比上年增長25.6%;預算外收入1411.37萬元;完成國稅收入464.84萬元(剔除退稅部分),比上年增長132%;地稅收入309.6萬元,比上年增長40%。

2004年全鎮財政收入2190.33萬元。其中:預算內收入1027.09萬元;預算外收入1163.24萬元;完成國稅收入447.63萬元(剔除退稅部分);地稅收入380.69萬元,比上年增長22.96%。2004年比2003年預算內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農業稅率的大幅下降,少征農業稅215萬元;預算外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教育收費統一上收管理,單此一項就減少收入300多萬元。剔除統計口徑變化的因素,兩年來我鎮的財政收入是一直在穩步增長的??偟膩碚f,通過開源節流,兩年內我鎮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財政狀況良好。

(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1、教育投入不斷增加。2003年全鎮共撤并7所小學,新建校舍2905平方米,改造危房706平方米,啟動鎮初級中學189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工程;2004年全鎮新建教學樓2710平方米,辦公樓800平方米,學生公寓2477平方米,學生餐廳1140平方米,新建或改造運動場地15340平方米,新增校園綠化面積8000平方米,順利通過了省教育現代化先進鎮和磨小省級實驗小學的驗收。

2、集鎮建設步伐加快。兩年來,按照“完善北區,發展南區,開拓西區”的發展思路,進一步調整完善了鎮區總體規劃。在此基礎上,又完成了兩路一區的詳細規劃,為我鎮今后發展提供了規劃依據。鎮區重點實施了卓吾南路的拓寬改造工程,征地68畝,拆遷16戶,將卓吾南路拓寬為35米寬的鎮區中心大道,樹立了鎮區南大門的新形象;實施了環鎮西路的綠化美化工程,新建綠化帶2400米,添置廣告燈箱58個;啟動了金磨綜合市場和明達世紀新城建設工程,拆遷5戶,征地58畝,全面拉開了卓吾南路開發建設的序幕。

3、群眾文化有聲有色。2003年,通過整合資源,將鎮獸醫站閑置的一幢樓房改建成一座5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添置了體育健身器材。2004年成功舉辦了磨頭鎮第四屆文化藝術節,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飛來磨”文化廣場也順利開工,群眾文化精神生活豐富,鎮文化站被評為南通市“十佳”文化站。

4、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98元,比上年增加375元,增幅為11.6%。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203元,比上年增加605元,增幅為16.8%。2004年末全鎮居民銀行儲蓄存款余額達到27501萬元。2004年全鎮有線電話用戶已發展到14560部,手提電話6000部,小靈通突破2000部。2004年全鎮改水收益人口達85121人,普及率達到99.62%。2003年全鎮有線電視鋪設電纜250公里,有線電視用戶發展到4500戶,比2002年翻了一番。2004年有線電視鋪設電纜400公里,開通光接點27個,通村率達到100%,通組率達到80%,有線電視用戶突破10000戶,比上年翻了一番,被評為南通市有線電視先進鎮。這些都是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的具體體現。

5、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2003年全鎮落實低保對象552戶,1765人,發放補差生活費69562元;2004年全鎮落實低保對象502戶,1140人,發放補差生活費63287元,做到了應保盡保。衛生醫療事業長足發展,全鎮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22個,群眾日常醫療衛生得到保障,大病補助參保率達90.34%。2003年全鎮實施草危房改造64戶,籌集和補貼草危房改造資金21.8萬元;2004年全鎮實施草危房改造130戶,籌集和補貼草危房改造資金39萬元。

6、通達工程取得成效。2003年,全鎮通達工程共投資580萬元,用招投標的方法先后完成了10條全長33.3公里的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危橋3座。2004年的通達工程又完成了29.9公里的省標任務和8公里的市標任務,完成了如海運河2處撤渡建橋工程,改造危橋3座。通過兩年來的農村公路建設,真正實現了全鎮村村通公路,徹底解決了農村行路難的問題。

三、我鎮經濟運行正朝著持續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基本思路和基本估價

2003年-2004年我鎮經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堅定不移地把發展經濟作為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把全面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作為政府的重要任務,把增加群眾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保持農村穩定作為全鎮工作的最終目標,緊緊圍繞把我鎮建設成為全市“中心重鎮、中心強鎮、中心名鎮”的奮斗目標,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農村,實現我鎮經濟社會既快又好發展。

兩年來,我們充分利用鄉鎮合并帶來的優勢互補,努力將南區的工業優勢迅速向東北區延伸,著力協調工農業發展,加大規模企業培育力度。2003年我鎮全年經濟作物面積累計達到38000畝,2004年又新增花木面積3245畝,新增外向果蔬5040畝,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03年全鎮定報企業為7家,規模工業產值為14524萬元,2004年定報企業為9家,規模工業產值達到35828萬元,剔出如皋市花神糖業有限公司屬地管理的因素,規模工業增長了56.5%。

總的來說,兩年來通過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鞏固了農業經濟基礎;通過鼓勵投入和改善投資環境,壯大了工業經濟規模;通過完善城鎮配套功能,提升了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我鎮經濟社會正朝著持續、快速、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二)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其執行情況

加強財經管理。為了切實加強財經管理,鎮黨委、政府認真討論制訂了《磨頭鎮財務管理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報賬制度》、《村級財務管理崗位責任制度》、《農民負擔監督制度》等一系列經濟管理制度。對涉及財務、經濟方面的問題,都一一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嚴格審批手續。鎮財政方面,嚴格按預決算執行,由財政所長把關,鎮長一支筆審批,大額支出由黨政聯席會議集體討論通過。財政所內部審計一季度一次,由所內各崗位實行推磨式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抓好收支管理。鎮屬行政事業單位厲行《報賬制制度》,使預算外資金管理做到了兩個百分之百,并且實行了預算外資金并軌運作,做到收支兩條線。

執行負擔政策。鄉村統籌嚴格按上級有關文件規定精神分解落實到村到戶,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兩年來,農民負擔穩步下降。2003年全鎮農戶合同內負擔877.52萬元,合同外負擔51.26萬元,合計負擔928.78萬元,人均合同內外負擔123.38元,人均負擔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43%。2004年全鎮農戶合同內負擔719.28萬元,合同外負擔50.29萬元,合計負擔769.57萬元,人均合同內外負擔102.22元,人均負擔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43%。

堅持政務、村務公開。政務方面凡涉及組織人事工作的,在鎮黨委會、鎮村兩級干部會議上公開;涉及經濟管理工作的,逐級向群眾公開;涉及農經的熱點、焦點問題,直接公開到戶、到人;對重要的政務活動,一律民主議事在前,決策公布在后,必要時召開人代會,廣泛征求并統一意見后進行公布;對涉及到各類財務收支的,一律審計理財在前,核實公布在后。另外,村村設置了村務公開欄,對村務公開的內容和要求,都作了明確的規定,鎮上組織定期不定期的檢查。通過以上舉措,使村務公開基本做到了制度化、規范化,對農民負擔及村級財務支出做到如實公布,讓群眾放心。

(三)鎮融資負債任期內的變化情況

2003-2004年,我們始終把合作基金會的清理整頓和村級債務的化解作為工作難點和重點。

農村合作基金會清收。2003年共清收投放款102.41萬元,年末資金投放余額為1307.85萬元;農戶股金余額由年初的693.78萬元下降至586.56萬元,下降幅度為15.5%。2004年共清收投放款81.95萬元,年末資金投放余額為1225.9萬元;農戶股金余額由年初的586.56萬元下降至505.16萬元,下降幅度為13.9%。兩年來,我們堅持努力化解積累性歷史矛盾,逐步推進基金會清收工作。主要采取以下三條措施:一是行政推動突擊清收,短期內組織機關干部充實到清收人員的隊伍當中,協助搞好突擊清收工作;二是安排專線常年清收,將合作基金會一條線的人員劃區包干,任務分解落實到人,定期結賬;三是配合法院依法清收。

村級債務化解。2003年年初村級債務為1400.94萬元,當年化解684.01萬元,當年新增103.62萬元,年末村級債務余額為820.55萬元;2004年當年化解村級債務234.12萬元,當年新增173.91萬元,年末村級債務余額為760.34萬元。兩年內,全鎮累計化解村級債務640.6萬元,化解幅度達到45.73%。

四、任期內履行職責及廉潔自律情況

作為一名鎮黨委書記,兩年來我始終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堅持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自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牢記“兩個務必”,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針,深入實踐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圍繞富民強鎮這個根本目標,積極團結帶領全鎮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為實現全鎮經濟穩步增長、各項事業齊頭并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總體目標而努力奮斗。

1、確立稅源意識。能確立以稅源為中心的發展觀,千方百計發展稅源經濟。一是出臺了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放水養魚,著力培植重點骨干企業和項目,壯大主體財源,支持個體私營大戶增加投入,培育新的財源,加快發展創稅農業,穩定基礎財源。二是結合“四五”普法,采取多種形式,教育廣大干部群眾和個體工商戶增強法制意識,使之依法納稅。三是協調國稅、地稅等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協稅護稅網絡,加強個體私營稅收的征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

2、努力增加財政收入。確保財政收支平衡,身為黨委書記的我,深知聚財、理財的重要性,為了保工資、保吃飯、保社會事業的發展和建設,我們采取了行政引導,行政推動和強化考核等辦法,加大鎮財政預算內、外收入的組織力度,強化統的功能,推行財政資金的集中管理、集中支付和統一調度,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3、突出工作重點。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農業生產上狠抓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千方百計使農民群眾富起來;工業生產上狠抓定報企業的發展,狠抓招商引資和技改投入;城鎮建設上狠抓投資環境的改善,促進第三產業大力發展,使全鎮工作的興奮點始終緊扣經濟建設這個中心。

4、狠抓班子建設。逐步建立起一支適應市場經濟,能征善戰的干部隊伍。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黨委會集體研究決定,對少數思想僵化、責任弱化的“軟、懶、散”的基層班子進行了必要的整改,有力地促進了后進村的轉化。同時加強了定報企業和規模企業的領導班子建設,對這些企業的領導班子進行理論培訓和業務指導,不斷提高他們的政治業務素質。

5、堅持民主決策,當好班長。能團結黨委、政府一班人,充分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去開展工作。領導班子內部堅持“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不搞“獨斷專行”,不搞“一言堂”,充分發揚民主,維護班子團結,經常性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逐步形成了一個寬松和諧的領導集體。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團結同志,不搞特殊,不脫離群眾,經常深入基層實地調查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制定更加切實合理的經濟政策打下堅實的基礎。

6、廉潔自律,樹立好自身良好形象。本人能自覺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始終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勵。在勤政廉政方面,自己首先以身作則,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始終帶頭遵守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一系列規定,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始終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傳統,保持高尚純潔的人格追求,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同時,堅持做到了看好家門、管好家人,從沒有在下屬單位報支過任何費用。

兩年來,我鎮的經濟工作及本人所做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照黨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步子還不快,農民收入增長依然不夠快;二是工業經濟總量偏低,技改投入不足,規模工業在整個工業經濟中的占比不高;三是第三產業發展不快,市場化程度不高;四是本人的開拓創新意識還不太強烈,敢闖敢干的精神不夠,遇事過于求穩求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

本人在上面的述職中如有尚未總結到的地方或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和全鎮干部群眾給予批評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