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督查整改自查報告
時間:2022-09-13 03:42:09
導語:大督查整改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認真貫徹落實《落實全省第一次大督查反饋問題整改責任分工方案》文件精神,切實做好反饋問題的整改落實,我局將結合實際,快速反應做好此項工作,下面將開展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
一是優化審批程序,實行高效快捷服務。1.實行首辦負責制。第一位受理服務申請的工作人員為首辦責任人。首辦責任人要按規定辦理本人應當負責的業務,并協調其他環節抓緊辦理后續業務、解決有關問題,直到業務結束;2.實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受理人員對所辦業務應當一次了解清楚、一次解答清楚,不因情況不明或解釋不清致使服務對象多次往復。做到回答問題一口清、咨詢事項一紙清、發放材料一次清、辦理業務一事清。遇到申請人所辦事項的相關手續、資料不清楚,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規定不明確等問題的,受理人員應主動幫助其解決,排除障礙,順利辦結業務;3.實行限時辦結制度。嚴格按照規定的時限辦結業務,對確需延期辦理的,要通知服務對象并說明原因。能夠當場作出準予登記決定的當場作出,能夠當場辦結的事項當場辦結。不能當場作出準予登記決定的,作出登記決定的期限分別為:名稱登記1個工作日;變更登記、注銷登記2個工作日;設立登記3個工作日。“一照一碼”登記業務的辦理要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截止今年上半年,我局辦理市場主體注冊登記:內資企業:100戶,其中(國有企業31戶、集體企業4戶、有限責任公司64戶、其他企業1戶)注冊資金:164686.99萬元;私營企業:222戶,其中(普通合伙企業8戶、私營有限公司197戶、獨資企業17戶)注冊資金:130480.50萬元;農民專業合作社:301戶;個體工商戶:2274戶。
二是持續深入優化服務發展質量,在提質引領上狠下功夫。一是圍繞“品牌提質”優服務。今年完成全“放心舒心消費城市創建”建設點的工程;圍繞“融資助長”優服務,指導企業科學運用股權出質、股權出資、商標質押、動產抵押等融資手段,克服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圍繞“工商進企業,問計放管服”政策做服務。結合工商局放管服工作部署,深入企業和群眾一線聽聲音、找癥結、解難題,解決了我縣企業登記難題,幫助企業辦理登記手續,受到被走訪企業的認可與好評。
三是推行便民服務措施,提升服務質量。1.編制和擺放服務指南。梳理和規范工商設立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等業務流程,編制服務指南或簡明手冊,公開法定依據、辦事程序、提交材料規范和辦事時限等內容,在登記窗口顯著位置擺放,為群眾辦理相關事項提供指引;編制提交材料填寫示范文本,為申請人順利辦理業務提供參照。有條件的窗口可通過展板、電子屏幕的手段展示相關內容;2.公示工商登記相關事項。通過公告欄、電子屏、告知單等形式向群眾公示工商登記有關重點內容,及時公布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通過在登記窗口擺放紙質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告知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內容,以便申辦人及時辦理后續審批事宜;3.加強意見反饋和收集應用。在登記窗口顯著位置放置《意見反饋表》和設置專用投放箱,廣泛征求服務對象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收集整理,強化反饋結果運用,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4.通過設立工作人員座牌等形式,公示工作人員姓名、崗位。
(二)推進本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
一是加大質量抽查和監測力度。認真組織落實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各項工作,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后處理工作力度,規范后處理工作程序,提高監督后處理工作及時性、有效性,在對不合格產品進行處置、原因分析、問題約談、整改復查、跟蹤抽查的基礎上,落實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100%整改和100%復查,嚴格查處嚴重不合格產品、復查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在針對日用消費品、食品和往年省、抽查合格率較低的產品,我局以質量提升促進轉型升級,加大專項跟蹤監督抽查力度,促進全縣產品質量水平穩步提升。
二是開展食品相關產品獲證企業質量整治。食品安全與民生息息相關,為確保轄區食品質量安全,以企業巡查、監督抽查、問題回訪、分類監管、風險監測、應急處置、企業承諾為主要措施,完善食品相關產品監管體系,特別對在歷次突擊檢查中發現存在嚴重問題等風險較高的企業加大排查力度。三是強化執法打假工作。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提質、增效、升級成為首要任務,執法打假工作是維護質量安全、促進質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市監局身體力行,以開展農資打假、3c強制認證產品、特種設備等專項執法檢查為契機,繼續加大對產品的稽查整治力度,全力配合級督查組開展專項督查。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
多措并舉加大培育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力度,加大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力度,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新增數量均有較大幅度增長。今年上半年,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發展數據:新辦農民專業合作社39戶,注冊資金1616.36萬元;受理變更、換照、備案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8戶;受理市場主體名稱預先核準農民專業合作社44戶。目前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301戶。
一是高效便捷為民,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市場準入提供服務。成立了宣講團,開展了“紅盾扶貧”之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開設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綠色通道”,主動指導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設立登記,由專人負責辦理貧困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登記注冊。支持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合作聯社,允許3個以上同類或相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成員,組建合作聯社,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開展合作與聯合,抱團聚力,做大做強。
二是拓展職能服務,全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該局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其參與商標富農發展戰略。針對產業脫貧重點扶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要開展“一對一”的商標指導,做好商標的有效管理、規范使用、防御保護、品牌創建等工作,提高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和產品市場占有率。同時,加強合同幫農,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機制,提供相關法律法規培訓和合同簽約指導服務,引導農民改口頭約定為簽訂規范合同習慣,把簽約行為貫穿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活動的始終。建立“訂單農業”幫扶機制,大力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訂單合同行政指導。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宗訂單的履行監督,出現糾紛及時調解,嚴厲查處涉農合同欺詐行為。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動產抵押登記,方便快捷的辦理動產抵押登記,解決融資貸款困難。積極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守合同重信用”活動,提高其知名度和信譽度。
三是延伸職能作用,建立健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平臺。支持開展企業幫建活動,建立脫貧帶動機制,協調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和支持貧困村產業開發、基礎建設、勞務培訓和社會幫扶等扶貧開發工作。在幫扶村率先推行“企業+農民專業合作+貧困戶”、“農民專業合作+貧困戶”、“企業+貧困戶”等精準扶貧模式,發展一批無公害蔬菜、林果、中藥材、養殖等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小微企業。支持開展非公黨建工作,因地因社制宜,采取單獨組建、村社合建、企社聯建、派駐黨建工作指導員等方式,靈活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黨組織。
- 上一篇:脫貧攻堅戰略推進自查報告
- 下一篇:信息化管理現狀以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