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建國60周年特級征文
時間:2022-09-22 10:12:00
導語:教師建國60周年特級征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溫《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有感
現在時常聽到一些基層(鎮、村)干部說:現在農村的老百姓不像過去(改革開放以前及初期)那樣聽話,矛盾較多不好解決,工作較難開展。農村的老百姓為何“不聽話”,如何提高基層(鎮、村)領導干部化解農村矛盾及“群體性事件”的能力。本文談談一些看法。
一
“不聽話”也就是說存在者矛盾,而“群體性事件”即是“矛盾”集中激化的結果。一般人理解“矛盾”為:不和、排斥、沖突,本文也是指這一意思。過去,群眾發生矛盾或群眾與政府之間發生矛盾后,群眾要求組織(政府)解決矛盾,情緒都較為溫和,也相信組織和干部能夠解決問題。但現在“矛盾”發生后,開始是個體性的形式的,但很快轉化為群體性的形式,群眾不聽領導干部勸解,或集體上訪或上街靜坐或游行抗議,甚至沖擊機關,有意把事態擴大。這就是黨和政府所說的“群體性事件”。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群眾對基層政府部門及領導干部已失信任。
作為基層黨校的教師,接觸過不少基層(或最底層)的老百姓,覺得他們很現實(或講有一定的自私心),也容易受人(別有用心的人)的挑動,也容易躁動。但他們絕大部分是純樸的是講道理的,他們要求也不高,如果領導做法是合情合理,他們是高興的,是支持、配合的,是聽話的。
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說:“這些人鬧事直接的原因,是有一些物質上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這些要求,有些事應該和可能解決的,有些事不適當地和要求過高、一時還不能解決的。但發生鬧事的更重要的因素,還是領導上的官僚主義。鬧事的另一個原因是對工人、學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選集》第五卷.p395)。據中央信訪局統計,群眾上訪的問題中,80%都有一定的道理,而這些問題往往都是可以基層得到解決。現在不少的地方政府中也普遍存在著“不鬧不解決,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的潛規則,給人“老實人吃虧”的暗示,只有“鬧”,領導(或大領導)才重視,矛盾才能(快)解決———值得深思。
二
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過程,社會的矛盾不僅多,而且以直接、公開、沖突的形式出現。但這些矛盾絕大部分都是利益(經濟)性的矛盾,“據有關方面的分類統計,由于利益矛盾引起的人民內部的矛盾已占到社會矛盾糾紛的70-80%,成為新時期社會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秦宣主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專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0.p275),都是屬于人民內部矛盾。
“無論‘甕安事件’還是‘孟連事件’,都是單純的利益沖突,都是民眾基本的利益訴求得不到正常宣泄和正當滿足,都是民眾長期積怨的集中爆發,都是人民內部矛盾在特定條件下的集中表現,不存在什么隱秘的政治圖謀”(笑蜀:《處理群體事件需要新思維》,《南方周末》2008.09.11.e29“評論”),不具有推翻政府并取而代之的“政治訴求”。現在的“群體性事件”,“所有事端都發源于單純的經濟利益沖突,只有當利益沖突不能得到妥善處置時,沖突便會升級,矛盾開始轉向基層政府;如果基層政府繼續采用錯誤的方式去處理沖突,沖突才會向上蔓延”(陳敏:《轉型時期的利益沖突》,《學習時報》2006.04.17.p12)。
劉少奇講過:“人民內部之間的矛盾激化起來就可能鬧事。我研究了一些地方的鬧事,幾乎全部都是為了經濟性質的切身問題”(《劉少奇選集》下卷.p305);劉少奇明確概括人民內部矛盾大量表現為人民群眾同領導者之間的矛盾,分配問題等,其中領導干部是主要的原因。鄧小平一直關注和研究我國的人民內部矛盾的發展,他說:“人民內部矛盾最廣泛地表現為經濟領域中的物質利益矛盾”,“黨群矛盾、干群矛盾突出,成了人民內部矛盾的焦點”(宋善文:《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群言出版社,2007.3版.p13)。
三
一個社會不可能沒有矛盾,但一個社會的矛盾時時、處處尖銳化也是危險的。胡總書記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在妥善處理各種矛盾中不斷前進的過程,就是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不斷增加和諧因素的過程”(:《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人民日報》2005.06.27)。
在當今市場經濟的環境中,利益(經濟)問題,已成為影響人民內部矛盾的關鍵要素之一,“合作共贏”,“增加共同的利益”已成為現階段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有效方式。所以,對出現的矛盾,不要等,不要推,不要拖,必須通過民主協商,協調利益關系去達到各方利益的平衡,把矛盾化解在苗頭階段,而不是靠領導的權(強)迫壓服。基層干部要注意不能什么的矛盾,都出動“公安”解決問題。筆者認為,“群體性事件”是公民意識和權利意識的覺醒表現之一,如果處事公平合理,反腐敗力度加大,貧富差距縮小,相信“群體性事件”將化解在矛盾沖突爆發之前,相信“群體性事件”也將越來越少。
現實中,許多群眾及一般的干部都說:老大難(問題),老大(一把手)出面就不難。這話說明了我國現存的“政治生態”的情況。為什么不把小問題化解在苗頭之中,為什么只有“一把手”出動才行呢?這是不正常的管理。應該變成基層干部平時的依法辦事、依法處理,輔之解決現實問題的疏導教育,將問題化解在苗頭之中的這一“常態”。
- 上一篇:建筑公司建國60周年征文
- 下一篇:黨校建國60周年特級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