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局科學發展觀案例剖析材料

時間:2022-05-30 04:11:00

導語:體育局科學發展觀案例剖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局科學發展觀案例剖析材料

2009年4月17日上午,在體育局三樓會議室由黨組書記、局長陳連豐主持召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典型案例剖析會,局系統黨員38人參加了會議。參會人員圍繞我市20*年成功申報省級體育強市和2009年強市復評,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會場氣氛熱烈而嚴肅。經過深入剖析,現將此典型案例報告如下:

一、主要作法和取得成績

1、黨政領導重視,工作目標明確

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始終把發展社會事業與發展經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每年將發展體育事業列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管理,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市政府十分重視體育工作,明確一名副市長分管體育工作,并將體育工作列入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內容,擺上議事日程。各鄉鎮(街道)和部門十分重視創強復評工作,組織開展各項體育活動、整理資料、添置硬件。

2、組織機構落實,工作機制健全

不斷完善以市體育局、鄉鎮(街道)、體育指導站和村體育輔導站為核心的三級體育組織管理體系,為城鄉群眾體育活動的廣泛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市體育局主管全市體育工作,指導和協調各部門、各行業、各社會團體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和培訓。市體育局有三個下屬事業單位——市體育中心、市體育俱樂部、市少體校。市體育總會建有21個單項協會、農民體協31個,各協會都有明確的工作職責,每年都有工作計劃和總結、協會按照章程開展工作。

3、體育設施完善,健身環境良好

我市切實加強體育場地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設施保障。目前,我市基層體育設施遍布城鄉,人均體育場地占有面積已超過1平方米。至此,市級擁有體育中心1萬平方米場地,擁有可容納4000人的體育館,1300座的體育場(在建)、業余體校綜合訓練館以及1個標準游泳池等體育館設施。

4、群眾體育運動全面普及,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

我市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深入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發展群眾體育,普及全民健身”為工作重點,統籌城鄉不同人群的體育需求出發,科學引導群眾體育活動,不斷增強群眾健身意識,積極營造濃厚的體育健身氛圍,不斷掀起群眾體育活動的熱潮。據初步統計,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群眾已達到53萬,占全市總人口的45%。

5、體育產業發展加快,體育市場管理規范

我市因勢利導,加大對全市體育健身業的扶持和培育,據統計,我市共有體育經營場所459家,體育用品生產經營企業28家。此外,除游泳、健身、羽毛球、網球、臺球等傳統健身項目以外,還開辟了體育技術培訓與咨詢市場等新的領域。近年來,在積極扶持體育產業發展的同時,我市體育等部門依法加強了轄區范圍內體育市場管理,進一步規范了體育市場。

二、啟示

雖然20*年已經成功申報省級體育強市,但經過幾年實踐來看,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為了更好迎接我市2009年省體育強市的復評,得出以下幾點的啟示:

1、積極動員,廣泛發動

2009年把體育納入對鎮、街道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創4個強鎮(鄉)(梅嶼、碧山、曹村、桂峰),使全民發動,齊抓共管。并且充分利用電視、電報紙、刊物、板報等輿論媒體、組織一些影響大、震動大、效果好的宣傳發動活動進行輿論導向,加大宣傳力度。為使體育創強復評工作扎實有效開展,成立了市領導小組,各鎮、街道和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體育創強復評領導小組和創強工作班子,并在市體育局建立了創強復評辦公室,具體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市體育創強復評工作。

2、城鄉統籌實施全民健身工程

增強全民體育健身意識,讓全民健身工程深入人心,在現有的公共設施上,我們要按照穩步推進,全面覆蓋的原則,進行體育設施建設。我們在發揮政府財政投入的主導作用下也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資體育設施,形成共同建設體育設施的局面,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健身場地條件保障,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積極啟動新體育中心建設步伐

新游泳館已于2009年被列為市重點工程建設項目,2008年已完成游泳館工程立項、初步設計、環評、土地征用等一切籌備工作,游泳館用地面積1646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521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4030平方米,觀眾看臺約799位,預算投資7500萬元,于2009年下半年動工,主體由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少體校形為一體,做到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成為我市競賽活動、文藝演出、集會展覽、體育產業的首選場所。

4、掀動一場全民健身熱潮

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是增進群眾身心健康提高人民身體素質的重要方式,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全社會的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我們要積極實施《普通人群體育鍛煉標準》,激勵和促進更多的群眾參加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