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和諧社會的活力之源
時間:2022-12-07 03:02:00
導語:創造:和諧社會的活力之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激發各行各業人們的創造活力,堅決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這充分揭示了創造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社會,應當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種和諧社會,決不是一個死水一潭、沉悶呆板的社會,而是一個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社會,一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一個社會只有尊重創造才有活力,一個民族和國家只有尊重創造才能實現發展進步,一個政黨只有尊重創造才能永葆先進性。如果把公平正義看作是和諧社會的基石,那么,創造就是和諧社會的活力之源。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前無古人,任務艱巨。在這樣一項充滿創造性的偉大實踐中,既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也必然會出現許多新事物、新思想、新做法。是不是尊重創造,關系到能不能妥善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能不能有效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歷史經驗表明,那些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新生事物,最初往往是以幼稚、弱小的形式出現的;而創新性的實踐探索,也往往有一個“新事有爭論、探索有風險、初始不完善、負面總難免”的過程。尊重創造,就要順應時代潮流,用開放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態去對待新生事物,敢于打破陳規陋習,破除各種障礙,沖破各種束縛,為創新性的實踐探索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
尊重創造,應當充分尊重每個人的創造愿望,為人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才能、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機會、搭建平臺。恩格斯指出:社會如果不把每個人解放,它自己也是得不到解放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意味著廣大人民群眾將更加自覺地創造自己的歷史。一般而言,人只有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才會具有歷史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產生自覺創造歷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每個人的創造愿望,使每個人都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并最大限度地實現個人價值,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當前,我國改革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社會利益關系和各種社會矛盾呈現出多元交織、錯綜復雜的局面。這就要求我們正確反映和兼顧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為每個人進行創造活動、發揮創造才能提供條件。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共同事業,不是通過哪一部分人的努力就可以實現和完成的,需要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社會是一個有機整體,它的發展進步有賴于每一個細胞富有活力,有賴于各個部分之間形成合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須凝聚各個社會階層人們的智慧和力量,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今天,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以及其他社會階層的人們,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就要尊重一切人的創造,激發每個人的創造熱情和創造活力,進而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獲得不竭的動力和可靠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