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
時間:2022-12-10 02:31:00
導語:怎樣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追求的奮斗目標。黨的三代領導集體為促進社會和諧進行了不懈努力,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戰略地位,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從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社會更加和諧”的奮斗目標,到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再到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此作出全面部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作為一項莊嚴而緊迫的任務擺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
構建和諧社會是有力應對各種挑戰的緊迫需要。新世紀新階段,和平、發展、合作成為時代潮流,我國改革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有利條件;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既要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勢的壓力,又要面對敵對勢力實施西化分化政治圖謀的壓力。要應對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戰和風險,就必須把國內的事情辦好,始終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局面。尤其是我國已進入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經濟體制深刻改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結構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動,既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動力和活力,同時也帶來許多矛盾和問題。在“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并存的情況下,機遇與挑戰同在,動力和壓力共生。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就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從社會實際來看,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人口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體制機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敵對勢力滲透破壞活動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等。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分析影響我國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
我軍作為黨絕對領導下執行特殊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歷來以黨的方向為方向、黨的意志為意志、黨的旗幟為旗幟。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全軍官兵高舉旗幟,聽從指揮的具體體現和實際行動。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使命感和責任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