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構建和諧社會要遵循“六個必須”原則

時間:2022-12-10 02:42:00

導語:為什么構建和諧社會要遵循“六個必須”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什么構建和諧社會要遵循“六個必須”原則

*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六個必須原則,即: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堅持民主法治,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六個必須”并非是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互相依存、有機統一的整體,涉及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方針、動力、保障條件及領導力量,其中的核心理念和貫穿始終的紅線就是科學發展觀。概括起來看,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根基和精髓;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深化改革和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以及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均是科學發展觀實現的條件和保障。六中全會在理論上形成的新思想、新境界、新要求,主要體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上,體現在價值理念與社會形態的理性選擇上。“以改革促進和諧、以發展鞏固和諧、以穩定保障和諧”,全會第一次將改革、發展、穩定與和諧的關系作了科學而深刻的闡述;第一次將和諧社會建設視為既是共產黨人的終極追求,也是階段性發展戰略;第一次將黨的意識形態與文化形態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之中。只有從整體和戰略的高度去把握“六個必須”原則,才能真正更加全面、更加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六個必須”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在實踐中也必然是一個系統工程,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牢固樹立和全面、自覺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根本,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中妥善處理改革、發展、穩定與和諧的關系是關鍵。很顯然,從核心理念與社會形態選擇層面看,尤其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角度來認識,改革、發展、穩定均必須服從于社會和諧;而從改革、發展、穩定自身關系來看,著眼于和諧社會目標的真正實現,則必須從戰略與戰術相結合的高度去探索成功之路。為此,必須將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和創新,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要用改革促發展,同時充分考慮到社會承受能力的制約性。這也是28年來我國成功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總戰略。然而,當不穩定、不和諧因素成為改革、發展推進的最大障礙時,穩定壓倒一切就成為必然選擇。但這畢竟是階段性的戰術問題,一旦恢復常態,就應迅速回歸戰略狀態,通過實施具體的戰略舉措,使社會和諧真正構筑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

上海處于改革開放的前沿,在按照“六個必須”的原則和要求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理應走在全國前列。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既要有整體推進,又要注意重點突破。一是在消除不和諧因素過程中應率先破解難題,發揮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如在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應大膽探索,尤其是在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領域,要形成可操作、能借鑒的方案;加快消除二元經濟結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運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形成的良好基礎,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并展示良好形象。二是在主動服務全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包括繼續堅定不移地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積極參與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再分配過程,繼續通過“結對子”扶助貧困地區,等等。三是通過加快自身發展,特別是在長三角地區發揮產業錯位優勢,使長三角都市群及長江經濟帶在促進全國整體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真正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