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黨內和諧的途徑

時間:2022-12-10 04:36:00

導語:增進黨內和諧的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增進黨內和諧的途徑

中國的一切事情,關鍵在黨,和諧社會的構建也不例外。離開黨內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則無從談起。增進黨內和諧的根本途徑,是在黨內生活中切實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為此,除其它方面的工作外,以下兩個問題也是當前需要突出解決好的。

一、建立健全黨內“議”、“決”、“行”、“督”等各類事項的程序制度,嚴格按照程序辦事

程序是指辦事的方法和步驟,是防止個人專斷的一項重要舉措。黨八十多年的歷史經驗教訓表明,凡是能夠嚴格按照程序辦事,民主集中制就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反之則會破壞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因此,按程序辦事是貫徹民主集中制的關鍵,必須圍繞黨內的“議”、“決”、“行”、“督”等各類事項,建立健全與之配套的程序制度。

“議”即議論、討論。集思廣議、“群言堂”、調查研究等是正確決策之前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步驟,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程序制度,不能使之成為形式主義的一種表演。西歐有一個國家的議會,在討論每一個議案之前,要事先征求議員的意見,如果沒有三個人以上持異議者,該議案就不提交議會討論,理由是:連三個以上的反對者都沒有,說明大家是一致同意,既然是大家一致同意的東西,還何必讓大家去費時費心討論?集思廣議、調查研究等一定要注意聽取不同意見,如果把聽取不同意見作為集思廣議的目的之一,那就必然會提高調查研究的質量。2006年5月,長江三峽大壩全面建成,記者問潘家錚院士:“誰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潘回答說:“那些反對三峽工程和提出不同意見的人貢獻最大?!币驗槌址磳σ庖娬邚膰δ芊癯惺堋⒁泼袢绾伟仓?、生態怎樣保護、文物怎么保留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使得決策者不能不進行充分論證,以解決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問題。當這些“不可能”被一個個解決后,真正科學的決策也便產生了,進而有了“質量優良、安全可靠的大壩”,并避免了有可能出現的遺憾和浪費。“反對意見和不同意見”的價值和貢獻也就在這里。據介紹,在國外,為了避免工程留下遺憾,往往首先要對涉及方案及規劃進行反對,且由專業群體來操作。這種前置性批判,并不都是“全盤否定”,而是從各個角度提出質疑,使方案和規劃更完善。已有大量事實證明,好的決策往往是以前置性沖突意見為基礎,而不是從“眾口一詞”中來。

“決”就是決策、決定。我們一定要建立健全體現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來參與的決策程序制度。例如,要規定沒有經過專家論證的技術性較強的項目不交付表決,沒有公開聽證的、與民眾利益相關的項目不交付表決,沒有備選方案的項目不交付表決。屬于人事任免的表決采用秘密、無記名方式,屬于重大項目的表決可采用唱名方式,等等。

“行”就是執行決策、決定。我們一定要建立目標、任務、項目、績效考核等層次分明、環環相扣的執行程序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做到“統一認識、統一政策、統一計劃、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督”就是對前述“議”、“決”、“行”的監督;對遵守、執行黨章黨規的監督,等等。不少事實表明,紀檢組織監督同級黨委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做不到紀檢組織實行垂直管理的條件下至少也要強調下級紀檢組織的監督工作不僅對同級黨委負責,更對上級紀檢組織負責,既接受同級黨委的領導,又對其保持一定的相對獨立性。

二、把造福一方、服從中央和服務全局相結合,嚴格防止黨組織利益“地方化”、“部門化”

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相比,屬于一種多元主體參與競爭的分散型經濟,它必然導致各個社會組織和地方的利益凸現,也必然導致各個社會組織和地方貧富不均。作為一個地方或某一個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的黨組織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不考慮“造福一方”的問題,這與黨歷來“做好本職工作”的教導也是不矛盾的。但我們必須牢記黨是整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而不是某一小團體、某一地方的先鋒隊,絕不能把黨的利益地方化、部門化和小團體化。當前,尤其要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不折不扣地執行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目前,中央正在進行的宏觀調控,對不同產業采取的是有保有壓??赡苡行┑胤降漠a業被“保”的多,有些地方的產業則被“壓”的多。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和一個地方的就業、稅收等息息相關。因此宏觀調控政策可能會帶來短時期內某一地方的利益與全國整體利益的對立,但地方黨組織必須服從中央和服務全局,對產能過剩的項目絕不能上馬和拒絕調整。

第二,按照兩個“大局”的區域發展戰略,走先富幫后富、最后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最早提出了兩個“大局”的區域發展戰略,認為“沿海地區要加快對外開放,使這個擁有兩億人口的廣大地帶較快地發展起來,從而帶動內地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事關大局的問題。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來幫助內地發展,這也是個大局。那時沿海也要服從這個大局。”同志進一步指出:“鄧小平同志的這個戰略設想,是根據生產力發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條件,東部地區先加快發展,然后帶動和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最終實現全國各地區共同繁榮和共同富裕,實踐證明,這是完全正確的?!币酝緸榭倳浀狞h中央,明確提出要堅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因此,每個地方的黨組織必須按照中央的部署,把地方的發展融于全國發展的大局之中。

促進和維護黨內和諧,涉及到黨員與黨組織、下級黨組織與上級黨組織、地方黨組織與地方黨組織、地方黨組織與黨中央等方方面面,但貫穿這些方方面面的一根主線是民主集中制的實施。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深入研究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實施,以黨內和諧引領社會和諧,將是我們長期研究和實踐的一項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