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
時間:2022-12-10 05:16:00
導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進一步深化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認識,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新視野。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新世紀、新階段的新要求、新特點,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和性質,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這一闡述,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什么是社會主義”這一問題認識的深化。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既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及其主要特征的豐富和發展,更是基于現階段我國基本國情,對社會主義本質及其基本特征認識的深化,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及其基本特征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
進一步回答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開拓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規律認識的新境界。我們黨在科學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的基礎上,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新特征,充分認識面向21世紀的中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科學把握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的各種共同性問題和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明確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九大目標任務,為我們勾畫出一幅清晰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藍圖。這些都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進一步回答了“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執政黨,怎樣建設執政黨”的問題,把對執政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從執政黨執政任務和執政理念的高度,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重大問題作了明確的回答,豐富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理論,提升了對執政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水平。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此,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全力以赴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中國共產黨人要實現自己的執政任務,就需要構建和諧的、穩定的社會環境。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主要議題,擺在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求全黨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現實課題抓緊抓好,這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執政能力的不斷提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