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表達權的社會和諧功能
時間:2022-12-12 05:06:00
導語:重視表達權的社會和諧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天對表達權的提升和強調,恰恰也是中國社會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面臨新的挑戰的鮮明體現。市場體制的逐步成熟,現代社會結構——日益復雜的社會分工和高度分化的利益群體格局,與過去比較簡單、容易、清晰的社會表達絕不能同日而語,必須予以新的提升和推進。要協調好如此復雜的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達到社會和諧,沒有高水平的表達權是難以想象的
●現代政治文明以民主政治來消解矛盾和沖突,追求社會穩定與和諧。而表達權則是民主政治的一個基本內容。正是在廣泛的社會表達中,我們能夠正確地整合出社會的共同利益,同樣,廣泛充分的表達也能使我們準確地把握其利益的差別,更重要的是能夠及時地進行利益的協調,避免形成嚴重的社會分化和利益沖突,以保證社會健康發展
●表達權對于社會和諧具有重要價值,還在于它作為民主科學決策的要件,成為社會和諧不可或缺的重要機制。要比較全面地收集信息和正確地處理信息,沒有方方面面充分地發表意見是難以保障的;擬制和評估方案同樣如此。獨斷專行、閉目塞聽很難與科學決策掛上鉤。因此,表達權不僅僅是一種權利的享有問題,它還同人類正確地認識世界,科學地設計自己的活動有關
社會和諧與社會大眾的表達權有著密切的內在關聯。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中,把表達權與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相并列,作為依法保障的公民重要權利,這在過去是沒有過的。在社會和諧的內在邏輯中,表達權是非常值得探討的重要環節。
首先,表達權伴隨著人類的文明進步而不斷顯現,它與對社會和諧的追求有著必然的內在關聯。
一部人類的文明史,也是一部表達權的成長史。縱覽歷史可以發現,社會的繁榮昌盛,往往同表達權的推進相生相伴。古希臘人認為,“人的本質是作為言說者而存在”的。古希臘繁榮期,學園興盛,思想活躍,論辯術得到極大發展。如果沒有這樣一種社會表達為基礎,很難設想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如何運作。
中國沒有民主政治的傳統,但中國有作為的君主又通常能夠認識到民眾言論的重要性。從齊威王的廣開言路,到唐太宗接受并加以實施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都為其開拓的繁榮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礎。
人類邁入近代,可以說是以表達權的伸張為其發端的。文藝復興以人道主義、人權為旗幟,提倡個性自由,反對專制壓迫,表達權成為人權的重要內容。著名的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對表達權作了精彩的闡述: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觀點的權利。不能否認,近代以來,西方社會表達權的張揚,對其文化的繁榮、科學技術的興盛以及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然而,西方社會的表達權也必然地因為資本的內在屬性而受到相當大的制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將表達權推入新的階段。恩格斯曾經談到,即使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取得了勝利后,也不會像資產階級一樣,從爭取權利的運動中退縮,并且指出:“批評是工人運動生命的要素,工人運動本身怎么能避免批評,想要禁止爭論呢?難道我們要求別人給自己以言論自由,僅僅是為了在我們自己隊伍中又消滅言論自由嗎?”
把批評(表達權的重要體現)提高到工人運動生命要素的地位來認識,可見其價值。實際上,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印證了經典作家的分析。當我們的表達權維護得很好,得到健康發展時,社會主義的民主也生動活潑,整個社會主義事業也欣欣向榮;相反時,則權力高度集中,個人說了算,社會主義民主受到破壞,社會主義事業遭受嚴重挫折。這是我們應該牢記的教訓。
我們今天對表達權的提升和強調,恰恰也是中國社會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面臨新的挑戰的鮮明體現。市場體制的逐步成熟,現代社會結構——日益復雜的社會分工和高度分化的利益群體格局,與過去比較簡單、容易、清晰的社會表達絕不能同日而語,必須予以新的提升和推進。要協調好如此復雜的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達到社會和諧,沒有高水平的表達權是難以想象的。正是在廣泛的社會表達中,我們能夠正確地整合出社會的共同利益,同樣,廣泛充分的表達也能使我們準確地把握其利益的差別,更重要的是能夠及時地進行利益的協調,避免形成嚴重的社會分化和利益沖突,以保證社會健康發展。
其次,表達權作為緩和社會矛盾和沖突的有效手段,為社會和諧提供必要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社會表達本身也是社會矛盾和沖突的一種重要表現,應對社會表達,也是在應對社會矛盾和沖突。我們往往能夠看到古今中外這樣的歷史現象:以壓抑社會表達來替代對社會矛盾的處理和解決。壓制表達權從表面上看,似乎統一了思想,消除了沖突,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解決所存在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只不過是不讓它展現出來,讓它寄存在那里,往往會使問題越積越大,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釀成社會危機。
現代政治文明以民主政治來消解矛盾和沖突,追求社會穩定與和諧。而表達權則是民主政治的一個基本內容。當今備受關注的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一個很大的不同,在于后者的表達主要是通過投票來實現的,而前者的表達則是在持續的溝通、討論、磋商中實現的,這一過程往往是不斷反復的和不斷深入的,所以,其表達可以達到比較充分的程度,比較高的水平。這也是協商民主在某些方面優越于選舉民主的重要特點。
現代政治心理學重視表達的心理-行為功能,認為健康的、充足的表達是社會的解壓閥,應當把對社會和諧的追求建立在釋放心理壓力,不斷揭示和消解社會矛盾的基礎上。而限制表達和掩蓋矛盾則是危險的。
再次,表達權作為實施民主科學決策的要件,為社會和諧提供重要機制。
表達權對于社會和諧具有重要價值,還在于它作為民主科學決策的要件,成為社會和諧不可或缺的重要機制。所謂民主決策,一定是民意充分表達基礎上的決策,表達權的落實,意味著人民意愿的真正展現,由此才談得上民主決策的問題。
充分表達基礎上的民主決策,能夠較好地反映不同社會群體的意愿和要求,這對于協調各方利益,處理好各種矛盾具有重要意義。在現代社會,民主決策的社會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民眾公決、民意調查、各類咨詢會和聽證會等,得到蓬勃發展,這突顯出現代社會強調將和諧穩定的追求建立在不斷完善對表達權保障的趨勢上。
表達權與科學決策也有著內在的關聯。科學決策基本的要求,即按照科學的程序來進行決策。科學決策不可或缺的步驟,如確立目標、收集和處理信息、擬制和評估方案、方案的抉擇和實驗等,每一個環節都同表達權密切相關。決策者如果不充分聽取意見,恐怕從確立目標開始就要犯錯誤;要比較全面地收集信息和正確地處理信息,沒有方方面面充分地發表意見是難以保障的;擬制和評估方案同樣如此。獨斷專行、閉目塞聽很難與科學決策掛上鉤。因此,表達權不僅僅是一種權利的享有問題,它還同人類正確地認識世界,科學地設計自己的活動有關。
包蘊表達權保障的科學決策鮮明體現出對社會和諧的支撐。在這一過程中,人們不僅僅是一般地表達意見,而是要更加深入地考察各種行為、行動方案的社會后果和價值,評價它們的優劣長短,研究它們的可行性等等。這樣一個過程,能夠使人們逐步地消除狹隘的認識,采取更加全面的觀點;使人們學會舍棄、妥協和讓步,漸次地達成共識。換一個角度看,這完全是一個社會融合的過程,創造社會和諧穩定資源的過程,是科學的屬性在社會性中的生動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