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建設的關鍵:協調和理順利益關系
時間:2022-12-13 03:09:00
導語:和諧社會建設的關鍵:協調和理順利益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成員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應當是暢通、廣泛和充分的。同時,應把群眾的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長期有效地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必須依靠制度的支撐。這就需要制定并實施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
●國家有必要站在社會整體利益的角度,對利益格局進行必要的調節。
對于每一個社會成員來說,利益尤其是切身的物質利益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和發展狀態。而社會各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則直接影響著一個社會的和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社會成員的利益訴求意識不斷增強,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和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狀況,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社會利益關系如果得不到協調和理順,就會引發一些不穩定因素,影響社會和諧。因此,為了有效地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就必須協調和理順社會利益關系。
協調和理順社會利益關系的主要途徑,在于建立起公正、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這種利益協調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
利益訴求表達機制。一方面,社會成員的利益訴求表達渠道應當是暢通、廣泛和充分的。公共權力機構特別是政府應建立起同社會成員進行充分溝通的各種渠道,降低社會成員參與的門檻,主動為社會成員及時提供必要的信息,避免由于信息的缺乏和不準確所帶來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避免社會成員基于錯誤判斷而形成的種種錯誤行為。另一方面,社會成員利益訴求的方式應當是理性、合法的。為此,需要把群眾的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應健全社會輿情匯集和分析機制,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制度,建立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機結合,更多地采用調解的方法,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導等辦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
利益協商機制。和諧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都具有平等的權利。恩格斯指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因此,在處理對于社會成員來說至關重要的利益關系問題時,就不能由單方面決定,而應由相關各方再加上相對中立者共同參與協商。在制定法律和重要公共政策時,應讓多方人員參與,使相關社會群體有充分的表達意愿的機會。比如,當制定一些同工人群體、農民群體或是女性群體有關的法律政策時,應有這些群體的代表參與并表達意愿,以使制定出的相關法律和政策體現公正性。
利益保障機制。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提出:“必須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和利益”。長期有效地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必須依靠制度的支撐。這就需要制定并實施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如制定同社會成員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物權法》等重要法律、法規。同時,還應建立健全相關的各種社會組織,為社會成員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在現階段,有必要特別重視對勞動者基本權益進行有效保護,如社會成員就業權利的保護、勞動安全條件的保護、勞動收入權利的保護、同工同酬權利的保護等等。
利益調節機制。由于社會成員的能力不同、面臨的風險不同以及機會平等準則難以有效實施等,所以,在初次分配之后,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必定客觀存在。對這種差距如果不加以調控,長此以往,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將對社會的穩定和諧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國家有必要站在社會整體利益的角度,對初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進行必要的調節。這種調節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促進共同富裕。國家應逐漸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強收入分配的宏觀調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社會成員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