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解決群眾利益入手構建和諧社區建設新機制

時間:2022-12-13 03:57:00

導語:從解決群眾利益入手構建和諧社區建設新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南山,近年來因勞資關系、物業糾紛引起了諸多社會矛盾,給社會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牽扯了黨委和政府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財力。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深圳南山從解決人民群眾的利益矛盾入手,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區情民情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這一機制由利益訴求機制、利益協調機制和權益保障機制構成,較好地解決了多種社會矛盾。

拓寬通暢的利益表達渠道,構建多元化的利益訴求機制。南山區積極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把群眾利益訴求納入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一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政治資源,搭建群眾利益表達的平臺。一個有創新性的做法就是在基層設立人大工作室或人大工作站,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性政治制度的優點,為代表履行職責提供良好的平臺,直接聽取群眾呼聲,協助化解基層矛盾,此舉被稱為推進社區基層民主和公共治理的有益嘗試。二是充分利用居民自治的制度平臺,激發群眾依法自治的熱情,通過自治活動將基層群眾的利益呼聲反映出來。比如在部分社區設立居民理事會,行使相當于物業公司和業委會的雙重職權,有效地解決了社區管理和環境問題。

探索便捷的利益調處方法,構建多元合作的利益協調機制。南山區積極探索便捷、有效的利益調處方法,將政府行政管理、司法救濟與基層群眾的自治救濟相結合,總結出不少有特色的做法:一是社區司法與信訪相結合,摸索出“一合、兩進、三調、四結合”的社區司法信訪工作模式。由于這一模式首先在南山區桃源街道首創,因此被人們稱之為“桃源模式”。所謂“一合”是指司法所與信訪辦合署辦公,實現資源共享;“兩進”指通過建立社區法律工作站和基層調解組織,推動信訪工作進社區、進企業,把矛盾排查化解在基層;“三調”指通過運用“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人民調解”三級調處機制,把絕大多數信訪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四結合”指把人民信訪與人民調解相結合、把矛盾排查與矛盾化解相結合、把信訪救濟與司法救濟相結合、把法制教育與法律約束相結合。二是組建了街道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化解了大量社區矛盾,在維護外來人口和弱勢群體權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三是設立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吸收本社區的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建立定期協調機制,協商解決社區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探索扎實有效的維權措施,構建多樣化的權益保障機制。南山區在和諧社區建設過程中,十分注重社區居民權益的維護,綜合運用自治救濟、行政救濟、權力救濟、司法救濟、新聞媒體救濟等多種方法。前面提到的“桃源模式”將信訪救濟和司法救濟相結合,區總工會和區勞動局組建的街道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在保護弱勢群體和外來人口的就業權、受教育權等方面均發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作為社區自我管理的居民委員會和業主委員會也在維權方面表現出色。比如,南山區粵海街道首創業主委員會聘請社區民警、工作站人員為業委會委員,在物業管理的糾紛中,有效地保障了業主的利益。

總之,南山區從利益表達、利益調處機制的構建出發,抓住了和諧社區建設工作的關鍵。同時,黨的領導、黨組織和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同志作用的充分發揮,是和諧社區建設順利開展的強大政治保障。這些都是值得認真學習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