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時間:2022-12-13 04:30:00

導語:努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努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人類向何處去,世界向何處去,是世界人民面臨的共同問題。2005年4月,在雅加達亞非峰會講話中首次提出“和諧世界”理念,很快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共鳴和強烈反響。建設和諧世界的提出,是以為總書記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目標的新概括,是指導我國對外工作和處理國際關系的新方針,也是在繼承新中國外交傳統基礎上結合國際形勢與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的變化進行的重大理論創新,必將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建設和諧世界重大戰略思想提出的時代背景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突出的表現有三點:一是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二是國際上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有新的發展。美國明確提出要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新秩序”,要確保在21世紀保持自己的霸權地位。美國在先發制人戰略指導下的單邊主義行為,強烈沖擊著集體安全機制,構成了對多邊主義的嚴重挑戰。三是世界各國人民面對霸權主義、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環境污染、自然災害、嚴重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問題,普遍渴望和平、安寧和發展,期盼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建設和諧世界是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各國人民要和平、促發展、謀合作的共同要求,既反映了世界人民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心理,又體現了為發展營造穩定、和平世界大環境的要求,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也是深得世界人民之心的。

二、建設和諧世界的科學內涵

在多個國際場合特別是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中,全面闡述了建設和諧世界的科學內涵。

一個和平、穩定的世界。求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世界和平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首要條件,是人類共同追求的目標。人類只有生活在和平環境里,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發展,追求幸福生活,創造燦爛文明。沒有和平,就沒有和諧世界。正如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的那樣:“和平是人類社會實現發展目標的根本前提。沒有和平,不僅新的建設無以推進,而且以往的發展成果也會因戰亂而毀滅。無論對于小國弱國還是大國強國,戰爭和沖突都是災難。因此,各國應該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全球安全威脅。”和諧世界追求的和平是持久和平,是穩定安寧。在這樣的世界里,各國之間相互信任、和睦相處,通過公平、有效的安全機制,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一個民主、公正的世界。面對深刻變化的世界,面對層出不窮的挑戰,世界各國應該通力合作,共同推動國際社會發展進步。應該尊重各國人民的意愿,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法制化,保障各國參與國際事務的平等權利,逐步改革和完善現行國際體系和秩序,使之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應該鼓勵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過對話、協商和談判解決爭端和沖突,反對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應該在平等的基礎上,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在這樣的世界里,各國主權平等,國際關系以法制和多邊主義為基礎,世界上的事務由各國協商解決。

一個互利、合作的世界。發展事關各國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關消除全球安全威脅的根源。沒有普遍發展和共同繁榮,世界難享太平。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深入發展,使各國利益相互交織、各國發展與全球發展日益密不可分。經濟全球化應該使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普遍受益,而不應造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兩極分化。要大力推動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使21世紀真正成為“人人享有發展的世紀”。在這樣的世界里,經濟全球化以及科技的進步,要有利于國際社會的共同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一個開放的、包容的世界。文明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在人類歷史上,各種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的差異不應成為各國交流的障礙,更不應成為相互對抗的理由。應該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相互借鑒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長補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動各國根據本國國情實現振興和發展;應該加強不同文明的對話和交流,在競爭比較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慮和隔閡,使人類更加和睦,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三、提出建設和諧世界的重大意義

建設和諧世界思想豐富發展了時代主題論。改革開放以后,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科學判斷國際形勢,提出現在世界上帶全球性、戰略性的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發展問題。并強調這兩大問題,至今一個也沒有解決。建設和諧世界重大戰略思想在堅持這一基本判斷的同時,從多個方面深化了對時代主題的認識。第一,指出“在人類漫長的發展史上,各國人民的命運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強調只有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才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根本出路。第二,提出“要和平、促發展、謀合作是時代的主旋律”。在“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基礎上,增加了“合作”的主張,使時代主題的內涵更加豐富,特征更加鮮明。第三,提出“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重要歷史時期,只有世界所有國家緊密團結起來,共同把握機遇、應對挑戰,才能為人類社會發展創造光明的未來,才能真正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在如何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上,強調了世界所有國家的共同責任。建設和諧世界,抓住了當今世界所有問題的根本,指明了世界人民所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為世人提供了觀察和解決世界各種問題的基本著眼點和立足點。

建設和諧世界是對人類戰爭災難,以及戰后國際關系演變的深刻反思。人類社會要實現持久發展的權利,取決于能否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確立后,這兩大關系被簡化到了只剩下兩個字———占有,包括對自然物的占有、對人以及人的創造物的占有。資產階級為了滿足這種占有欲望,幾乎把資本主義的發展史變成了一部劫掠史、奴役史,為此制造出無數的國家、階級、民族矛盾。聯合國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尋求發展的愿望,它承擔著和平解決爭端、共同維護地區和全球安全的重擔。在聯合國講壇上提出建設和諧世界,是以全球視野指明國際社會發展目標,為人類解決存在的問題指明方向。

建設和諧世界思想的提出是對我國外交理論的新發展,有利于遏制“中國威脅論”甚囂塵上的局面。蘇聯解體后,有的西方國家因為抱著冷戰思維不放,又把遏制的對象對準了中國,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其真正目的,是借此擠壓中國在國際上的戰略空間,阻止中國走向富強。建設和諧世界思想的提出,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融合了近年來中國外交積極倡導的公正、合理的新秩序觀,以平等互利為核心的新發展觀,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協作為主要內容的新安全觀,以尊重多樣性為特點的新文明觀,以一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負責任大國的名義,向世界宣示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嚴正立場,作出了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鄭重承諾,有力回應了“中國威脅論”對中國未來走向的歪曲和擔心,對于消除各國疑慮、遏制敵對勢力對我的歪曲和詆毀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建設和諧世界重大戰略思想的實踐效果

中國提出的建設和諧世界思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回應,產生了多方面的積極效果。

首先,和諧世界理論推動了大國間的協商、對話和關系的改善。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與世界各主要大國建立了多種形式的戰略關系或全面伙伴關系,雙邊戰略對話逐步展開。中俄建立了密切的高層交往機制后,還啟動了國家安全磋商機制,開辟了高層戰略對話的新渠道。中法建立戰略對話關系后,又簽署了《中法聯合聲明》,提出把參與維和行動、推動軍控和防擴散、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納入中法戰略對話之中,將雙方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中美雙方已搭建了幾十種交流平臺和交流機制,并于2005年8月舉行了首次中美戰略對話,起到了通過對話增進互信,加深了解,推動美國對華政策向著積極方向發展的作用。中國還與日本、印度等國進行了戰略對話,主要目的是增信釋疑,明晰政策目標,通過對雙方最關切的雙邊和超越雙邊的戰略性問題進行坦誠交流,以減少誤判,為雙方解決分歧和困難奠定基礎,確保雙邊關系長期平穩發展。

其次,推動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由來已久,近年來隨著建設和諧世界思想的提出,這種合作關系在水平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中國與東盟在2006年峰會聯合聲明中,雙方表明決心于2010年實現中國與東盟六個老成員國貿易自由化,2015年與柬埔寨、老撾、緬甸及越南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2006年,訪問印度,展開睦鄰之旅,雙方簽署了多項合作協議。而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則成為中國與非洲國家關系發展的里程碑,其主題是“友誼、和平、合作、發展”,中國在呼吁發達國家援助非洲的同時,率先免除了多個非洲國家共約一百億美元的債務。

第三,進一步改善了中國的外交環境,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在國際上日益凸顯。近年來,除了中美關系穩定發展、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更加深入、中歐合作領域進一步擴大外,中日關系也打破了長達5年之久的政治僵局,重新回到了正常發展的軌道。中國的大國地位還突出表現在舉辦大型國際會議的號召力上,僅在2006年,中國就成功舉辦了三個國際峰會:一是6月在上海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有9位外國國家元首與會。二是10月在南寧舉行的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15周年紀念峰會,東盟十國的國家元首聯袂訪華。三是11月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中國成功邀請了48位非洲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赴會。有評論家據此稱2006年是中國外交大豐收的一年,也是中國國際地位明顯提高的一年。

五、建設和諧世界的前景與展望

建設和諧世界,人類面臨的最大機遇,就是世界和平力量在不斷增強。當然,在肯定有利條件、積極因素的同時,也要看到,建設和諧世界,任務艱巨,過程漫長,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正如在2007年元旦獻辭中所深刻指出的:“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繼續演進,世界經濟保持增長,各國相互依存和合作日益加深,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同時,局部戰爭和沖突時起時伏,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環境污染、自然災害、嚴重傳染性疾病等全球性問題突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當代國際社會,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建設和諧世界,必須要從處理現實的國家利益做起,從解決各國間的矛盾和沖突做起。這就決定了建設和諧世界的歷程,不僅是長期的,而且是曲折的。

中國是建設和諧世界的倡導者,同時作為一個世界上人口最多、連續多年經濟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負責任的大國,正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建設和諧世界從國際關系上說,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中國還必將在建設和諧世界的實踐上,發揮更加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對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就像在2007年元旦獻辭中所說的那樣:“面對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國際形勢,中國人民真誠希望同世界各國人民互利合作、和諧相處,共同奏響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