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浦東 將以六大體系構建自主創新示范引領區
時間:2022-03-13 02:35:00
導語:創新浦東 將以六大體系構建自主創新示范引領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瞄準“一個目標”:“十一五”期間,基本建成上海自主創新示范引領區。
加大“二個投入”:“十一五”期間,新區財力科技投入100億元,引導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500億元。
在戰略布局上堅持“三大聚焦”:聚焦張江、聚焦自主創新企業、聚焦領軍人才。
在推進過程中堅持“四個著力點”:一是以制度創新促進自主創新,二是以企業創新帶動產業發展,三是以人才高地構筑創新高地,四是以環境優勢加強綜合優勢。
建設“六大體系”:率先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化體系,高效共享的創新服務體系,符合國際慣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全社會崇尚創新的人文環境體系。
未來的浦東,將是創新的浦東,和諧的浦東,國際化的浦東。而創新浦東,是浦東的金字招牌,也是浦東精神的靈魂和精髓。今天,浦東召開浦東新區自主創新推進大會,公布《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自主創新的決定》。回望“十五”,展望“十一五”,描繪出“創新浦東”的精彩長卷!
“十一五”期間,努力實現“三個領先”,在體制機制創新、領軍人才培育、創業風險投資集聚三個方面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努力實現“三大跨越”,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自主知識產權創造、自主創新企業培育三個方面高起點跨越,形成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新藥創制集群和軟件出口基地。到2010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每百萬人發明專利授權數220件,上海市“科技小巨人”達標企業100家和產值或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自主創新企業10家。
以往浦東創新的歷程中,制度創新是關鍵的突破點。而在“十一五”期間要實現飛躍,也將依靠制度創新來推動自主創新。按照決定的要求,浦東將通過制度創新,率先建立起六大體系,共同構建自主創新的示范引領區。
一是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十一五”期間,爭取在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上建立浦東的優勢,結合重點產業布局,力爭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及成套工藝,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新藥創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上有所作為;繼續保持浦東在承擔上海市科技興市重大項目中的領先優勢,并且力爭在重大裝備、數字顯示、半導體照明、氫能和太陽能光伏關鍵技術、種源農業等市級重大科技專項上有所突破,努力把浦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能級提升到國際水準。
二是形成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體系。要抓住浦東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機遇,大力推動自主創新示范引領區建設,盡快研究和出臺一批地方性政策及措施,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推進國家火炬創新試驗城區試點,以建立和完善投融資體系、提高創業企業的育成能力、提升產學研結合驅動創新能力和產業的集群創新能力為重點,爭取率先試行國家、上海市推進自主創新配套政策;全面啟動國家創業風險投資體制建設綜合試點,制定推進創業風險投資發展的專項政策,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建成張江創業投資園首期2萬平方米;建設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重點在微電子產業領域,針對行業技術升級更新周期短,而專利的授權和侵權訴訟周期長的特點,開展縮短授權和保護周期的制度創新工作;開展研發型企業持有生產許可證的試點,實現研發環節和生產環節的分離,為構建產業價值鏈“微笑曲線”奠定制度基礎。
三是形成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化體系。加強“市區合作”、“部區合作”和“院地合作”,爭取國家、市、中科院科研基礎設施在浦東布點建設;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建設研發中心、實驗室、技術轉移中心等機構,鼓勵企業申報國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國家工程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按其自主創新成效,分階段給予不超過500萬元資助;對經認定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其實際發生的直接技術開發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重點支持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聯盟實施重大共性技術攻關項目。到2010年,引進和建設60家左右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的獨立研發中心,120家左右大型企業研發機構。
四是形成高效共享的創新服務體系。制定公共服務平臺專項政策,對于公益性、實體性的科技創新公共平臺,由政府投資建設,購買社會服務來運營管理;對于兼有公益性和經營性的實體平臺,以企業投資為主,政府投資一次性補貼,由企業經營管理;“十一五”期間,新區從基建財力投資計劃每年安排1億元支持公共平臺建設投資或投資補貼;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將儀器、設備及設施對外開放,有償共享,新區科技發展基金將安排專項資金對使用者進行補貼。制定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政策,切實解決現有孵化器孵化功能不足的問題,同時創造條件支持海內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及其他投資主體創辦專業孵化器。
浦東將加快建成2.5萬平方米“浦東創新港”工程,使之成為集聚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基地,為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一門式”的專業服務;加快發展生產力促進中心、行業協會等綜合性服務機構,形成若干能與國際接軌、有著重要推動力和影響力的權威中介機構;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資助和支持中介服務機構為新區企業提供產品研發、專利戰略、人才培養、市場策劃、咨詢診斷、企業上市輔導等各類專業服務;造就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質的中介服務隊伍,形成開放協作、功能完備、高效運行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五是形成符合國際慣例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貫徹《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提高新區知識產權中心的服務能力;支持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發明專利和國際專利申請,提高企業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實施能力,到2010年,每百萬人發明專利授權數要達到220件;加大對侵權行為的執法力度;率先開展知識產權權利質押業務;支持行業協會建立知識產權監測體系,建立專利預警機制;鼓勵和支持新區企業參與和進入國家、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編制新區自主創新產品目錄,新區醫院、學校和區屬企業要優先采購,新區政府采購給予不超過20%的價格扣除;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研制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
六是形成全社會崇尚創新的人文環境體系。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將浦東新區科技功臣獎升格為浦東新區自主創新最高成就獎,每年安排1000萬元對在自主創新中取得杰出成就的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進行獎勵;為自主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研發人員個人所得稅形成新區財力部分,對其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加強人才儲備和培育,爭取引入或在浦東設立研究性大學和專業學院,加快建設浦東軟件學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到201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術性從業人員比重要超過25%;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十一五”期間,通過新建或認定掛牌等方式,推出10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充分發揮博士后工作站、海外留學生服務窗口、人力資源機構的作用,優化人才集聚環境;設立專項教育基金,用于自主創新等方面人才的子女就學,并在就醫、辦理戶籍等方面提供便利。
2006年將成為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全面啟動的一年。國家賦予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機遇,使得浦東再一次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目光聚焦所在。“創新”,是浦東之所以為浦東的精神內核。“創新”,必將浦東繼續走在潮流的前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