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監督必須堅持五項原則
時間:2022-03-20 02:42:00
導語:人大監督必須堅持五項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總則中,集中體現了這部法律的精神實質,明確了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的原則。我們在學習貫徹監督法過程中必須全面理解和深刻領會。
第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的原則。監督法第三條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應當圍繞國家工作大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這一條規定,是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必須堅定不移予以遵循的指導思想和政治原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黨領導、支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黨對國家和社會事務領導的政權組織形式。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人大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各級人大常委會要始終自覺地接受同級黨委領導,貫徹黨委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行使監督權,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人大常委會黨組要發揮政治領導核心作用,常委會全年開展監督工作的計劃安排,及時向黨委請示;專項工作報告的審議意見、法律法規執法檢查報告等監督工作的主要情況以及重要意見、建議,及時向黨委報告;監督工作遇到重大問題,及時報告黨委并請黨委協調解決;需經主任會議審議的包括監督方面的重要問題,黨組要先行研究,把握好原則和方向;充分發揮常委會組成人員和機關干部中的黨員帶頭作用,切實貫徹黨委意圖,依照法定程序實現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
第二,堅持依法行使監督權的原則。監督法第二條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行使監督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權的程序,適用本法;本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法律的規定。”這一條規定,一是明確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必須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嚴格按法定的權限辦事。憲法、法律規定的職權要行使到位,否則就是失職;憲法法律沒有規定的,不能越權,越權違法。二是明確了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的程序,對人大監督的七種形式特別是常委會經常運用的四種監督形式的程序,作了深化、細化的規定,針對性、可操作性很強。人大常委會行使監督權必須嚴格按法定的程序辦事,“一府兩院”接受監督也應當遵守相應的程序規定。監督法的制定和實施,使人大監督工作有法可依、按法辦事。當前要抓緊對已有的涉及人大監督工作的法規、規定和文件進行全面梳理,按照監督法的規定進行重新規范和調整。
第三,堅持民主集中制,遵循集體行使職權的原則。監督法第四條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集體行使監督職權。”這一條規定,既重申了民主集中制是一切國家機關開展工作的基本原則,又明確了集體行使職權是國家權力機關區別于其他國家機關的一項重要原則。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都是由人民委托和授權,代表人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職權的行使,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民主,表達群眾的訴求,反映群眾的意愿,集中群眾的意志,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集體行使職權,集體決定問題。因此,各級人大常委會要圍繞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開展監督。確定專項工作報告的議題、開展執法檢查等,都要把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意見和視察、調研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作為重要依據。對專項工作報告、計劃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審計工作報告、執法檢查報告等,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須經主任會議集體研究后交辦,作出的相關決議要得到過半數的贊成才能獲得通過,這樣才具有法律效力。
第四,堅持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的原則。監督法第六條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的情況,應當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接受監督。”這是以憲法為依據,重申人大常委會作為人民代表大會的常設機關,必須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接受它的監督。縣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權改變或者撤銷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罷免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因此,監督法第十四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七條等都規定,人大常委會審議各項報告及審議意見、作出的相關決議,“一府兩院”對其研究處理情況或者執行決議情況的報告,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通報。這不僅保障了人大代表的知情權,也便于國家權力機關對它的常設機關進行監督。
第五,堅持向社會公開原則。監督法第七條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的情況,向社會公開。”這一條明確了人大行使監督權必須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體現了人民代表大會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屬性,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內在要求。堅持公開原則,歸根到底就是堅持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向社會公開是形式,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是目的。公開原則在監督法條文中有具體細化的規定,我們要認真嚴格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