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和認真落實井岡山精神

時間:2022-03-24 09:57:00

導語:深刻認識和認真落實井岡山精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刻認識和認真落實井岡山精神

初夏井岡,蒼山滴翠。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的親切關懷下,我們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來到井岡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短短一周時間,我們先后瞻仰了黃洋界、大井舊居、小井紅軍醫院、紅軍造幣廠、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多處革命遺址,通過聆聽教育講座、看圖片展覽、拜謁烈士紀念碑、吃紅米飯、走紅軍路,親身體會當年紅軍生活的艱難,實地感受井岡山斗爭帶給人的震撼,更加深刻地認識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接受思想洗禮。

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建立最早的革命根據地。20世紀20年代后期,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時,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在這條道路的指引下,井岡山斗爭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國,最后奪取了全國的勝利。在這段堅苦卓絕斗爭的磨煉下,我們黨培育形成了閃耀著共產主義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岡山精神。井岡山精神,是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培育的一種偉大革命精神,是革命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井岡山精神,不但在當年是井岡山軍民克敵制勝的強大精神支柱,而且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前仆后繼,成為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頭。總書記將井岡山精神內涵概括為二十四字: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這幾方面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一、堅定信念,是井岡山精神的精髓。

井岡山的斗爭是在敵我力量對比非常懸殊,處于白色勢力四面包圍之中進行的。社會如此黑暗,局勢如此嚴酷,我們黨靠什么來點燃井岡山的星星之火?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根據地軍民堅定了為工農階級利益而戰的決心,始終不屈不撓,英勇奮斗。、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在向井岡山轉移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有時一天要打幾仗。每次激戰中,總是沖鋒在前,他激勵官兵說:革命不要怕吃苦,不要怕流血,不要怕犧牲,就是剩下我一人,也要舉著紅旗干到底。在支部隊戰勝千難萬險,終于到達了井岡山,與、的部隊勝利會師。在龍源口戰斗中,28團3營營長肖勁身負重傷,腸子都掉出來了,他用裹腿布扎好腹部,繼續率部戰斗,最后壯烈犧牲。井岡山斗爭的歷史證明,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始終不渝的革命信念,就沒有井岡山革命道理的開辟,這正是井岡山精神內涵的根本所在。

二、艱苦奮斗,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容。

井岡山斗爭時期,國民黨軍隊不僅對井岡山根據地在軍事上“圍剿”,而且在經濟上嚴密封鎖,妄圖把紅軍餓死、困死在井岡山。為了解決紅軍的給養,安定群眾的生活,鞏固紅色政權,邊區黨組織領導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進行了有效的經濟斗爭和經濟建設。首先是自力更生發展生產。土地革命前,由于地主豪紳的殘酷剝削,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壓抑,大量的田地無人耕種。土地革命后,廣大農民群眾激發了生產熱情,加上邊區黨組織和政府的積極引導,農民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為了儲備充足的糧食,1928年冬,井岡山軍民到寧岡、永新等產糧縣挑糧上山。當年根據地內食鹽奇缺,布匹、藥品幾乎斷絕。為了解決食鹽缺乏的困難,黨和政府反動軍民用房屋等老墻上的土取下來熬硝鹽,以代替食鹽。紅軍醫院設備簡陋,藥材缺乏,醫護人員就自己上山砍竹子,自制了竹鑷子,竹軟膏刀、竹藥筒等,還上山采集中草藥,學習民間驗方,自己動手配制中藥,用來治療傷病員。當時,在紅軍中流傳著一首歌謠:“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軟又黃,金絲被兒蓋身上,不怕北風和大雪,暖暖和和入夢鄉。”這既是當時紅軍生活的真實寫照,又反映了他們的革命樂觀精神。正因為有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井岡山軍民才不為任何艱難困苦所嚇倒。

三、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容。

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是井岡山斗爭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同時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深刻內涵之一。

中國革命道路問題是關系到革命成敗的關鍵問題。中國革命的道路應該怎么走,在馬克思、列寧的著作里找不到現成答案。我們黨在“八七”會議以前,一直是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模式,把工作重點放在城市,企圖通過中心城市的總暴動,達到奪取全國政權的戰略目的。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進攻的目標精神中心城市長沙。在起義部隊一再失利并面臨全軍覆滅的危及情況下,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分析形勢,上了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實踐中開始摸索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這條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的發展方向,成功地實現了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到農村的轉移。這是等老一輩革命家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勇于開拓進取的成功范例,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四、依靠群眾,是井岡山精神在人生觀價值觀上的具體體現。

群眾路線是黨實行的一條馬克思主義路線。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下的紅軍,在井岡山之所以能站穩腳跟,之所以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愛戴,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他們始終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和人民群眾結下了魚水之情。

在總結井岡山斗爭經驗時曾寫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紅色政權發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要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一刻也不脫離群眾,這就是井岡山斗爭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井岡山精神的內容之一。

上述四個方面的,集中地反映了井岡山精神的主要內容。井岡山精神所蘊涵的共產黨人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執著追求,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態度,依靠群眾,始終與群眾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聯系的優良作風以及不怕困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堅韌意志,永遠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井岡山精神是中國人民的精神魂寶,它集中體現了共產主義的聯系、信念、道德和情操。繼承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并使之發揚光大,對于我們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要結合黨的歷史任務的變化,結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不斷賦予井岡山精神以新的內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今天我們講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就是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不動搖,緊密團結在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發揚革命傳統,落實“兩個務必”,自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實事求是、敢闖新路,就是要始終保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依靠群眾,就是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心實意地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做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團結帶領億萬人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

作為全國人大機關的青年黨員,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就是要充分認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是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可靠保證,也是我們國家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克服各種困難的可靠保證。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一定要從我國的國情和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一定要充分發揮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保證把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掌握在人民手中。在實際工作中,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充分認識到為代表、委員服務與為人民服務的一致性,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堅定信念,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將井岡山精神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