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

時間:2022-07-11 10:35:00

導語:全面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烏海市是一個以工礦企業為主的工業城市。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非公有制經濟迅猛發展,各種新經濟組織大量出現。與此同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也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得到加強。特別是黨的“十五大”明確了私營經濟的重要地位之后,“十六大”又進一步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面對這種形勢,烏海市委審時度勢,充分認識到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發展和安置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擺在特別重要的位置予以高度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有效發展,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截至到2003年8月,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有12430個,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員34020人,有關統計資料顯示,199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非公有經濟的工業總產值為2.8億元,到2003年上半年增長為14.46億元,增幅達5倍。特別是非公有經濟的投資步伐明顯加快,投資總量不斷上升,2003年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固定資產達38.1億元,是1999年的4.75倍。

一、整章建制,加強指導,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

1998年,烏海市委針對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迅速發展、部分企業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得不到同步開展、迫切需要理論指導和政策規范的實際情況,根據黨的十五大和自治區黨委有關文件精神,經過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制定實施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非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意見》,對黨組織的設置、地位、作用和隸屬關系,黨員的教育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確要求。這一文件的實施,有效地扭轉了轉制企業黨建工作相對滯后的不利局面,同時對于做好全市非公經濟黨建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從1999年起,市委組織部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目標管理的范圍,建立了非國有企業黨建目標管理責任制,制定了非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目標考核細則,各級黨組織層層分解任務,落實目標,明確責任,每年底由各區委及有關部門黨委統一進行考核驗收,進一步規范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活動。

2000年,市委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情況進行了全面整頓和規范。2002年,全市建立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聯絡員制度。各區委、街道黨工委采取向企業選派黨建聯絡員、選派黨支部書記和建立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等方法加大了督查指導力度。這一制度的實施對于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了解企業的基本概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協調企業部門間的關系,提高企業主對黨組織的認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今年,市委把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納入基層黨組織建設“流動杯”競賽活動之中,進一步調動了非公有制企業搞好黨建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市委組織部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建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黨組織的職責地位和作用、組建原則和方法、黨員教育管理及活動經費籌措辦法等,為進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消除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設“空白點”,不斷擴大黨建工作的覆蓋面

2001年起,市委相繼制定實施了基層組織建設“雙百兩無”工程和“122”工程,下派168名機關干部到基層幫助工作;投入約500萬元建成并投入使用了197個黨員活動室,實現了“一居(村)一支一室”目標;170多名“三不黨員”得到教育幫助;消除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組織建設的“空白點”,在具備建立黨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全部建立了黨組織。

在具體工作中,各區委針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結構復雜、流動性大、分布面廣的特點,督促指導有關黨組織每季度都要層層調查了解非國有企業數量、黨員分布及黨組織建設情況,對于黨員在3人以上的企業及時建立黨組織;對于黨員在3人以下的,根據黨員分布情況,本著“就地就近”的原則,采取掛靠或聯合等方式成立聯合支部;對于個體經營戶黨員則依托集貿市場,建立黨組織,力爭把每個黨員都編入黨的一個支部。

在組建黨組織過程中,針對有些私營企業主對建立黨組織心有疑慮的情況,各級黨組織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黨建工作指導的同時,積極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取得業主的理解和支持,促進了企業黨組織的建立。通過上述努力,較好地解決了“有黨員無組織”和“有組織無黨員”的問題,黨建工作的覆蓋面不斷擴大。到2003年8月,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共有黨員2515名,以“獨立、掛靠、聯合、選派”等方式建立黨組織100個,其中黨委10個,黨總支5個,支部85個。

三、穩定職工思想,保障職工權益,不斷增強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各級黨組織經常深入基層和職工家庭調查研究,主動了解職工的實際困難,及時掌握群眾在改革中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做好釋疑解惑工作,千方百計地幫助職工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使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具體化,增強了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得到了職工群眾的理解與支持。始建于1970年的內蒙古千里山鋼鐵廠于1998年6月破產重組為千里山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后,企業的性質從國有企業轉變為私營企業,公司黨委針對職工群眾的不滿情緒和存在的實際困難,變被動接待來訪為主動家訪,公司黨委牽頭組成15個家訪小組,到1000多戶職工家中了解情況,與職工溝通思想,對100多戶離退休職工和工傷、困難戶進行了慰問,及時補發了退休職工的工資,拿出110萬元為特困職工、工傷危重病人、離休老干部發放了借款、生活費、護理費等,解決了270名集體工養老統籌問題。同時,陸續安排下崗、待崗、轉崗職工583人,安排職工子女就業85人。正是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的實際行動以及新建項目的陸續開工建設,贏得了職工群眾的支持與理解,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了企業的生產和經營。到2002年,公司工業總產值平均遞增18.67%,200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154萬元,安排職工再就業417人。

四、轉變觀念,改進方法,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活力和影響力

各級黨組織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不斷深化認識,逐步轉變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把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文化建設、群眾工作緊密結合,加強了黨員的教育管理,開展了企業需要、業主理解、黨員歡迎的諸如技術攻關、勞動競賽、提合理化建議和各種文體娛樂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感召力。千里山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和華西焦化有限責任公司原屬國有企業,在企業轉制過程中,黨建工作絲毫沒有停頓,黨組織圍繞企業新體制和新機制開展工作,為企業的平穩過渡和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起到了積極作用。萬客隆商場黨支部根據經營特點,開展了“雙愛雙評活動”,評選共產黨員文明經商戶。海南區兆興耐火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大力支持企業黨建工作,每年按規定提取黨組織活動經費。黃河焦化有限責任公司為每戶職工補貼兩萬元建起了職工住宅樓,投資50萬元興建了文化休閑廣場。眾興集團公司黨支部,把提高企業職工凝聚力與做好社會公益事業樹立企業形象結合起來,主動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抗洪搶險出車出錢,為三道坎小學修建道路。這些活動的開展,既樹立了企業形象,又極大地激發了職工的工作熱情,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各級黨組織注重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員的教育和管理。通過組織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路線方針政策,進一步提高了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認識;學習《消費者權益法》、《合同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勞動法》等,增強了黨員依法維護國家、企業、員工利益的法律意識;利用節日和紀念日,組織黨員學習、參觀,加強了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使其在活動中受教育。通過對黨員的教育,使共產黨員在特定環境中,在維護穩定、深化改革、搞好管理、促進生產、在合法經營、依法納稅,自覺維護市場秩序以及社會公益性事業等方面切實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黨組織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廣大職工群眾的入黨積極性日益高漲,475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職工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私營業主155名。

今年烏海市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步伐,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國有經濟全部要退出競爭性領域,市委組織部針對工作需要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破產關閉和重組企業黨建工作的通知》,總結以前工作的經驗,狠抓破產關閉和重組企業黨建工作這一薄弱環節,保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順利進行,為實現全市經濟“總量要做大,結構要優化”的目標提供組織保證。

烏海市屬工業型城市,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非公有制企業成為經濟的有力支柱,這幾年我們在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后將繼續探索研究更加科學、務實的工作思路,使非公有制經濟黨建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使非公有制經濟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