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局三個代表工作紀實
時間:2022-08-27 09:15:00
導語:市政局三個代表工作紀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三年來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視下鄉駐村工作,所派駐的三批駐村工作隊員不負眾望,在市、縣委的正確指導和鄉黨委的直接領導下,撲下身子、放下架子、扎下攤子全心全意投入到駐村工作,突出治窮、治癱、治亂、治弱,以促進經濟發展為中心,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著力提高農業收入,使農民盡快脫貧致富。并在不同時期著力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在群眾中好評如潮,被喻為“雪中送炭的工作隊”。
一、村是我家,民是親人,把根深深扎進農村熱土
三年來,市政局駐村工作隊所駐鄉村多為貧困鄉村,地處偏僻、資源貧乏,農業基礎設施差,人均收入低。窮鄉僻壤自然趕不上都市里豐富多采的物質和文化生活,一些過慣了城市生活的隊員們初來乍到這“與世隔絕”的鄉村不免有些不適應,房屋簡陋不能遮風擋雨,水土不服時常鬧肚子,物質貧乏頓頓粗茶淡飯,有時還經常停電,這些都給駐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里隊員們深深地感到肩上擔子的分量,我們清楚的認識到這就是貧困,這就是差距,改變它們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市政局黨組在每一批駐村隊員駐村伊始就著力加強黨性教育,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端正態度,要求駐村隊員要時刻牢記黨的宗旨,發揚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奉獻的精神,克服困難、躬身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以村為家、心在村里、村在心上,扎扎實實為民辦實事、兢兢業業為村謀發展。要懷愛民之心,謀富民之路,辦利民之事。隊員們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在思想和行動上有了較大的轉變。他們主動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把心貼近群眾,盡快適應農村生活,穿樸素的衣服,學說當地鄉音,或走街串戶,或坐在田間地頭與群眾拉家常。漸漸的群眾把我們當成了一家人。為了不擾民,我們堅持自帶行李、自起爐灶,工作隊還自力更生,在所駐地“開荒”種菜,“自給自足”。為能撲下身子、扎下攤子,隊員們自覺堅守駐村崗位,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呼吸,就連非典時期隊員們也是不顧個人安危,與群眾并肩作戰、齊心協力抗擊“非典”。2003年汛期,隊員們舍小家顧大家,奔走鄉里與群眾共患難、度難關,真正把村民當作親人,把村當作了家,把村里的事當作了自己的事。現如今無論是永城市黃口鄉田莊村,還是虞城縣賈寨鎮幸福、新民、保衛、民主、萬堤口的村民,只要一提起市政局駐村工作隊,他們就象親人一樣如數家珍,對你娓娓道來。
二、深入調研、理清思路、幫助制定發展規劃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深入細致的調查,吃透村情民意,是開展好駐村工作的堅實基礎。市政局每期駐村工作隊沿用“重調研”的工作方法,在駐村之初便深入群眾展開廣泛細致的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所急。一是認真開好四個會,即村兩委班子會、村組全體干部會、全體黨員會和群眾代表會,先后接觸干部、黨員、教師、群眾6000多人,基本掌握所駐村的基本情況。二是在開好四會的基礎上進百家門、問百家情、交百家友,與群眾席地而坐,在閑聊間了解群眾的所急、所想、所盼。三是設立意見箱,鼓勵群眾向工作隊提好的建議、好的思路、好的方法,進一步拓寬信息搜集渠道。通過調查摸底我們了解到,目前落后村的通病在于農業基礎設施差,農民經濟意識弱,缺少致富的經驗、技術、信息、門路、資金等,另外缺少致富帶頭人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市政局黨組結合各村實際,提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以農業效益為保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村組班子建設為重點,推進農村產業化結構調整進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努力提高農民致富能力,幫助找好致富門路,實現致富長效化,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的駐村思路,并以此作為市政局駐村工作的指導思想。各工作隊以此為指導,結合各村實際,分別制定了近期發展目標和中長期發展規劃,并按照各村的目標、規劃制定了全年工作方案,為駐村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辦事實、解民憂,努力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2001年以來,市政局駐村工作隊在軒敬杰、屈保文、段云泉、魏自強等隊長的帶領下傾心為民服務,始終把為群眾解疑難、辦實事作為駐村工作的切入點,從而取得群眾信任,得到群眾支持,順利打開工作局面:
一是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打井引水,完善農田水利設施,解決群眾的灌溉難題。工作隊通過調查發現,市政局所駐各村農田水利設施普遍較差。這里的機井多為七八十年代打的井,多年來年久失修,如今塌的塌、壞的壞,多半無法使用。每遇旱年來臨,由于水井缺少曾多次出現搶井、等井、占井、一井多機的現象。一些農民用不到水井只能挑水灌溉,每每都要用去兩個半月的農時,既費工費時,又不見成效。然而貽誤農時又造成農作物大量減產,且嚴重影響著農業結構調整。此現象,是造成農民貧困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作隊員看在眼力、急在心里。我們找來水利專家多次現場考察、嚴格論證,并自制了《打井項目申請書》,打印成冊共計35份,上萬余字,分送至省、市、縣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匯報問題,先后協調到位機井配套項目資金14萬元,打井22眼,購買水泵6臺,解決了4個村1100畝耕地的水利灌溉問題,提高作物產量20%左右。初步解決了這些村多年來農田灌溉難的問題。公務員之家:
- 上一篇:農藥殘留檢測前處理技術論文
- 下一篇:小麥冬油菜田間管理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