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八次黨代會特稿之四建設和諧云南

時間:2022-03-27 09:12:00

導語:省第八次黨代會特稿之四建設和諧云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八次黨代會

歷史再次走到了關鍵時期。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云南進入國內生產總值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過渡的重要時期。

“這既是一個發展的黃金期,又是一個矛盾的凸顯期。”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白恩培同志的聲音響亮而沉穩。

在這個關鍵時期,社會矛盾處理得好,能夠順利發展,經濟能夠很快上一個新臺階;處理不好,經濟將停滯不前或倒退。代表們說,在這個關鍵時期,提出“和諧社會”理念,既是一場適時的觀念變革,又是務實的審時度勢之舉。

省第八次黨代會濃墨重彩地將“和諧”這一嶄新的主題,繪入云南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28字要求,一個工作重點,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這是云南從致富之路邁向和諧之路的新跨越。在科學發展中孕育和諧

“在加快發展的激情中更要看到,四位一體的和諧才是最好的發展。”--一位來自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的代表感言。

雪山,帶著奪人心魄的壯美,靜靜佇立在古韻縈繞、民風淳厚的古鎮旁;城市,伴著和諧發展的足音,用心守護這留在云南滇西大地的“美景天堂”。

“寧可舍去金山銀山,也要保住綠水青山。”在省第八次黨代會上,來自麗江的和自興代表語氣堅決。

5年來,在省委領導下,用和諧的思維、和諧的態度、和諧的方式來認識和處理發展中遇到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是麗江的實踐,也是充滿和諧精神傳統的云南各族人民的共同行動。

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提高森林覆蓋率,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增加對少數民族地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在省第八次黨代會上,代表們對這些5年經濟發展中的“和諧成績”總是津津樂道。討論中,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發展已不僅體現在經濟的強壯,更有著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和諧內涵。

云南仍屬欠發達省份,云南各族人民對發展有著迫切的愿望。但現階段的發展是一個全面系統的目標,僅靠經濟的增長,無法支撐起一個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會。

“大片的焦土,還有酸雨,曾令人無法忘記。”來自鎮雄縣的范澤文代表告訴記者,由于擁有豐富的硫鐵礦資源,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當地土法煉硫遍地開花。僅20年時間,大氣中二氧化硫日均濃度超過國家標準四五倍,對生態造成毀滅性破壞,上訪、糾紛、治安等社會矛盾隨之而起。“沒有科學的經濟發展觀念,哪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后來通過煉礦技術革新、污染治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保護間的矛盾才逐漸調和。“現在,機遇再次來臨,鎮雄探明的煤炭工業可開采量達45億噸。可怎么看待這一‘寶藏’?構建和諧社會,我看先要解決發展觀念問題。”

和自興代表說,構建和諧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整體推進發展,這才是最好的發展。麗江已提出,要繼承納西族和諧文化的優秀傳統,為和諧建設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為和諧建設創造較好的物質基礎;鞏固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和諧建設創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民主政治環境;切實加強環境建設,提升麗江品牌,為和諧建設提供更好的生態文化條件。“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保證。”在以人為本中彰顯和諧

“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落實,要高度關注民生,為民解憂。”--一位來自醫療戰線的代表呼吁。

5年的發展令人振奮,尤其是近兩年來,“國計”更多、也更密切地圍繞“民生”展開。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穩步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基礎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代表們說,“以人為本”四個字,令人備感親切,未來5年和諧社會的建設,更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個提法好。”來自教育戰線的何紅斌說,和諧社會建設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這就要求發展教育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學生觀。教育要為社會服務,為家長、學生認可;教育要構建新的質量評價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要優先發展、尊重人才;教育還要統籌兼顧,促進教育公平。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滄源,農民兄弟終于能在“家門口”請省城的專家看病了,對口支援、高中級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基層服務制度,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的問題;在安寧,我們送醫下鄉,看著做完白內障手術,重獲光明的病人與親人流淚擁抱的情景,更堅定了為民服務的決心——來自醫療戰線的蔣立虹代表敘述著變化也進行著思考:“看病難,難在城鄉醫療資源配置失衡、基層衛生網絡發展滯后;看病貴,貴在醫療體制、機制還亟待改革。和諧社會建設為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讓我們感到重任在肩。”如今,她所在的昆明市延安醫院從改變服務觀念、建立便捷的就醫服務流程等措施入手,開始了新的努力。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樣一件事。

臨滄市提出,要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但調研卻發現,在區域經濟發展差距面前,即便實現小康的臨滄,農民人均擁有物質財富量也可能比省內發達地區的小康標準少一半。縮小區域差距,從以人為本出發,為什么不能調整一下發展的指標呢?李國偉代表說,不只講農民純收入,還要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體現百姓和諧、自由、健康的發展。經過長期調研,臨滄為農民找到了增收提質的“小康樹”——適應當地條件且經濟價值高的核桃。“發展長效產業,臨滄要種植600萬畝核桃。有它做補充,2020年,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將大幅增加。”

擴大就業、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發展科技事業、推進文化事業繁榮,帶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和諧建設新思路的火花在黨代會會場閃亮。一位基層代表說,和諧社會建設對“以人為本”最好的詮釋,就是把這句口號變成老百姓切身感受得到的溫暖和快樂。在共同繁榮中鑄就和諧

“智慧源于實踐,力量來自人民,和諧云南建設需要動員一切力量。”--一位來自省級機關的代表坦言。

云南是中國少數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1/3。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建設和諧云南的重要體現。

卯穩國代表說,報告提出,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因族舉措、分類指導,完善措施,這令人鼓舞。民族地區生態好、資源豐富,但打不開山門,區域發展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建立和諧的民族關系,需要按“五個統籌”,按以人為本思想要求,堅持自力更生、政府扶持、發達地區幫助相結合,增強民族地區發展后勁。

傈僳族代表楊應開說:“我們有資源、有產業,其中雪茄煙香料產品還出口國外,但沒有資金,滯后的基礎設施拖了發展后腿。少數民族有發展的愿望,也有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勁頭,建和諧社會要縮小發展差距,讓大家看到實實在在的措施,就能充分激發各族群眾的積極性。”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共建共享,這是在社區基層工作的丁毅代表對構建和諧社會最深的體會、最大的希望。從社會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居民的醫療衛生、生活服務、民主生活、社會治安,再到社區和諧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包含的每一項內容,都需要在社區這個社會“細胞”中進入工作細節。她說,這需要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的作用,讓“一種身份”(社區黨員)在“多個舞臺”(離退休人群、進城務工人群、低收入人群等)上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教育群眾、維護群眾利益,黨員要成為和諧建設的核心力量,發動每一個公民熱情參與。

“智慧源于實踐,力量來自人民。”代表們表示,和諧云南需要動員一切力量,在共同奮斗和共同繁榮中實現。